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9日前後,伴隨着印度總理莫迪已經宣布前往中國參加金磚峰會,加之印度軍隊也撤離洞朗對峙地區,且中國外交部則宣布“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這一風波終於告一段落,分析人士也可以從中讀出一絲弦外之音:中國應該可以在洞朗地域實現常駐了。
資料顯示,中國長期以來在中印、中不邊境的亞東地區只能實現季節性巡邏。鑑於本次中印對峙72天結束之後,中國竟可以繼續維持在當地的行動,本次風波就有可能加速了中國對洞朗加強管制的進程。
對峙結束時的潛台詞
當地時間8月29日下午,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終於確定將赴中國參加“金磚峰會”。加之28日下午14時30分後,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也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困擾中印兩國72天的邊界對峙風波就此告一段落。
對這場結果仍在爭論中的風波而言,很多人仍津津樂道於中國是否“暫停修路”,並將其視為判定勝負的標準。另一個細節就容易被忽視。根據中國外交部披露的消息顯示,解放軍將“繼續巡邏駐守於該地域”。
當中國對印軍越境並展開長期對峙地區從季節性巡邏轉向固定巡邏時,這一關鍵變化就很值得推敲。資料顯示,面積約109平方公里的洞朗區域雖一直處於中國方面的有效管轄之下。但還有一些偏遠地區,僅可實施季節性巡邏。譬如本次中印對峙的前沿就是如此。
為解決這種局面,中國在剷除了印軍在此地修建的兩處碉堡後,就把補給線路修到前沿,以此尋求將該地的季節性哨所改為常設哨所。而中印對峙也由此發生。
鑑於此番對峙結束後解放軍“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並無按季節撤回的方案,這就意味着中國有可能已在該區域確立了永備設施,從這裡看去,本次對峙或許就起到了加速中國在該地區起到有效管制的進程。
撤軍還是修路
中印的邊境目標 畢竟,就中印間的現狀來說,中國對邊境地區的有效管控一直是靠加築工事和輔助設施來維持的。譬如中國在乃堆拉山口的勝利就是靠33個地堡、44個炮兵陣地工事、196個防炮掩體、1,154個步兵掩體以及562公里公路,15座橋,以及530米鐵絲網區域和350公里的電話線路等設施所決定的。
對於可以俯瞰印度東西最窄處“西里古里走廊”的洞朗地帶來說,中方目前尚不具備這樣的優勢,但北京已經展開了相應的嘗試。這是印度不希望看到的。
這樣一來,外界也就可以理解印度為何急於在洞朗一帶加以行動:莫迪政府在洞朗對峙前或許就有了大方向,即停止或阻滯中方在邊境一側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目前印度官方口徑中的中印“disengagement”(同時抽身)就暗示了這一目的。
對此,中國外交部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北京很快就在官方文件里強調只有印方“withdraw”(撤回),中國軍隊也將改變此前季節性巡邏駐守的常態。中方還將根據現地情況作出必要調整和部署。 國防部8月31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任國強表示,中印洞朗對峙中,中國軍隊前推作戰部署。中印洞朗對峙結束後,中國軍隊實現常駐洞朗。
這一系列表態就暗示北京或許會繼續修路,宣示主權;亦有可能和不丹、印度“共同合作”,在莫迪訪華之際給其台階可下。在中國已經確定“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之際,這兩者也就都成了比較妥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