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交部昨天發布了一份文風冷,語氣硬,但意味深長的重要文件——《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外界解讀這是中國對外交解決中印邊界對峙所做的最後努力,接下來三哥還要賴着不走,恐怕就要吃癟了。
根據該文件,截至7月底,印度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相比高峰時期的400多人大大減少。可能是覺得沒面子,三哥那邊否認,說,山那側還有印度陸軍3000人的一個整編旅待命呢?
這是嘛意思呢?想找打嗎?叨哥確信,雖然中方不願輕易動武,但用武力趕走三哥,從來都是選項之一,而且也為此做了充分準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所面對的是一隻怎樣的軍隊呢?
軍人
整體上,單看數字,印度絕對稱得上是“世界第三大軍隊”:總兵力長期維持在100萬人以上。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印度人口基數大,兵源充足,印度始終執行募兵制,不搞徵兵制。按照規定,印度陸軍現役為15年,後備役為2年,根據本人自願和軍方需要,可將後備役改為現役,最多可服役20年。
然而仔細分析可知,100萬的數字有很大水分。印軍多數山地師里的士兵年齡在26歲到40歲的占很高比例,其中不乏大批“鬍子兵”。
這是一張在互聯網上流傳頗廣的印軍圖片。閱兵式上誇張的表現,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印度民族傳統和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但也同時說明印度人不懂現代軍事,不知道通過閱兵向世界展示什麼、證實什麼。看看印度所謂“尚武民族”的錫克族官兵那長達20米的包頭布,就知道他們的觀念和體制都僵化到何等程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嚴重缺乏平等,缺乏民主性和靈活性,這在無形之中給軍隊建立了與軍銜並行的另一套繁雜等級,使印軍成為“全世界規矩最多”的軍隊。印度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文化印度教與佛教都“不殺生”的信仰根深蒂固,導致部分士兵恐戰怕戰情緒很強。
印度教強烈的輪迴轉世色彩,使很多印度人只會努力做可控的事物,認為不可控的則任其自然,一般不會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缺乏打硬仗的亮劍精神。印軍在歷次戰爭中一旦看到勢頭不對,戰鬥意志迅速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1962年那場戰爭,我軍就見識到了印軍的一瀉千里。
軍備
建國初期,解放軍一些老帥老將茶餘飯後總自嘲:戰爭年代,戰士們手中武器大多是繳獲的,堪稱萬國牌,當時的後勤保障是極其困難的。正因此,現今中國的武器裝備都是基於獨立自主基礎上的適當引進。然而,印度軍隊的軍事裝備絕大部分是從國外購買,狀態跟解放初期的解放軍差不太多。
以空軍為例,叨哥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印度空軍現有兵力約11萬人。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主力機型包括:
俄制米格-23型
歐制“美洲虎”
俄制米格-21型
俄制米格-29型
法制“幻影”2000型
俄制蘇-30MK
澳制“堪培拉”
俄制安-32
俄制伊爾76型
俄制米-8型
俄制米-17型
俄制米-26型
俄制薩姆-2、薩姆-3、薩姆-5地空導彈
以色列制MR-SAM(中程防空導彈)系統和LR-SAM(遠程防空導彈)系統
……
印度空軍還計劃同時裝備美制F/A-18IN和歐制陣風——兩款平台不同、互操作性較低、彈藥不通用的戰機。
印度空軍幻影2000與蘇30編隊飛行
雖然後勤保障對各國來說都是難題,裝備他國武器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像印度這樣龐雜,武器如此之多是不可想象的,對後勤保障無疑是災難,印軍戰機墜毀率高恐與此脫不開干係。
裝備嚴重依賴進口還嚴重拖慢了印度空軍的現代化步伐。2010年前後,在殲20尚未問世時,一些印度媒體還為俄羅斯不選擇與中國,而是與自己共同研製第四代戰機沾沾自喜。可好景不長,中國的殲20已服役並參與沙場閱兵,俄羅斯自用的四代機T-50的服役卻遲遲沒提上日程,俄印合作的項目更是遙遙無期。環顧世界,印度的選擇只剩下美國人的F-35,但即使美國人願意給印度賣,以當前產能和美國軍事盟友的迫切需求,恐怕印度人只能排長隊等了。
軍魂
相比軍人與軍備,恐怕印度軍隊最大的缺陷在軍魂上。
軍魂並非軍事學家憑空創造的概念,而是通過軍事實踐塑造的。看過《亮劍》的人都記得李雲龍說過的一段話: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與氣質。任何一支部隊都有着它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我們的人民解放軍之所以擁有“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魂,正是因為全程參與了22年的民族解放鬥爭。在新中國建立後的建設時期,解放軍不僅在抗美援朝、對印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堅決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更常態化地參與搶險救災、反恐維穩等,以實際行動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可以說,在過去的90年裡,人民軍隊伴隨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始終,廣大戰地指導員的戰鬥意志、光榮與夢想因此能在不斷磨礪中得到接續傳承。
然而相比之下,軍魂是印度軍隊最為缺乏的部分。戴旭大校告訴叨哥,印度軍隊是沒有象樣的戰史,也沒有深厚的軍事文化資養,更沒有對現代戰爭的深刻體驗和業績。如果把古代印度也算上,恐怕印度軍隊最能引以為傲的戰績也就是公元前1500年梨俱吠陀上有關海軍遠征的記載,以及17至18世紀印度部分小國的海軍船隊曾打退歐洲艦隊的進攻。
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印度軍隊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小得多,否則國家不會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下。尤其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軍隊一直是給英國統治印度當“狗腿子”“二鬼子”的偽軍,是英國殖民者奴役印度人民的幫凶。印度獨立跟印軍幾乎可說是毫無關係,除了1947年獨立前夕,一群印度籍水手以抗議軍隊歧視為由,發動兵變,影響了其他地方的一些軍人。
印度建國後,印軍也沒有什麼突出表現,與巴基斯坦的三次武裝衝突最多只是“平分秋色”,1962年敗給解放軍更是留下了“心理陰影”。
“魂者,器物之統攝也”。西方知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說,軍人對自己信念的忠誠與堅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樣,經得起海浪的衝擊”,而印度軍隊離這個要求還差得很遠。
綜上所述,對付三哥,我們有十足的信心,和豐富的手段,只存在時機選擇和綜合考慮的問題。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