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關於中國戰術通用直升機的研製
送交者: 類星體 2002年04月04日17:58:3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的兩個十號吵得沸沸揚揚,一個是殲十,最近已經漸
漸花明柳暗,大有水落石出的架勢,且不說滿天亂飛的照片,更有其將參加珠
海航展之說。偶的一己之見,空軍從來不派現役主戰裝備參加航展,如果此次
殲十真的一展芳容,那麼幾乎有兩件事情可以判定----試飛已近完成;它不會
成為我們的下一代主力機種,或者更加先進的型號已經在研且即將完成。而關
於另一個十號,即所謂“武直十",除了幾張幾乎沒有價值的照片之外,從來
不曾有任何的消息公開。然而從其他公開發表的資料中,還是可以約摸的觸到
一點“型號工程”的影子。

  眾所周知,和固定翼飛機製造業相比,中國的直升機製造業不但歷史更
短,而且技術更加落後。很大程度上,以中國空軍為主要主顧的中國直升機工
業在幾十年間受困於狹窄的國內市場,技術上又遭到封鎖,以至於在七十年代
末八十年代初剛剛開放的時候,連一架自行研製的直升機都拿不出來。為了遠
程導彈試驗,七十年代中期海軍從法國進口了13架超黃蜂,這在當時算是比
較好的大型直升機了,海軍一直當作寶貝;1976年,昌河開始了測繪仿製。
歷經千辛萬苦,1985年才首飛成功,此後又研製了陸軍型(其實就是去掉了浮
筒,醜陋不堪,陸航也從來都看不上眼),又自己加裝了吊放聲納和反艦雷達/數
據鏈,還是只有海軍用於艦載,主要是自己的需求量不大,仿製的發動機從來
就沒有過關。1985年之前,直升機主要是歸空軍所有和使用,那時PLA對直升
機的戰術需求確實也不大,無非是要人運輸和戰場救護/通信。陸航組建之
後,陸軍對直升機的胃口大增,先是買了一隊小羚羊用於戰術訓練;為了向西
藏提供機動能力,很大方的買了24架黑鷹,用起來之後感覺果然很爽。本來
有進口100架的計劃,還要連帶着進口CH47D,可惜中美蜜月期結束的太快,89
之後,連民用的B234都買不到了。一時間,陸航只好瞄上了本來看不上眼的直
九,對哈飛喊出了“造多少,要多少“的哭腔;可惜,這次儘管是正正規規付了版
權費,引進技術的發動機生產仍然跟不上,直九的產量一直上不去。另一方
面,對冷靜下來的陸航來說,直九這樣的四噸級直升機純屬雞肋,處於一種高
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當初引進的原因主要是法方願意一起提供技術,當
時的考察結果認為直九的技術要比直八領先20年,確實符合當時跨越式發展
的思路。不過直到去年渦軸八的國產化率終於達到98%,為了實現這20年的跨
越,我們還是付出了20年了。

  陸航成立之初,有一種希望,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案來,一步
實現現代化。當時引進黑鷹的使用感覺相當好,打算大批量購買以後自行仿
制,一舉解決問題;於是老舊不堪的直五幾乎一夜之間全部退役.結果,90年的陸
航發現自己的機隊面臨消失的威脅。正好當時的總理李鵬訪蘇,結果以閃電般
的速度為陸航購買了一批Mi17,解了陸航的燃眉之急,對於有着豐富的Mi8時
用經驗的陸航來說,也確實好用,而且極其便宜----進口單價只有B234的
1/10;加上所有的維護都能夠在國內完成,而國產的成本肯定高過進口價,
也就沒有仿製的打算了。但是比較之下,陸航還是心儀黑鷹,而且在青藏高原
地區,唯一能夠可靠工作的就是它了。即使曾經摔了高級將領,也別無選擇。
即使在美國對華制裁時期,陸航還是悄悄地進口了不少維修配件,由此可見對
黑鷹的重視。


  90年代初,在衡量了各方面的考慮之後,陸航終於下定決心要發展自己
的新一代直升機了。當時大約借鑑了空軍的發展思路,改進一代,研製一代,
預研一代。這改進的一代就是各種各樣的直九系列,在原本不低的起點上把技
術吃透,於是發展了通訊型,武裝型,戰場救護型,反潛型,可能還有搭載
C701的反艦型。同時藉此機會把渦軸八的國產化做到了家,現在生產的產品
在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標終於接近了法國的原產貨,還能自己做一點小改進。這
也終於促成了直11的批量入役。另外的改進型就是Mi17的各種改型,武裝運
輸型,加裝了大量的火箭;電子對抗型,等等。在這一階段,直八也進行了各
種各樣的吊掛試驗,大約是為了配合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戰術需求,現在
我們的榴彈炮也終於可以使用直升機做戰場機動了。

  作為研製一代的第一種產品,直11基本採用的都是成熟技術,作為一種
真正的兩噸級直升機,其吊掛能力達到了直九的水平,應該說,作為偵察/攻
擊的輕型平台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價格便宜。值得注意的是直11的先進旋翼
系統,其翼型和傳動系統完全是自行設計,據說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兩點
是自行研製直升機的關鍵性技術,應該說達成了一次相當不容易的突破。

  然而,從陸航的戰術要求看,顯然,需求量最大的是一種中型通用戰術運
輸直升機。直五生產了545架,全部退役後留下的口子至今沒有全部彌補。實
際上,中國三軍擁有的直升機總數和八十年代初相比,可能還有所還是下降
了;儘管現在對直升機的需求量要大得多,要求直升機承擔的任務也多得多。
拋開空軍和海航不談,作為直升機的最大主顧,陸航對直升機的要求涵蓋了從
對地攻擊,反坦克,戰場運輸,電子戰,通訊中繼,偵察,戰場救護,要人運
輸,炮兵校射等等各個環節;雖然作為陸軍的一部分,中國陸航有自己不同於
西方和俄羅斯同行的戰術理解。對於中國陸軍來說,火力的主要來源是地面炮
兵,突擊力的主要來源是裝甲兵,現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實現各類傳統部隊的數
字化信息化,而不是依賴於武器裝備的全面換裝。陸航的主要任務是為陸軍地
面戰場提供一支機動突擊力量和戰場機動手段,並在戰略層次上提供一種快速
反應手段。因此,中國陸軍航空兵的沒有配屬到師一級,即使是所謂的拳頭部
隊或者快反部隊也沒有獨立的師屬航空兵力量。這與中國陸軍將陸航用作戰役
力量,由作為戰役單位的集團軍統一控制的使用原則,是相當吻合的。當然,
還有許多陸航團是作為軍區甚至軍委的直屬兵力來使用的。在未來可能的作戰
樣式中,陸航應該是高度的集中使用,用來將地面部隊機動到戰場的關鍵地
帶,或為其他部隊提供應急的戰場機動手段—--陸航兵力,作為一種稀缺資
源,以我軍的傳統來看,在戰場上一定是盡最大可能集中使用。由於陸航的高
建設成本,也由於中國陸軍短時間內無法擺脫的龐大規模,大概至少在最近的
20年之內,陸航還是取代不了炮兵,裝甲兵和步兵的主戰兵種的地位。在
《末日之門》中出現的直升機集團軍,雖然並不違反我軍的戰術原則,也許有
出現的可能,但絕對無法成為陸軍的主體。


  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陸航的發展重點是通用運輸直升機,而不是攻擊
直升機就很好理解了;因此,偶一直猜測,假如直升機界的核心工程也是十
號,那麼這個所謂的“直十”決非阿帕奇一類的中/重型攻擊直升機,而應該
是一種中型戰術通用直升機(8-13噸級)。畢竟,一來大多數的戰術任務要求
的是這種型號,二來其變型能力強,三者也是現代直升機發展的重點,而且從
技術上,這種級別的直升機能夠為研製其他各種直升機奠定良好基礎。但是,
到目前為止,這種直升機的公開消息非常少,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了。
至於重型直升機,我們也會有小量的需要,傳聞陸航已經少量購買了一些
Mi26;輕型的,應該是直11家族的天下。那麼,這種中型直升機到底性能如
何呢?沒有準確的資料,就只好從一些側面消息來大致勾勒一下了。

  1995年9月,西科斯基公司在考察之後,確定昌河直升機公司為合作伙
伴,加入S92的發展計劃,負責尾梁、尾槳。為降低成本,縮短研製周期,S92
本來就保持了和S70/UH-60系列的高度通用性,在傳動系統部件中,通用性能
達到40%左右。偶猜想,我們對黑鷹的使用和維護經驗在這裡面起了很大的
作用,而中國的直升機工業,也首次有了參與研製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型直升機
的機會,來積累相關的經驗。有趣的是,台灣也參與了S92的研製工程,未來
的某一天,海峽兩岸很可能會出現共用同一種“自研”直升機的現象。

  S92的諸多先進性能這裡不打算多說,主要集中在先進的槳形,高效率的
傳動系統,全功能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高性能/價格比方
面。它和直八一樣同屬13噸級的直升機,空重相仿,但商載卻增大了50%,
可靠性也要高得多。高原性能(這點我們的陸航尤其在意)也好。S92在中國
市場做宣傳時有一句話:以S92的性能,只要在中國的四個城市—--北京,上
海,廣州,成都—--的機場都加以部署,配合航班,可以讓國內乘客在三個小
時內到達中國全境2/3的地方。好了,設想一下,假如這“乘客”是快反部隊
呢,如果S92的部署地點再多一些呢?這種戰略機動能力正是陸軍夢寐以求
的。
  與目前世界上的其它直升機相比,S92的先進性是一目了然的。雖然一開
始是作為民用項目設計的,但其性能絲毫不亞於EH101/NH90這樣的專用的
新一代軍用直升機。S-92上的電子系統,是以MIL-STD—1553或Anmc429數據
總線為基礎的綜合模塊化電子設備,不僅可適用於各種任務設備,而且還可大
大簡化設備的安裝工作。

  S92與其他直升機的性能比較表

  型號 直八 S 92 EH 101 NH 90 米38 SH 60黑鷹
  國別 中國 聯合 英/意 法/意/荷/德 俄羅斯 美國
  尺寸數據 旋翼直徑18.9米,機長23.05米,機寬5.2米,機高6.66米、機艙
總容積28.9米^3 旋翼直徑18.59米,尾槳直徑4.01米,機長22.81米,機高
6.65米 旋翼直徑16.00米,尾槳直徑3.20米,機長19.40米。 旋翼直徑 21.23
米,座艙長×寬×高 6.70米 ×1.85米 ×2.20米 基本型UH-60A長19.76米,
機身寬2.36來,高5.13米,機身為半硬殼結構。旋翼直徑16.96米
  發動機 3台渦軸6,單台最大起飛功率1128千瓦(1535軸馬力) 兩台GE
CT7-8渦輪軸發動機,每台額定功率為1790千瓦,起飛功率為1529千瓦。最大
連續功率1864千瓦,全權數字電子控制 3台GE CT—2A(T700—GE—401A)渦軸
發動機、單台最大連續功率為1278千瓦(1738軸馬力) 2台1566千瓦(2129軸馬
力)的羅.羅和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製的RIh4332—01/2渦軸發動機或1506千
瓦(2048軸馬力)GE的CT7—6渦軸發動機。 兩台克里莫夫發動機設計局 TB7-
11 7B渦輪軸發動機,最低保證功率 2 ×1715千瓦(2×2330軸馬力) 兩台
GE的T700-GE-700渦輪軸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1564馬力。UH-60L換裝
T700GE-701C;單台功率1927馬力
  航程 航程800公里,續航時間4小時6分 航程880公里;兩側有1134升浮筒
式燃油箱,搜索距離可達1090公里,可空中加油。 航程(估計值、民用型、標
准燃油、儀表飛行規則、有餘油、30名旅客)1019公里 最大航程(標準燃
油)1100公里。 (30分鐘余油,載重5000千克)325公里,(載重 3500千
克,標準燃油) 800公里,(載重 1800千克,副油箱)1300公里 航程603公

  最大速度 最大平飛速度275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280公里/小時 最大
允許速度(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309公里/小時 最大允許速度310公里/小
時 (估計值)最大平飛速度280~290公里/小時 最大時速292公里
  巡航速度 經濟巡航速度232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最佳航程)272公里/小
時 最大巡航速度285公里/小時 (估計值)265~275公里/小時 巡航時速
268公斤
  空重 空重7095千克 (海軍型)基本空重7121千克 空重(TTH90)5000千克,
(NFH90)5400千克, (估計值)正常起飛重量1346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最大起飛重量13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2156公斤 最大
起飛重量13000千克或1353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TTH90)8500千克,
(NFH90)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4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9194公斤
  最大載重 最大商載3000千克 4500公斤

  其他 爬升率6.6米/秒,動升限3050米,懸停高度(有地效)1900米,(無
地效)1248米, 機體壽命達30000飛行小時,以MIL-STD—1553或Anmc429總
線為基礎的綜合模塊化電子設備 升限6000米,座艙可容納30名突擊隊員。通
過尾艙門跳板可運載2噸級戰術運輸車輛。 實用升限6500米,懸停高度(無
地效)2550米, 升限5791米。

  那麼,S92會被中國陸航大量採用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陸航對S92的
性能應該是滿意的,但是其高昂的價格(基本軍用型1300萬美元一架,還是
比EH101便宜)讓陸航只能望機興嘆—--陸航對戰術通用直升機的需求屆時肯
定會超過一千架。恐怕只有用慣了超黃蜂的海航對S92會有點興趣,也許會用
來發展一種專用的反潛/預警艦載直升機。另外,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戰
術通用直升機有8噸級(例如黑鷹,美洲豹,NH90)和13噸級(超黃蜂,
EH101,Mi17等)兩種級別,兩種級別我軍陸航都有採用。從需求的角度來
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軍的大多數需求,採用先進技術的8噸級直升機已經
能夠滿足。而且,13噸級的Mi17(也許下一代的Mi38)相對來說可以通過外
購得到;再考慮到研製的難度(主要是大馬力渦軸發動機的研製難度),偶推
測,在研的這種直升機應該是8噸級的。推測其數據為:單軸單槳,5葉,空
重5500公斤左右,最大起飛重量8500公斤,外吊能力不小於4200公斤(我軍
標準122榴彈炮的重量),內部載重不小於3000公斤(我軍輕型突擊車的重
量),最大航程不小於600公里,採用副油箱後不小於900公里。升限不低於
6000米(可能需要發展專門的高原型),採用標準的軍用數據總線和發動機
電子控制系統。(進一步猜測,如果性能無法兼顧,可能分別發展陸軍型和海
軍型,陸軍型也許帶短翼,無浮筒,速度略快;海軍型帶浮筒型油箱,因為帶
電子設備較多,空重較重,但航程較遠----這就扯遠了,呵呵。

  通過與同時代的其他直升機比較,這樣的型號需要有至少不低於3500馬
力的動力,假如有合適的發動機,剩下的問題就好辦了。難點也就在此。此前
有消息,說608所在研的重點型號進展云云,也許就是為型號配套的新一代發
動機。因此估計該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在1700到1800馬力左右。我們使用
的Mi17和S70高原型的發動機都是這個級別的,WZ6是1500馬力,照貓畫虎看
看我們能不能畫好了。個人認為,該型號能否成功,發動機是第一關鍵。即使
將來發展自己的阿帕奇,使用的也會是這個級別的發動機。加上750馬力的
WZ8,我們需要的直升機動力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不過考慮到WZ6的破
質量,偶還是很擔心啊)


  在直11的有關材料中也提到了實驗中的一種將用於中型直升機的新型槳
形和傳動系統。如果1999年中還在測試選定槳形,從直升機的一般發展階段
來看,正式研製時間不會早於1997年。這大約是直11的試飛結束的時間(直
11在1996年初就已經入役),如果這種直升機也由昌河研製的話,這個時間
相當合情合理。那麼,假如發動機研製順利,這種型號可能在黑鷹入役25周
年的時候加入解放軍陸航,由於其良好的載重性能,也有希望競爭海航下一代
標準艦載直升機。

  假如這樣的型號確實成為現實,那標誌着中國直升機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
的差距縮小到了10年;假如該型號失敗,那麼估計其替代型號可能會是俄羅
斯的Mi38。與此同時,為配合其戰術使用,陸航的研製型號序列中也許存在
另一個產品,一種專用的殲擊直升機,也就是空戰專用直升機。從陸航和我國
直升機界發表的各種文章來看,我們還是很重視爭奪一樹之高的制空權的。為
了不遭受敵武裝直升機的攻擊,也為了給自己的通用運輸直升機護航,我們的
對策可能是發展一種專門用於空戰的殲擊直升機。與阿帕奇/虎/A129/茶隼這
類以對地面攻擊為主營的攻擊直升機不同,這大概會是一種以輕型空空導彈
(TY90?)和中口徑機炮為主要武器,注重纏鬥性能(為了護航,不可能採用
更流行的掠襲戰術)的中/輕型直升機,由於沒有對地攻擊任務,可能會是一
種單座直升機。這種直升機為了保證一定的生存能力需要在重點部位採用裝
甲,還可能適當採用一定的隱身技術,雖然任務不同,也許會和小鬼子的
OX-1有點像。

  那麼我們自己的中/重型攻擊直升機呢?相信陸航也有這種計劃,考慮到
我們現實中面臨的威脅,在陸戰中一定需要出動如此昂貴的攻擊直升機解決威
脅的機會恐怕並不多,使用其他的攻擊手段也許更合算,直11也能夠解決剩
下的大部分問題,因此需求迫切性就遠遠不如以上的兩種型號了。重型攻擊直
升機的價格昂貴,也是一個極大的制約因素。

  說了這麼多,其實並沒有任何的資料能夠證明任何一種型號的存在,更不
用說其具體性能了。陸航到底打的什麼算盤,也許只有到了新型號入役、公開
的那一天才會知道。至於陸航的戰術使用的設想,更是一家之言,請各位大蝦
多多發表自己的看法。

  

  方方的航空小築 [aerofield.xilubbs.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