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給我留言,想讓我講講電磁炮的事情。正好今天網上曝光了在華中某地的船廠一張疑似電磁炮上船試驗的照片,那我就簡單的說一下這個話題。
一門口徑嚇人的火炮安裝在一艘072型登陸艦之上,從其狀態來看似乎該艦還處於試驗安裝階段。
首先,根據072登陸艦艦首的特點我們可以判斷,該炮肯定不是什麼諸如155之類的常規火炮或者艦炮。因為072型特殊的艦首甲板結構是不可能受的住諸如155之類的大口徑火炮後座的。
其次通過火炮與人直接的比例也能判斷出該炮口徑之巨大,外形更像是採用線圈或者軌道之類的電磁炮。
此外在登陸艦艦體中部出現了與美國海軍電磁炮試驗場類似的機櫃,因此本菜不負責任的判斷該艦艦首安裝的就是電磁炮的試驗裝置。
說到電磁炮,我們就不得不說起當年美國海軍搞的一系列電磁炮試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開始大力推進電磁炮的實用化。為了配合DDG1000,美國人構思出了對陸支援電磁炮的概念。旨在為美國海軍提供一個相對廉價,且反應迅速的遠程手段。炮彈以最大2500m/s的速度飛行,7分鐘便可以打到450公里遠的距離。
美國人的電磁炮採用的是技術相對簡單的軌道炮結構,而另外一種線圈炮由於技術比較複雜,技術實現的難度比較大。
早期構想階段的艦載電磁炮,最下層艙室是電機及儲能裝置,在其之上是彈藥艙。由於沒有了常規火炮發射時的燃氣和尾焰,電磁炮炮尾非常簡單,這也使得裝彈機構得到了簡化。
電磁炮的炮彈是一個錐體的結構,在起外邊用一個方形的彈托。由於初速很快,所以炮彈內不再需要炸藥,在炮彈內部只有一定數量的鎢合金塊來進行動能殺傷。當然也是因為其初速很高,炮彈所承受的加速度過大,而無法在其上使用制導炮彈。
2008年的時候,美國完成了10MJ的縮比實驗,將一個3公斤的彈丸加速到了2500m/s。
在這之後美國人又於2010年完成了炮口動能達到33MJ的試驗裝置。
不僅如此,美國人在33MJ樣機的基礎之上,又完成了可快速重複射擊的試驗裝置。然而就在美國人離自己64MJ全尺寸試驗裝置的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美國人由於經費的問題降低進度大大減緩。不僅如此,軌道式電磁炮發射炮彈時產生的高溫和燒蝕也一直困擾着美國人的電磁炮項目。近來,美國人在先後砍掉了FCS,將DDG1000改建為反艦作戰艦之後,決定放棄當年64MJ電磁炮的項目。希望儘快能在現有的33MJ電磁炮樣機的基礎上研製一門堪用的普通電磁炮,預計最大射程在230公里左右。
電磁炮的優點在於,可以將炮彈加速到2000m/s甚至更高的速度,然後打出很遠的射程,比較適合遠程打擊的需要。不過由於其彈丸飛行速度快,其攻擊目標並不拘泥於地面目標,打擊移動中的艦船也是可以的。雖然目前電磁炮單發炮彈的重量不大,但是一分鐘發射8~10發的射速足以使得現代驅護艦一類的目標失能。
如果在072登陸艦上的真是一門電磁炮的話,從其大小判斷,達到20MJ左右級別的炮口動能是很有可能的。不過我們也不應為這個消息過渡興奮。因對一門20MJ級別的電磁炮到底應用的前景如何,我們並不好判斷。加入美國人的33MJ級別電磁炮真的能實用化的話,那我們還需要一段路去追趕。
此外,軌道炮的高溫燒蝕,壽命問題對於我們來說一樣是個難啃的骨頭。
當然呢,如果就像馬院士在電磁彈射和電磁推進領域另闢奇徑那樣,我國電磁炮在研製初期就選着了線圈炮的話。只需要解決線圈間的同步問題,我國便可以在電磁炮領域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