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美國的第四代(俄標第五代)戰鬥機F-35的消息很多,一方面洛馬正加速批產F-35,並向日韓等盟國空軍交付,另一方面,F-35在和三代機交手中展現了壓倒性優勢,那麼問題來了,目前中國空軍正在以殲-20、殲-10C和殲-16這樣的四代機、三代半戰機混搭的結構推動戰鬥機現代化,還有傳聞指出殲-10新的改進型正在研製,這是否又面臨“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
首先,目前洛馬生產和交付F-35的速度顯然在加快。美軍新的2018財年(FY18)預算中,準備為美國空軍、海軍和陸戰隊增購90架三種型號的F-35,而洛馬去年一年一共生產了多達66架F-35,已交付的200多架F-35當中,絕大多數都服役於美國空軍和海軍陸戰隊,F-35C艦載戰鬥機的生產速度也在加快。
另一方面,美軍F-35機隊形成戰鬥力的速度也比較快。美國空軍的F-35A,在和F-16、F-15進行了模擬空戰中,往往取得了幾十比一的懸殊戰績,特別在超視距空戰(BVR)上,F-35利用隱形和態勢感知能力優勢很大,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也剛剛部署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上,具備了海上作戰的初始能力。
中國空軍目前正在裝備的新一代戰鬥機,是四代機和三代半戰機組合的作戰體系。殲-20目前已經裝備了空軍的2個單位,第一個作戰部隊已經成立,但主要還是測試性質,殲-16作為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生產速度很快,而殲-10C作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也還在生產。
由此可見,中國空軍目前裝備新一代戰鬥機中,三代半依然是主力。殲-16對空對地能力很全面,較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的確在空戰時是一種非對稱打擊能力,在反隱形雷達、無人機配合下具備一定優勢,但殲-10C不論是對空還是對地,都顯得有些雞肋,而在此基礎上研製殲-10D,即使採用推力矢量發動機增強機動性,在超視距空戰時還是難以和F-35抗衡。
對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大國而言,空軍現有的二代機數量還很多,全部用殲-20這樣的四代機取代,在經濟可承受性方面會有較大的問題,與此同時殲-20目前還不是完全狀態,即使使用具備太行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也還在試飛中,指望成飛全面提速殲-20批產速度有一定難度,而沈飛加速生產殲-16及其電子戰型號殲-16電作為主力軍,是符合空軍實際需求的。
但從未來5年來看,殲-10C既無法隱形,在航程、載彈量方面也難以適應中國空軍全空域作戰、遠海作戰需求,還是應該全面讓位給殲-20,這樣可以更快的生產殲-20,加快中國空軍四代機的裝備速度,這可能也是傳聞已久的殲-10D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