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除了殲-20之外的另一款五代戰機殲-31一直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中。不過,隨着最近關於軍方投資、殲-31的2.0版相關的一些新聞報道的出現,多國軍事專家都認為,殲-31或許將於2019年前量產服役,並且正式投放到出口市場中。從已知資料上來看,2016年試飛的第二架殲-31原型機,和第一架相比,也有了不少改動。
外形出現一定的改變
乍一看,在形狀上,兩架殲-31原型機沒有多少改變。不過,仔細一看,就會發現,第二架殲-31顯得比第一架大了一些,長度增加了一些的同時,重量也在第一架的基礎上提升了3噸左右。
IRST的應用
在現代化戰機中,光子探測技術的應用顯得非常有必要。光子探測技術技術的應用,無論對於戰機的偵查還是作戰能力,都有着本質上的提升。第二架殲-31為了進一步提升實戰能力,添加了光子探測系統的應用。
提高機翼隱身能力
作為一款五代戰機,很多時候都需要擁有較強的隱身能力(俄羅斯T-50缺乏隱身能力,源自俄羅斯的戰略需求主要是防守,不需要太強的隱身能力。)。第一架殲-31在隱身能力上,一直存在一個弊病——機翼隱身能力較差。第二架殲-31在機翼上進行改動之後,進一步增強了機翼的隱身能力。
發動機系統改造
第一款殲-31亮相的生活,有一個讓人記憶猶新的畫面——在發動機燃燒的生活,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一樣托起了黑煙。第二架殲-31亮相的時候,對發動機問題進行了改進,新一代的殲-31在使用中,也不會向第一架一樣拖着黑煙起飛。
改進雷達系統
作為一款五代戰機,即使是外貿機型,在雷達系統上,也需要有足夠的優勢存在。第一架殲-31試飛成功後,之所以處境尷尬,有很大一部分問題出在雷達系統上。2016年試飛的殲-31也對雷達系統進行了新的改造,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