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殲-20 就不用造殲-10?這顯然是個偽命題
作為中國空軍最為耀眼的明星,殲-20的服役和量產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不過,畢竟殲-20戰鬥機是一種重型的第五代戰鬥機,這意味着其產量不會高於四代機,造價卻反而遠遠高於四代機,決定了我們現在必須還要繼續建造殲-10C和殲-16這樣的第四代戰鬥機。根據不完全統計,殲-10的各種型號已經達到了近300架的規模,而且未來3到5年仍然會保持較高的產量,也就意味着至少還要造百架左右的新殲-10戰鬥機,那麼中國空軍為什麼要繼續造這樣的一款戰機呢?我們可以通過外軍專家的分析,來尋求這裡面的答案。
根據日裔美國防務作家凱爾在7月26日發布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中國空軍的殲-10戰機可以獵殺日本空軍嗎?》一文中的對比,稱殲-10戰鬥機跟日本的F-2戰機處於同一水平線,二者互有所長,尤其是在近距離的空中格鬥中,裝備了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裝置,可以更快的鎖定對手。儘管這篇文章文章最早形成於2015年10月,但在最新發表的版本上,這位日本專家修正了自己的一些說法,並對可能發生的空戰進行了推演。在老版本文章中,由於日本的F-2戰鬥機裝備了全球首款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J/ APG-1和更新的AAM-4B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可在殲-10B(當時設定的對手)發現前率先發動攻擊並擊落對手。
可僅僅在2年後,這位專家卻對自己的結論表示了懷疑,由於中國的殲-10B並非是最終版本,現在的殲-10C也已經開始加速量產,同時,殲-10C的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無論是體積還是T/R單元的數量,都比殲-10B有較大的提升,這得益於殲-20的研發成果。根據公開報道分析,殲-10C的雷達可以在100公里的距離上發現F-22A戰鬥機的能力,對於F-2這樣沒有全面隱身設計的機型,探測距離至少可以在160到200公里上。配合是用的PL-15中距空空導彈,這種長3.7米,直徑0.2M米,裝有小展舷比彈翼和全動式切尖三角翼多多面的先進導彈,再加上新研發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使得射程達到了150公里以上。這比日本的AAM-4B的100公里射程更遠,使得遠距離打擊優勢也落入到中國手中。所以,無論是近距離還是中距離,中國都已經獲得全面領先。
凱爾在自己的文章中也特別說明,分析中國近年來的動作,也可以看得出繼續建造殲-10的優勢:以前能夠攔截美軍軍機的都是殲-11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可在2016年到2017年,我們數次可以看到殲-10的身影出現在第一線上。這說明,殲-10家族一直擔負着快速反應戰備值班的任務,這與日本空自使用F-2的用途是一樣的。由於F-15J的機體老化程度嚴重、飛行小時寶貴,所以更多情況下,日方都儘可能多出動F-2戰機。得說這位日裔專家分析的確實很貼切,畢竟日常的快速反應攔截任務,使用殲-20這樣的戰鬥機無疑是浪費的,殲-10承擔的多面手任務來執行這樣作業,是非常適合的。
說道這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日本的F-2無論是性能還是成本上都並不讓人滿意,單價造價已經接近F-15J重型戰機價格,以至於總數也就維持100架不到的水平。可為何而日本仍然堅持量產F-2戰鬥機呢?還是為了保持日本本土的航空工業,不出現斷檔。而中國則不同,中國南北兩家飛機製造公司,可以分別生產不同的戰鬥機,並展開不同方向的研製。僅僅通過公開圖片看看位於中國成都的飛機製造廠,就可以發現每個月都有大批的殲-10戰鬥機出現在機場上,而中國依靠這樣的速度,3年就造了日本空自的全部戰機總數,這樣的建造能力西方是完全沒有辦法比擬的。日本空自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已經無法跟中國空軍相提並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