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東夷貌柔順,實則亡我之心不死!
送交者: LOVECHINA 2002年04月09日17:46: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多年來,某些中國人在談到中日關係的時候,總要重複一下中日友好的調子。然而,歷史與現實非常明確地顯示,中日友好的提法是缺乏事實根據的。綜觀中日兩千年的交往,中國與日本之間,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之間從來沒有過平等友好的關係。

宋朝以前,日本稱臣於中國,而中國人毫無保留地傳授文化與技術,特別是在唐朝,日本人多次派人到中國留學,而中國也有鑒真東渡等。從明朝開始,則是日本人對中國不斷侵略、破壞,不斷殘殺中國人的歷史。中國強盛時,日本人是中國人的門生,而中國人奉日本人為上賓;中國衰弱時,中國人卻淪為日本人的刀下鬼。

中日之間過去沒有過友好,現也在沒有。將來會不會有?現在言之過早。中日友好,充其量只是一個虛幻的願望。中國發展對日關係時,必須以史為鑑,而不能以虛幻的願望為基礎。

"東夷貌柔順"的偽裝

日本對中國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時即已顯露無疑。唐大宗時朝鮮內亂,中國應新羅之請以宗主國身份平亂。唐高宗龍翔三年(公元六六三)日本以援助百濟為名,出動舟師數百。占領錦江口。唐朝不得不遣劉仁軌領兵擊之,"仁軌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賤眾大漬"。一千二百多年後的甲午戰爭與這一幕何其相似,同樣是朝鮮內亂,中國以宗主國身份平亂,然後日本乘機尋釁。然而,強弱易勢,甲午之戰的結果是日本吞併朝鮮、屠城旅順、割取台灣、牟獲暴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給日本國民帶去了巨大的歡樂和利益。

顯然,日本人在唐代對中國的尊重不過是他們崇拜強權的特性的表現。當時的日本尚處於近乎蒙昧的時代,無論在文化技術和國力上都遠遠落後於大唐。於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臥學習製造工藝、建築美術、典章制度等等,並仿照中文草書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開始走出原始時代,完成所謂大化革新。日本人向唐朝稱臣的目的,無非是要通過引進文化來改善他們蒙昧落後的狀態。當時日皇即告誡其使者:"言語必和,禮意必篤,毋生嫌疑,毋為詭計"。史稱東夷貌柔順,沒有識別倭人的偽裝。

崇強鄙弱的日本人

二戰後,日本對美國千依百順,連天皇也每天早晨起來就去給麥克阿瑟鞠躬行禮,獲得美國的信任,以從中國和亞洲掠得的資金購買設備和獲取先進的技術,如汽車、電器、半導體等。一旦感到羽翼豐滿,就開始看不起美國人。把美國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水平說得一無是處的《日本敢於說不》,就是一個例子。

然而,美國在計算機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把日本遠遠拋在後面。而南朝鮮等生產的隨機存取芯片也侵蝕了日本的市場占有,這無疑是給那個狂妄無知的索尼總裁打了一計耳光。他曾狂言日本的一兆位的存取芯片能打破美蘇的戰略平衡,認為日本人的智力無與倫比,殊不知日本不過是在做計算機里最簡單重複的一個部件而已。而現在,這個日本人在藐視中國人之餘,又對美國人畢恭畢敬了,連聲說他不反美國,他最佩服民美國人。

在日本人這種對強者的恭敬面前,善良的中國人看不到日本人的目的,而把他們當做了謙卑好學的朋友。李白就曾寫詩哭祭阿倍仲麻呂。中國人確實是重情義的民族。但是日本是如何回報中國人的善良與幫助呢?

以唐朝之強勢,日本人吃了敗仗之後自然不敢明目張胆地侵犯,而且他們表面上還對中國非常恭敬,不時派人朝貢,領取賞賜。但一旦中國勢弱,日本立刻變了態度。

宋朝抑兵太甚,版圖收縮,國力疲弱,於是日本便不再朝見中國天子,而向北方勢力日盛的遼國稱臣,只是從中國引進曆法、醫藥、印刷等技術。

到明朝時,更有日本民眾自發組成團隊到中國沿海行殺人越貨之事。明史記載倭人"載方物戎器,出沒海濱,得問則張其而肆侵略,不得則陳其方物而稱朝貢。"開始時,他們還假裝是入貢使者,一有機會則殺掠而去,沒機會就呈上土產換取賞賜。明太祖洪武二年四月,倭寇數次侵掠蘇州、崇明,殺略居民,劫奪貨財。此後倭患連年不斷。

到明成祖時,其規模越來越大,大的寇群多達萬人,小的數百人,其據點深入沿海各省,到處為害,已形成一股極為殘暴的海盜武裝,其所侵犯的地方,無不殺個雞犬不留。如成祖三十四年,拓林一帶倭寇"犯乍浦,海寧,攻陷崇德,轉掠西塘、雙林、烏鎮、菱湖諸鎮、杭城數十里外流血成川,巡撫李天龍束手無策"…成祖四十一年春,"倭餡福建永寧衛,大掠數日而去。復攻永寧城,破之,大殺城中軍民,焚毀幾盡".總計沿海倭寇肆虐達七十八年之久,明朝天下騷動,耗費國庫巨額經費,軍隊死傷數十萬。後經戚繼光等與之苦鬥多年,才告平息,但中國也因此元氣大傷。而倭寇屠殺中國居民十多萬,搶劫財產難以計數,更從此開始輕視中國。

企圖滅亡中國

明萬曆年間,也就是甲午戰爭之前三百年,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六十多小國之後,出兵二十一萬,攻占朝鮮,意欲以朝鮮為基地,一舉征服中國。豐臣秀吉的計劃包括:占領中國後定都北京,將朝鮮王移至日本,鞏固中國的統治之後,即向印度進軍。這一計劃的主旨就是將日本舉國從貧瘠的島嶼上遷移到大陸,也就是日本後來的所謂大陸政策。

在豐臣秀吉時代,日本的國力當然不足以完成這一設想,而且其計劃也尚處於不成熟的階段。明朝雖然內政疲蔽、外交乏術,但畢竟是個大國。李如松出兵朝鮮與倭兵惡鬥,儘管中國軍隊多次中了倭寇的狡計,也終於迫使日軍撤退。

豐臣秀吉的美夢雖然破滅,卻鼓舞了後來的日本人。此後,日本的戰略家們便開始不斷研究和制訂滅亡中國的周密計劃。一九二七年,田中義一的占滿蒙、滅中國的詳細計劃可以說是集日本人三百年研究之大成,其對中國的資源人文的了解程度與其用心之險惡、計劃之周密,任何不麻木的中國人看了都會出一身冷汗。

根深蒂固的惡意

缺乏危機感的中國人卻似乎並未把日本的威脅放在心上,使一直在暗中窺視等待時機的日本人終於找到機會,剛從西洋學會了製造槍炮,便立刻拿中國人開刀。一八九四年引誘清朝出兵朝鮮,然後借保護僑民為由,向中國不宣而戰,攻城掠地,姦淫殺戮,逼迫清庭割地賠款。此後中國人在日本人眼裡更是豬狗不如,成了殺光、搶光、燒光的對象,男人的脖子被當做比試刀鋒的試驗品,女人被日本人任意姦淫後開腸破肚,兒童成了日本人刺刀上的玩物…世界歷史上有哪個民族像我們一樣遭受過如此的恥辱?今天連菲律賓、印尼人都動輒打殺中國人,不就是因為我們曾經被日本人殺得太慘,所以誰都敢踩我們一腳?

由上可見,說中日人民有過友好的歷史,是不符合事實的。持這種說法的中國人的唯一根據,是唐代日本留學生與一些中國學者的密切交往。然而,這種交往是由中國向日本單方向的文化和技術輸出,日本留學生對其中國導師的尊重,根本不能作為日本對中國友好的證明,只能證明中國人對日本的無私的善意。在唐朝以後的所有年代,包括宋、明、清、民國,日本人對中國不但沒有尊重,反而一有機會就瘋狂地侵略破壞、燒殺搶掠。日本對中國懷有根深蒂固的惡意。

日本人以惡意對待中國人,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任何對不起日本的事,而正是因為我們教了日本人大多的東西。日本沒有創造自己的文明,他們引進了中國文明作為其文化的根本。日本人要稱霸世界,必須首先徹底打垮它的啟蒙老師一中國,以摒除它固有的自卑心理。一旦消滅了中國,日本就可以把自己標榜為世界文明的一支,成為世界的領導力量。這種心理,和那些武俠故事中不肖弟子藝成之後要殺害恩師是同樣的。

不能以己度人看日本

如果我們作一個統計,考慮與中國人接觸過的日本人對中國的態度,我們將看到,無論是日本軍隊還是日本平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中國都是極端仇視的。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做危害中國人的事。在中國施行"三光"的日本兵當然不用說,那些控制中國礦山工廠的日本管理人員,用最殘忍的方法折磨中國勞工,製造了數以百計的萬人坑,被劫持到日本的中國勞工也被日本平民殘酷迫害而大量死亡。

當日軍占領南京時,日本全國一片歡騰,《東京日日新聞》上連載兩日兵"百人斬"比賽的比分。106:105的進度成了他們飯後的談資。

在所有與中國人直接接觸的日本人中,90%以上用了極端殘忍的手法對付中國人,而其它沒有直接接觸中國人的日本人,大都則贊同前者的作法。直到今天,日本人中間認為日本曾經侵略而不只是"進入"中國的有多大比例?認為日本應該向中國賠罪的又有幾個?

如果我們不以實證的態度去回答這些問題,而是泛泛地認為任何地方好人總比壞人多,甚至憑空斷言日本人中90%是好的,那就太不能汲取教訓了。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準則去估量別的民族,不能假定別的民族有着和我們類似的善惡觀念,否則,日本的所有行為就會變得無法理解。每一個民族都有它持有的個性。我們應當從他們的行為總結出他們的"習性",研究他們思維和行為的規律。

自欺欺人的善意

實際上,在我們與日本接觸過程中,日本人的行為方式顯示出了驚人的一致性。一千多年以來,日本人使用的種種手段可以說是老一套,可我們總是上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根據日本人的特點來揣測他們的用心。

多年來,很多反映日軍侵略的電影,都帶這樣一個套路。皇軍兇殘,但總有一兩個有良知的日本人不惜生命同情幫助中國人。這樣拍的用意很明顯,但是我們應該想一想、問一問,這種情節的構造有事實的根據嗎?這種到處都有好心的日本人的現象可能發生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南京大屠殺的幾個星期內,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日本人救過任何中國人,倒是有一個德國納粹黨員叫拉貝的實在不忍看日軍的獸行,感於當地人民平日對他的友善,保護了很多人。在整個中日戰爭期間,沒有任何記載證明有電影裡那種"浪漫"的日本人救中國人的事情,倒是有不少中國百姓撫養戰後被父母遺棄的日本嬰兒的事跡。如果真有電影裡那種善良日人,當年的保護人與被保護人今天豈不會成為新聞里大力宣傳的對象?

這些電影和類似文學作品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觀眾頭腦中造成了一種假象,認為日本人其實跟中國人差不多,他們的暴行只不過是因為受了軍國主義的灌輸。顯然,這種將一切歸咎於軍國主義的說法顛倒了固果。日本的殘暴由來以久,從中國歷史看至少可以追索到明朝的倭寇,如果從日本本身的歷史來看,嗜殺的血腥特質其實是其文化固有的一部份,軍國主義的產生實際上是這種特質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結果,而不是相反。

什麼是日本的民意

在抗戰期間,日本為了消磨中國人的鬥志,鼓吹東亞共榮圈政策,一邊對中國人大肆屠殺,一邊大談"中日親善",欺騙了不少人,也勾引了汪精衛等漢奸。現在,如果我們自己大談中日友好,自己捏着鼻子哄自己,不僅淡化了日本罪行的嚴重性,還麻痹了我們應有的警覺,實在是不智之舉。中日友好的說法從中國人嘴裡說出來,只能讓日本人感到可笑,更加加深他們對中國人的輕視。受害者跟逍遙法外、否認罪行的日本人講友誼,莫非是被殺怕了,要忘卻不共戴天之仇,想求皇軍日後留條生路?

當日本某某首相上台時,有些人總要稱對方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樣向日本示好,結果如何?日本人越發輕視中國,越發頤指氣使。"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橋本龍太郎敢朝拜靖國神社,敢在釣魚島周圍陳列大批軍艦,軍國主義再次粉墨登場……難道不正是因為得到了中國長期以來委曲術全的態度的縱容?

在中日建交前,日本尚未有人敢明目張胆地否認侵略。而七二年之後,日本修改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等種種事情就不斷發生,這一切,與某些中國人發明、倡導所謂"中日友好"不無關係。

每當日本政府高層人士發表"錯誤"言論,中國方面必然指責這是日本"少數"軍國主義分子或是極右分子在歪曲歷史。然而,只有"少數"日本人是禍水的提法,明顯是一種主觀臆斷。如果日本人大多數是反對軍國主義,承認侵略有罪的,那為什麼在戰後五十年裡,他們沒有選舉出一個歷史觀不那麼反動的政府呢?

九六年的大選中,為了爭取選票,日本自民黨在其綱領中加上要求內閣成員應該參拜靖國神社等條款,同時橋本首相親去參拜戰犯靈位,"感謝戰歿者"。日本的執政黨明知這一類行為必然會激起亞洲各國極大憤慨,但為取得日本民眾支持,不得不冒由此風險來表現他們的"愛國"。日本的民意如何,由此一目了然。

日本為什麼不對中國道歉?

戰後,在美國的包庇下,軍國主義分子控制了日本的政壇。隨着日本經濟勢力的膨脹,軍國主義已經捲土重來、甚囂塵上。他們不僅僅是否認侵略,他們把日本的大東亞戰爭美化成解放亞洲的"聖戰"。在他們看來,這樣能給日本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戰爭,當然是多多益善。承認侵略有罪,就意味著日本民族必須主動放棄征服中國乃至世界的"夢想",這對沒有得到足夠教訓的日本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九四年八月,《朝日新聞》訪問了包括首相在內的內閣大臣,提問他們對"大東亞戰"的認識。結果十九人中,只有五人承認有過侵略。而這五人中,沒有一人對侵略中國表示悔罪之意。美國在九五年九月二日,在珍珠港記念日本投降,邀請日本首相參加,結果日本全國輿論大嘩,認為是對日本的侮辱。明白了日本人對其侵略戰爭的這一認識,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不向中國道歉了。我們也可以預期,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日本皇軍是還要對中國人行"善舉"的。對此"恩德",我們只有指望屆時中國軍隊能禮尚往來:報日本之萬一了。

日本的年輕人,多數看不起中國人,而且視中國為敵人,據最近的民意調查,日本的大學生大部份認為中國是日本最大威脅。而極力向西方和亞洲散布中國威脅論的,也正是軍費開支為世界第二的日本人。

而在中國方面,最近,《中國青年報》的調查表明,99.4%的中間青年認為須牢記日本的罪惡史,95%以上的人認為地不能容忍日本右翼分子美化罪惡,毒化日本下一代,80%以上的人認為日本正走向軍事化的危險道路,認為日本時亞洲以及世界和平構成威脅。在對日本民族的性格的評估中,半數以上的人選擇了"殘忍"作為主要特徽。

應看清中日關係的實質

今天的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交往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中日人民之間的敵意,也隨着互相了解的增加而深化。年輕的中國人比他們的長輩更加仇恨日本。原因非常簡單,在更多的交往中,中國人才認識到仇視敵視中國的並不只是幾個頭號軍國主義分子,而是整個日本民族。

日本人非常清楚,日本跟中國結下了血仇,這種仇恨若不加以消解,日本過不了安心日子。對日本來說,未來的發展道路只有兩種選擇:

1)承認日本對中國和亞洲犯下的罪行,與軍國主義劃清界線,放棄其征服亞洲乃至世界的野心,爭取亞洲人民的諒解。

2)美化日本的罪惡,對下一代灌輸軍國主義的"光榮",以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全民發動、東山再起,以鐵血武力掃蕩亞洲,將一切與日本有仇的民族斬草除根,建立"東亞共榮圈"。

所有跡象表明,日本選擇的是第二條路。這裡的原因,一是日本固有的頑固,二是因為日本在二戰中損失極小而獲利極大,以總計三十萬的平民死亡人數換取了對亞洲徹底的掠奪與破壞,而日本人,包括眾多罪大惡極的戰犯都沒有受到懲罰。

強弱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日本通過侵略使自己變強而他人變弱,奠定了其今日繁榮的基礎。今天的日本處處把自己當成亞洲在經濟和文明方面的領袖,如果承認侵略有罪,就得象德國一樣向受害國賠款,象德國一樣象向受害國謝罪,就必須徹底放棄日本人優越、日本就應當統治亞洲的"信念",就會動搖日本社會經濟和道德的基礎。日本這樣的民族,如果沒有受到沉重的教訓是絕不可能自動反省的。從日本看來,打一次大東亞戰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又怎麼能否定戰爭呢?

既然日本不會承認侵略罪行,它就要考慮這個問題:怎樣對付堅持要討回公道的中國人?從這樣的現實展望中日關係,我們看到的是一場生死搏殺。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中日友好既沒有歷史的根據,也沒有現實的基礎。向中國人民宣傳並不存在日友好觀念,必然造成思想上的錯誤和混亂,不是導致人們思想麻醉,就是引起國人對政府的不信任。用"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之類的想法來指導中日關係的發展,雖然動機良好,但卻只是一廂情願,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不可能實現的。

歷史的教訓使我們必須以最現實的方法揣測日本的用心,中國人民爭取正義的事業和日本軍國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才是中日關係的主流與實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