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西方媒體繪製的3月12日東古塔戰場形勢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期,外國視頻網站發布了一段記錄敘利亞政府軍對東古塔地區的一處街區發動進攻的視頻。視頻顯示,隸屬於敘政府軍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的一個分隊與T-72坦克和BMP步兵戰車等裝甲車輛協同,由進攻出發地帶向一處反對派武裝盤踞的街區發動突擊。在作戰中,敘軍步兵分隊在坦克主炮和車載機槍等火力的火力掩護之下,徑直衝入街巷建築之中,並果斷利用此前交戰留下的殘垣斷壁向反對派武裝據守的建築區縱深穿插。在遭遇障礙物時,敘軍或利用步兵攜行的重錘或火器“拆牆破門”,或直接召喚裝甲火力和空中支援“拆樓”。在步坦協同進攻之下,僅在數分鐘內,這片街區的控制權即落入政府軍之手。這段在戰地實拍的視頻不僅展示了東古塔巷戰的血腥與激烈,也揭示了敘政府軍的許多戰術細節。而敘軍在東古塔地區的快速推進,則與這些細節有着密切的關聯。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11日,敘政府軍在東古塔戰場取得重大進展。從東古塔地區東部和西部相向進攻的政府軍部隊切斷了東古塔地區的南北通道並成功會師。隨後,政府軍擊退了反對派武裝的反衝擊,迅速對反對派武裝實施分割包圍,將對方孤立在兩片互不聯通的街區,形成對反對派武裝各個擊破之勢。在政府軍從多個方向對反對派武裝發動攻勢的同時,敘軍炮兵和俄空天軍也對反對派控制區實施不間斷炮擊和空襲。外媒稱,自3月4日起,政府軍的攻勢即持續取得重大突破。當時敘政府軍剛剛調整完作戰部署,將主要兵力集中在東古塔中部的楔形地帶,於當日一舉控制了東古塔地區超過30%的面積,並在隨後一周的攻勢中逐漸將政府軍控制面積擴大為60%以上。那麼,敘政府軍緣何能在東古塔戰役中取得如此快速而壓倒性的勝利呢?
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視頻和其他資料,為您做一簡要分析。
敘政府軍的優勢兵力和堅定的作戰決心,是其贏得東古塔戰役的首要條件。資料顯示,敘政府軍在東古塔地區集結了六萬餘人規模的部隊,其中不乏敘利亞共和國衛隊、老虎部隊、第14特戰師和第4、第9裝甲師等精銳部隊。將如此多的精銳部隊悉數集中於同一戰場,在敘利亞內戰中實屬罕見。通過集結上述部隊,政府軍在人員和裝備上形成對反對派武裝的高度優勢(東古塔反對派武裝總數近2萬人,重型裝備較少)。同時,近期的戰事進程顯示,儘管政府軍在早期的攻勢中遭遇挫折和遲滯,並付出了傷亡逾千人的巨大代價,但為拔除這個位於大馬士革“臥榻之側”的“楔子”,政府軍在經過短暫的兵力調整後再次發動攻勢。優勢兵力與明確的戰役目標指導相結合,為政府軍奪取東古塔奠定了基礎。
資料圖片:圖為在巷戰中猛烈開火的敘軍士兵。(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兵力和戰略層面的條件外,敘軍在東古塔作戰中選取了得當的戰法,也為其戰事的順利推進埋下伏筆。在戰役層面,敘軍先集結優勢兵力和裝備將東古塔地區整體封鎖包圍,堵塞了各反對派武裝的逃竄之路。隨後,敘軍先利用裝甲機械化部隊掃清東古塔地區外圍的據點,並且不惜代價試探反對派武裝的防禦配系。待查明反對派武裝部署的特點後,適時調整作戰部署,調動機械化部隊重點突破對方防禦弱點後東西對進,將反對派武裝盤踞的街巷分割包圍,迫使反對派武裝陷入被“瓮中捉鱉”的態勢。在進攻行動的同時,敘軍與俄軍還不斷對敵方縱深發動火力襲擊,以消耗對方的作戰潛力和士氣。在戰術層面,如視頻所示,敘政府軍將其裝甲部隊與輕裝特種部隊混合編組,編成可快速掃清街巷敵據點的小型巷戰突擊群,投入到東古塔地區的巷戰之中。同時,政府軍主力部隊亦不與殘餘的反對派武裝戀戰,在空中和裝甲火力支援下迅速向縱深穿插,使得原本試圖憑藉街巷節節抵抗的反對派武裝失去退路和屏障,進而被敘軍壓縮在若干互不相連的狹小區域內。根據在多年內戰中獲得了充分的攻堅作戰經驗,加之俄軍的訓練指導,敘政府軍在東古塔戰役中採用了合理的戰役法和戰術,構成了其獲取進展的直接動因。
此外,敘軍在東古塔地區享有的便利的作戰支援條件,也是助力其作戰的重要因素。由於東古塔地區臨近敘首都大馬士革的地理位置,使得盤踞在該地的反對派武裝得以直接威脅巴沙爾政權的統治中心區,進而對敘利亞政府產生重大安全威脅。然而,東古塔地區所處的特殊位置,也為敘軍的作戰帶來一定便利。從東古塔戰役的示意圖中可知,為拱衛首都,敘軍的軍事基地和軍用機場密集建於大馬士革附近,這些現成的軍事設施,為敘軍在東古塔附近的部署、轉移、隱蔽和後勤補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時,這些基地還成為敘軍對東古塔地區發動炮兵和航空兵襲擊的集結地帶和屏障。此外,由於敘政府軍已經在東古塔與反對派武裝對峙多年,因此對該地區的地形和敵方武裝特點較為熟悉,這也有利於敘軍在作戰過程中“知己知彼”,從而有針對性的實施作戰行動。上述條件與俄空天軍為敘政府軍提供的作戰支援相結合,為敘政府軍的進攻行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