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也不會有無緣無故到嘴的肥肉,而到嘴的肥肉也沒那麼容易丟。最近關於中烏航空動力合作被終止的消息不絕於耳,好似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從2017年9月有媒體稱烏克蘭方面凍結中國收購“動力沙皇”資產被凍結開始,這類消息時隱時現。近期更有假託《巴黎時報》來宣告中烏航空動力合作失敗的消息。然而有些人寧願相信這個不存在的報紙虛構出來的消息,也不願樂見中烏良好合作,可謂存心不善。那麼中烏航空動力合作背後究竟有何暗藏故事,且看利刃撥開迷霧,一探合作受阻背後邏輯。
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7年,各類飛行器發展迅速,無論是大型運輸機還是各類新型戰鬥機,都令世人刮目相看,大國崛起在航空領域得到了有力支撐。可唯一令人遺憾的是,有着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航空發動機,仍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國家對此十分重視,作為國家重大工程來予以推進。航空發動機是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60多年來的發展尚無法達到研製出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水平,想要立於全球不多幾個掌握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國家之列,豈是一朝一夕之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問道於有能力的國家或企業當然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航空發動機研發水平,可現實是掌握航空發動機能力的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將航空發動機列於技術壁壘的首位,想學藝,事比登天。而特殊的國際環境,往往會發生特殊的事件,比如說,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突然就發生了俄烏衝突。烏克蘭本土的航空發動機成為屠龍之術,雖好,卻施展不開。
烏克蘭是前蘇聯加盟國中面積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科技人員比例最高的加盟國,也是前蘇聯的重工業中心和農業中心。作為老牌工業,甚至是國家支柱產業,烏克蘭的相當一部分設計局和裝備製造業被整合起來,靠着蘇聯時期留下來的寶貴資料和設備繼續進行着大型機械的製造。馬達西奇就是烏克蘭數量不多的大型航空企業,也是整個國家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支柱企業。馬達西奇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商,該公司的主力產品為安-124運輸機上的D-18T發動機、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上的D-136系列發動機。中國與馬達西奇公司最著名的合作項目包括洪都航空公司生產L-15獵鷹教練機上使用的AL-222-B發動機和合作生產的改進型米-26運輸直升機上的D-136-2型發動機。
馬達西奇公司雖然曾經是世界上最強的科技含量最高的航空發動機公司,但是在動盪和混亂之後也逐漸走下了下坡路。昔日能與美國通用電氣、英國羅羅公司齊名的西奇也因為烏克蘭政府的無能和短視失去了繼續爭奪第一的機會。尤其是近年來與俄羅斯的衝突和西方的壓制,馬達西奇公司雖然占據了烏克蘭航空工業出口額的一半以上,但是收益效果不佳,出現了相當多的裁員和縮減經費的事件。
自從2012年以來馬達西奇公司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出口額上出現逐年下滑的問題。一是馬達西奇公司與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師出同源,主打產品均是蘇聯時期的D-36發展而來的三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雖然這款發動機的性能優秀,並且兩款公司均有自己改進主打產品,但是同樣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的產品,在科技含量和技術指標上與歐美大主流發動機公司的發動機有着不小的差距。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國家集全國之力大力發展本國發動機,並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依舊保持着生產線和改進工程,成功的讓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挺過“風暴”。同等情況下,烏克蘭政局混亂直接讓馬達西奇公司的發動機面臨窘境。而國內沒有大型運輸機的需求使得D-18T發動機的銷售舉步維艱,就更不用提改進工程了。
近年來為了維持馬達西奇公司的基本效益,現在西奇公司主打產品並非是大型的D-18系列,而是專為小型客機和運輸機準備的6噸級D436發動機。可以說,西奇公司落後輸就輸在了國家的“姥姥不親舅舅不愛”
傳統的俄羅斯市場由於政治原因不復存在,而由於制式等問題,親西方的政黨卻無法幫助西奇的發動機產品銷售到歐美國家。至於其他國家,要麼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要麼沒有雄厚的財力進行布局發動機產業,烏克蘭雖懷寶璧,尋個合適的鑒寶之人卻也並非易事。毫無疑問,中國自然是烏克蘭難尋的金主了。
冷靜下來想,回望中烏在航空動力合作日漸緊密的2017年,對中國而言,其實也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水平的大好機遇。無論是烏克蘭第一副總理、駐華大使對中烏航空動力合作的支持,還是烏方專家陸續來華進行相關研製的籌備,中烏在共贏的目標下開展了系列工作。傳言凍結股份的9月下旬第二天,北京航展現場就迎來了烏克蘭駐華大使和馬達西奇公司董事長,在天驕航空展台前,雙方將合作的發動機陳列其中。
烏克蘭和中國將實施一系列聯合項目,總價值約達70億美元。今時今日,中國已成為烏克蘭第二大貿易夥伴,在航空航天領域,烏克蘭與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目前烏克蘭馬達西奇生產的13款1200多台發動機正在中國裝備使用。馬達西奇董事長博古斯拉耶夫曾表示,中烏兩國戰略合作關係根基牢固。未來兩國之間仍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一個低調的民營企業在重慶大興土木,建立占地5平方公里國家級航空動力產業基地,並安置了烏克蘭西奇公司駐中國技術人員及其家屬。天驕航空公司與馬達西奇公司成功的完成了早期合作。根據條例,在2017年5月,天驕航空公司正式與馬達西奇公司達成的協議中的2.5億美元準備就位。馬達西奇公司下屬的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立項的多個大型固定翼飛機發動機和重型直升機渦軸發動機將會有足夠的研究資金繼續進行研究,而工廠內部近2.7萬名員工將有足夠的員工工資和訂單。
在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環境下下,在2017年9月,烏克蘭基輔一家法院判決凍結包括天驕航空公司在內的五家外資企業所持有的41%股份。此舉一出,烏克蘭民眾一片譁然,尤其是長期等待注資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普通員工。一旦中斷中國方面的企業投資,馬達西奇公司將會陷入周轉不利的局面。而這種情況下,馬達西奇公司的研發和生產極其容易中斷,進而導致員工失業、企業破產。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烏克蘭凍結中國注資將會嚴重影響中國與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合作,並在根本上動搖烏克蘭本身並不高卻脆弱的航空工業。據衛星網引用烏克蘭基輔法院法庭文件所說,“審前調查表明,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最終受益方和管理層中的不明人物正在意圖通過削弱馬達西奇航空公司來削弱烏克蘭國家的航空工業力量。通過轉讓股份給外資公司,馬達西奇公司的資產和產能將會轉移到烏克蘭境外對烏克蘭造成損失,甚至會造成馬達西奇公司的破滅”。
按照烏克蘭法院的說法,馬達西奇公司現在已合作的方式轉交股份是一種“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並依據此說法凍結外資企業的股份。這種說法與其說是外國破壞本國利益,莫不如說是自廢武功。
在這種情況下,吸收外資繼續發展,展開全面的合作發展提升科技水平和產能似乎成為了馬達西奇公司唯一的活路。在2013年中國與烏克蘭全面加強了合作關係,許多瀕臨“死亡”的傳統軍工企業都在中國的注資下恢復了光芒。
在國際舞台上,西方國家並不擔心馬達西奇公司重返戰線,因為該公司對於國際發動機市場的威脅並不大。相比之下,馬達西奇公司與中國的合作就顯得具有威脅性。眾所周知,中國在發動機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小的短板,以往是中國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合作夥伴,在現在這個狀態下,中國擁有足夠的資本讓更多的前獨聯體國家以合作的方式幫助中國發展自己的航空產業。而中國的航空產業就像是剛剛點燃的火苗,只需要一點汽油或者一場東風,就能讓乾柴全都變成熊熊燃燒的烈火。而這,是所有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
對於烏克蘭,對於馬達西奇公司來說,中國公司帶來的資金將能夠成為公司重新崛起的資本,甚至可以說,這些錢將拯救本就脆弱的烏克蘭航空工業,拯救烏克蘭。對於烏克蘭目前經濟狀況來說,很難像中國一樣投入巨資研發,而發動機產業又是一個需要傳幫帶的行業,看中國搞這些年就知道了,雖說中國已經成立了專門的中國航發集團,但如果看輕中烏這次難得的合作機遇,輕言可以自己搞,那麼缺少多年經驗積累的航發領域,要看着烏克蘭的老底荒廢了,還要承擔再摸索30年的痛苦歷程。那對中國來說,錯失的不是一次合作機遇,很可能給再次崛起帶來阻滯。
事實上中國和烏克蘭政府一直支持中烏合作,烏克蘭副總理訪華參觀重慶基地,得知基地進度後那一聲“又一個勝利了”,已經是對烏克蘭國內對於發動機資產轉移聲音的官方肯定了。馬達西奇和天驕航空同為民間企業控股的航空公司,在中國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將迸發出更加不一樣的火花,為中國下一代民用商發和小型渦扇發動機提供全新的不一樣的選擇,從而整體提高中國的航空工業實力。中國未來將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加入軍工系統。在這種浪潮下,諸如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一類的知名軍工廠商,合作也許是雙方受益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