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松山戰役是典型的陣地攻堅戰。擁有無數重炮、超級巨炮的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軍的島嶼防禦也損失慘重,而當時較為缺乏炮兵的我軍在面臨松山多個高地密布的各種日軍工事時,曾付出了的代價。但因為目標地理位置特殊,只能全力以赴攻克而無法圍而不打。中國軍人用自己的勇氣在松山戰場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防守當地的日軍只有一個經過加強的大隊,但卻擁有數量驚人的各種工事。我方儘管集結了儘可能多的炮兵,但明顯在數量上顯得不足,大口徑炮十分缺乏,200毫米或者300毫米級的攻堅巨炮數量是零。因為物質和訓練上的限制,炮兵本身的戰鬥能力也比較缺乏,在精確曲射工事、伴隨步兵進行火力支援上的水平十分缺乏——強大炮兵是通過大量訓練、嚴格教育和無數炮彈養出來的,當時沒有這個條件。參與進攻的部隊只能用步兵衝鋒一次次撲向日軍堅固設防的陣地,支撐戰士們的完全是熱愛祖國的勇氣。當一個火力點暴露後,要麼組織突擊隊用炸藥包摧毀,要麼爭取少量炮兵進行打擊或是冒着危險進行直射。
在7月爭奪滾龍坡一個子高地的戰鬥中,我軍好不容易衝上了陣地,隨即與困獸猶鬥的日軍陷入了慘烈的肉搏戰之中。300名我軍戰士前赴後繼與敵搏鬥,但在因為體格和拼刺技術上的劣勢竟難以在短時間吃掉這股日軍。一旦日軍把這次進攻再次打了下去,哪怕就是讓我方軍隊後退個幾十米,重新鑽入碉堡並得到後續兵力的補充,那麼當天的戰鬥就前功盡棄了。炮兵10團(裝備罕見的德制重炮)接到82師少將師長(要點單位高職低配。重炮部隊奉命臨時配屬給進攻師,全力支援其進攻)的命令,朝着整個高地進行火力覆蓋!理由很簡單:哪怕是重炮都難以奈何敵人的堡壘,而且精度欠佳,不正中目標很難取得效果。
這次日本人被逼出來打肉搏戰暴露在地表上了,給炮火覆蓋提供了一次絕好的機會。在肉搏戰中,我軍不一定取勝,要殺傷敵人,就必須採用這種玉石俱焚的可怕戰法。炮兵指揮官清楚地聽到那位師長在電話中“帶有哭腔,咆哮着,說對不起前面的弟兄,但這沒有辦法。”的確,哪怕是飽經戰陣的老軍官,下這樣的命令的,也是極其艱難的。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在30門重榴彈炮、重迫擊炮猛烈開火了——這是當時能湊出來的最強火力,暴風驟雨的彈藥席捲了整個陣地和陣地上的一切……在炮火後,我軍的後續部隊搶先占領了已經空無一人的陣地,隨後鞏固工事打退了日軍多次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