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使用何種發動機始終是互聯網上網友們關注的熱點。近日,互聯網媒體就首先曝光了殲-20換裝發動機尾部特寫照片,接着又曝光了殲-20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在地面滑行和首飛的畫面。
這與此前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祥寶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透露“殲-20隱形戰鬥機即將配備國產發動機,預計上機測試時間不會很久”的信息十分吻合。
而殲-20換裝“太行”某改進型發動機,則打破了之前殲-20裝配渦扇15發動機的傳聞。
眾所周知,一款先進戰鬥機的飛行性能、可靠性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發動機的好壞。戰鬥機更換發動機不僅需要對相關接口設備進行調整,還要進行大量測試以及相關飛控軟件的修改,這些都要耗費大量的測試時間。而歷史上,換裝發動機失敗的戰鬥機也是有前車之鑑的。例如,英國F-4K“鬼怪”戰鬥機換裝推力更大的羅·羅公司“斯貝”渦扇發動機後,反而使得性能下降。因此,作為戰鬥機上的關鍵設備,發動機的換裝一定是經過相關航空決策部門深思熟慮的。
作為未來中國空中力量的核心,殲-20換裝第三代國產發動機,除了不想在發動機方面受制於俄羅斯方面的掣肘外,還暴露出了一個隱憂,那就是為殲-20配套研製的渦扇15發動機的進展,可能比外界想象中的還要不順利。
早在2015年4月,官方媒體在關於中航工業動力所某發動機研製團隊系列報道中曾透露稱:為了進一步滿足作戰使用需求,以適應未來面臨的作戰環境和部隊轉型建設,某型發動機開始了全新的研製歷程……完成3次壓氣機部件試驗、上百次整機地面試車、高空台試驗及飛行驗證等工作。分析人士一致認為該發動機就是渦扇15,而其經歷了幾乎推到重來的設計製造。
公開資料顯示,裝配在F-22上的美國第四代大推力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F119,研製於1991年開始, 1999年實現設計定型, 2002年7月獲得初步使用批准,2005年12月,配裝F-22飛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而如果以目前渦扇15的相關研製進展為基礎,來參照F119的研製、試飛進度分析,最樂觀的情況下是渦扇-15發動機可能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裝備殲-20戰鬥機並初步形成戰鬥力。
總體來看,中國要想研發一款世界先進的第四代大推力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仍然任重道遠。從世界航空發動機歷史的角度來看,世界航空發動機強國之所以技術先進,主要在於它們極其注重基礎研究和預研,這其中包括開展預研工程、推進核心機計劃、進行發動機系列化生產等措施,在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研製過程,這些強國積累了大量的航發數據。
反觀中國,航空工業本身起步就完,而航空發動機則往往根據上馬的戰機型號項目進行配套研製,眉毛鬍子一把抓。在這種缺乏系統規劃、預研以及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其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從“太行”發動機開始,中國在基礎研究和預研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在追趕世界航發先進水平方面真的還需要更加努力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