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2月5日最新消息稱,2月3日墜毀的那架蘇-25攻擊機是被武裝分子用便攜式防空導彈打下來的。武裝分子顯然採取了提前設伏,突然發射導彈的戰術。據調查,蘇-25攻擊機在被擊中前,正在低空繞着敘利亞伊德利卜衝突降級區飛,由於飛行高度較低,而且速度也偏慢,所以被早已潛伏守候在地面的武裝分子用肩扛式導彈成功偷襲。這一血淋淋的教訓再次證明,對地攻擊機如果沒有完備的電子告警、自衛干擾、機載誘餌等軟對抗手段,已經基本無法在現代戰場生存。
從純技術角度來看,與俄羅斯蘇-24戰鬥轟炸機更相似的飛豹戰鬥轟炸機(殲轟-7/7A型),顯然要比航電設備極其簡陋,連機載雷達都沒有的蘇-25前線攻擊機要更適合敘利亞戰場。公開報道顯示,敘利亞戰場密布着從冷戰時期直到現在的,由多個國家生產的機動式野戰防空導彈、便攜肩扛式防空導彈。這些年代不一、型號雜亂的防空武器雖然不能對蘇-35、F-22這樣的3.5代、四代先進戰機造成什麼威脅,但如果採取適當戰術的話,卻能對蘇-25、蘇-24,甚至是蘇-30MS這樣更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帶來不小麻煩。
無論是美國根據真實戰例拍攝,於2001年上映的《深入敵後》,還是去年中國推出的空戰大片《空天獵》,都出現過三代戰機被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服役的“薩姆-6”機動式防空導彈偷襲得手的片段。雖然電影情節來自現實也高於現實,但包括機動式防空導彈在內的現代防空武器,無論技術先進還是落後,都可以通過合理制定戰術,對從低空到中高空飛行的戰機形成威脅。
所以,除了大力發展防區外打擊能力,以美國為代表的空軍強國開始強調為戰機配備多種告警、干擾等電子自衛設備。更關鍵的是,對戰機反輻射作戰能力(壓制/摧毀防空系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空軍雖然自1992年開始引進俄羅斯蘇-27三代戰鬥機,並由此開啟戰機現代化進程。但在雷達、航電、干擾/告警等機載電子設備方面,以及對空、對地打擊戰術方面,中國空軍卻糅合了美俄空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
具體到中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戰術攻擊機——飛豹戰鬥轟炸機,不但有較強的反輻射作戰能力,而且正在向專用電子戰飛機轉型。對地面防空系統(包括雷達和導彈),飛豹戰機有軟硬結合的多種打擊手段。“硬”的方面主要是通過發射鷹擊-91超音速導彈、雷電-10新型反輻射導彈(外貿編號,自用版編號暫時不詳)等,摧毀敵軍地面雷達。這一能力俄軍也有,鷹擊-91就與俄Kh-31P反輻射導彈有密切關係。
“軟”的方面,則是俄軍現役攻擊機比較缺乏的,也是飛豹戰機更適合敘利亞戰場環境的主要能力。公開資料顯示,飛豹戰機裝備的電子干擾吊艙至少有兩種型號。其中KG600電戰吊艙體型較小,主要用於戰機自衛。飛豹戰機在攜帶兩具該型吊艙後,還能掛載一個副油箱、兩枚KD-88空地導彈(或LS-500激光制導炸彈)、兩枚PL-5B紅外格鬥空空導彈。
同時,由於飛豹戰機機載雷達有地形測繪功能,導航系統也很完備,所以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主要飛行於5000米以上中高空空域。在這一空域,便攜式防空導彈基本無法發揮作用。而KG600吊艙則可以有效干擾像“薩姆-6”這種技術水平的防空導彈制導雷達,讓導彈沒了“眼睛”,自然也就無法發射。所以,相比只有簡陋告警裝置的蘇-25攻擊機,以及缺乏先進電子干擾吊艙的蘇-24戰鬥轟炸機,飛豹戰機更能適應地面威脅情況較複雜的戰場環境。
如果飛豹戰機攜帶的是KG800大型電子戰吊艙,則具備了主動壓制敵軍地面雷達系統的能力,不但可以自衛,更能掩護一個由數架飛機組成的戰機編隊。KG800吊艙很可能針對不同電磁頻率而在設計上有所差異,以取得更有效的干擾效果。另外,該吊艙還針對雷達、通訊設施開發了不同型號,因此可以讓敵軍防空預警、指揮網絡癱瘓。
無論是掛載KG600吊艙和反輻射導彈、空地導彈/制導炸彈壓制地面防空系統、對地攻擊,還是掛載KG800吊艙變身專用電戰機“咆哮豹”,飛豹戰機都可以讓飛行員有能力、有信心完成任務。因為,能讓敵軍防空導彈射不出來的“神技”,飛豹戰機已經掌握得很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