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個月的中印對峙事件中,抹了神油的印度非常堅挺,不僅毫無退兵之意,而且屢屢用強硬手段博取國際社會眼球,不斷刷新世界各大媒體頭條,再一次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個神之國度。別看現在的印度部署嚴密,實則是外強中乾百密一疏,其一致命危險被我國媒體暴露無疑。
7月18日參考消息網刊發了一篇《印度邊境布防費心機,難彌補基礎設施根本缺陷》的文章 ,該文章指出,中印邊境對峙已近一月,釀成了自1962年邊界戰爭後最嚴重的一次邊界事件。
眾所周知,印度非法越境侵入的洞朗地區屬於我國領土,位於中印邊境錫金段中國一側。從地圖上來看,印度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中印錫金段和東段都是其軍事部署的主要方向,所以印度在這兩個方向布置了大量兵力。其中在錫金段部署了1個軍的兵力,即第33軍,在東段則部署有3個軍,分別是第3軍、第4軍和新組建的第17軍,僅僅這兩個方向的作戰兵力就超過了十八萬。與此同時,印度在東段和錫金段建立了50餘個邊防哨所,並打算將哨所單位由排一級提升為連級作戰單位。
另外,印度往中印東段邊境地區派駐了一支1萬人左右的炮兵師。該炮兵師下轄3個炮兵旅,其中2個旅裝備了155毫米FH-77B榴彈炮,一個旅裝備了多管火箭炮。這大大增加了印度的遠程火力打擊能力。還有一支大約斤2萬人的邊防警察部隊擔任巡邏預警任務和作為預備使用。
表面看,印度緊鑼密鼓排兵布陣,對我儼然構成了巨大的軍事壓迫,但實際上存在一致命威脅。為此,參考消息一陣見血的指出,“地形惡劣的喜馬拉雅山脈,將部署在前沿的規模巨大的印軍變成了一群被隔絕的、孤立無援的散兵游勇。”
參考消息為何這麼說,我們不妨來一個兵棋推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稍微有點軍事和地理常識的人就知道,中印邊境多是海拔超三千米的雪域高山區域,自然環境錯綜複雜。儘管印度擁有經過實戰檢驗的山地部隊,但將這麼多兵力一線擺開如同五指張開力量全瀉。而且從地勢上看,中國占據着戰略高地可毫不費力地俯衝直下發動攻擊,而印度只有對海拔數千米山地進行仰攻才能突破我軍防線,無疑為其增加了軍事困擾。一旦我軍自上而下發射火箭炮和導彈雨,深處低洼之地的印軍將被打成篩子。即便數萬印軍全線出擊突破我防線,深入雪域高原,而我方只需誘敵深入以逸待勞,集中打擊一點攻其不備,數萬印軍就會不戰而降。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明末薩爾滸之戰便是先例。
另外,如果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和出色的工兵修築能力,印軍想在地廣人稀氣候惡劣道路崎嶇的山地環境長久駐紮無異於自掘墳墓。後勤供給不上,印度就會喪失戰鬥力,道路修不通,印度軍心必然渙散。此時解放軍迅速出擊印度定然一潰千里,顧頭不顧腚的往自家地界跑。
現在印度在邊境地區陳兵十八萬,就像擺下了一個長蛇陣,和三國時代夷陵之戰如出一轍,當年劉備連營七百里卻慘敗於陸遜,這一戰讓蜀國精銳喪失殆盡,元氣大傷,從此與東吳罷兵修好,再無爭雄之心。
何況現在的現代化戰爭,絕非冷兵器的人海戰術。印度妄圖逞匹夫之勇,對我形成兵力優勢,卻在軍事部署上極為拙劣。儘管時隔55年,印度的戰略戰術仍然停滯不前毫無改變。這樣的印軍,和1962年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印軍又如何和現代化的解放軍為之一戰。正如第一軍情評論員所指出的那樣:“印度無法承受中國軍隊泰山壓頂般的攻勢,這樣一個國家還不配給中國當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