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力量的目標
2001年12月12日印度從錢迪普爾導彈發射場向孟加拉灣發射了一枚改進型“大地”
地對地彈道導彈。儘管印度國防部發言人曾表示“發射過程無懈可擊,導彈準確地擊中
預先設定的靶點”。並強調這枚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然而國防大學外軍教研室主任張
召忠認為,印度目前實際上並不具備真正的核戰爭能力。
中國核武器專家鄭治仁指出,印度的核戰略是以核威懾作為國家威懾力量的支柱。
鄭治仁在其所著的《印度核戰略》一文中指出,印度國家安全研究會的一位教授撰文
認為,“印度的核武器將不得不以打擊敵人的大城市為目標。例如為了威懾中國,就
必須將北京及其東部、東南和南部沿海的工商業中心、包括香港和上海作為首選的打
擊目標”。此次印度採購幻影戰鬥機可以視為印度試圖迅速完善核武器投放能力的一
種努力。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印度正研製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Ⅲ型”導彈以
及可攜帶核彈頭的海基導彈,並計劃部署裝備有核武器的潛艇。而美國國防部《國防
新聞》透露,印度在2002年1月試射了“蘇里亞”洲際彈道導彈,其射程達5000公里。
到2003年,射程為1.2萬公里的“蘇里亞Ⅱ型”也將問世。印度裝備這種導彈後,理
論上,世界所有國家都將處於印度的核威懾內。
軍事科學院外軍部研究員萬偉告訴記者,從目前美國和印度的軍事合作來看,美
國已經默許了印度的核能力。2002年1月26日,印度在慶祝獨立55周年閱兵式上,向
世人展示了剛剛進行過試射、射程達2500公里的“烈火—Ⅱ型”導彈,而此時正值印
度陳兵印巴邊境。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原海軍指揮學院教授宋宜昌指出,印巴
衝突中,無論印度裝得多麼像無辜的受害者,印度仍然是主動的一方。“一句話,在
戰爭的實力和潛力上,印度均占有壓倒優勢。”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內特3月19日曾表示,眼下南亞爆發核戰爭的危險甚於以往
任何時刻。
常規軍力的現狀
萬偉指出,儘管核武器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王牌,但在常規武器方面,印度不僅對
巴基斯坦擁有優勢,在面對中國時也仍具有絕對的局部優勢。萬偉指出,2001年12月
的美印“防務政策小組”會談中,美方對印度提出的一系列軍備購買清單通過“逐項
審議”方式,最終確定滿足印度提出包括LCA戰鬥機關鍵部件、“尋火者”武器定位
雷達系統、P-3C“星座”海軍巡邏偵察機、C-130運輸機和地面電子傳感器等7項裝
備。此外,美國政府還已批准向印度出口20種武器系統的許可證。萬偉強調:“這是
自1965年印巴戰爭結束以來美國首次向印度大規模出售武器。”
與中國相比,雖然印度在前蘇聯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幫助下也基本建立了完整獨立
的軍事工業,但張召忠表示,“印度的工業水平和製造能力比我國至少落後十年以
上”。張召忠曾經於2001年隨一個軍事代表團前往印度,參觀過印度最大的孟買造
船廠,“我曾經上過十幾個國家的數十艘不同類型的戰艦參觀,但登上印度艦艇卻
還是第一次。看過這艘艦艇(印度國產的新型護衛艦‘恆河號’)之後,我更堅定了
自己的判斷”。
去年11月22日,印度海軍的一名高級官員在談到有關印度是否接受並改裝俄羅
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一事時表示,印度海軍還不能確定整個項目
計劃是否可行。他透露,印度海軍已經通知國防部,海軍沒有能力對該艦進行必要
的修理與維護,因為印度本國海軍不具備對航空母艦進行修理與維護的能力。在空
軍方面,儘管印度具有中國無法想象的自由獲取西方戰鬥機的優勢,但印度工業界
人士表示,即便是在今天,印度依然無法自行生產其老舊的米格21戰鬥機的某些關
鍵部件。
據美國最近一期《國防新聞周刊》報道:印度計劃在未來15年內,從財政預算中
拿出950億美元的專用資金用於對其軍事力量更新和現代化。該刊引用一位不願意透
露姓名的印度國防部官員的話說,這筆軍事撥款的大部分將用於發展印度空軍。去年
8月9日印度官方稱,由於各種事故,印度在過去的3年內損失了71架軍用飛機。
“印度目前仍是一個農業大國,工業化特別是自動化水平還非常低。至於信息化
水平,雖然軟件工業一支獨秀……但它不能代表印度的國家信息化水平。”針對印度
引以為傲的軟件工業,張召忠指出,印度人告訴他,在印度,普通家庭很少擁有計算
機,幾乎沒有人上網。
美印軍事合作:利益與矛盾
儘管長期以來印度軍隊的武器來源主要是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但美印軍事合作帶
給印度的好處非常明顯。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預警機就非常能說明問題。2000年3月,
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印期間兩國簽署旨在美印之間建立“牢固的、政治上有建設性的、
經濟上有效益的”新型夥伴關係的《美印關係——21世紀展望》框架協議。布什上台
後宣布將取消對印度的制裁措施,而印度則由反對轉而支持NMD計劃。“9·11”事件
後,美國出於反恐戰爭的需要,將其南亞政策朝印巴平衡方向調整。萬偉告訴記者,
2001年底,美印兩國成立了聯合反恐怖中心。該中心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是美國設
在亞洲最大的間諜機構。近期,美印雙方還將討論簽署《軍事信息總體安全協議》,
以加強兩國在信息安全領域的合作。
今年1月14日《印度周刊》上《印度鷹派和“美國計劃”》一文對有關印度內政
部長訪美一事評論說:“從一開始就很清楚,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正式訪問。”該周刊
指出,“首先,印度內政部長一般不出國進行正式訪問;其次,美國總統及其安全機
構一般不歡迎其他國家的二級領導人來訪,也不願意抽空與他們周旋。”
美印軍事合作帶來的是印度軍費的迅速增長。《印度時報》3月1日報道,印度2001
至2002年度國防開支將增長13.8%,約134.8億美元。3月7日的《簡氏防務周刊》報道
指出,這些費用將主要用於老舊武器更新和建立可靠的核威懾力量的發射平台:飛機、
移動式陸基導彈和海軍艦艇。巴基斯坦對印度增加國防開支作出強烈反應,認為印度
增加軍費將打破南亞地區的軍事平衡。
然而印度的目光已經超出了印度洋。萬偉指出,印度政府已經提出了所謂“東進
戰略”,其宗旨謀求印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並積極參與南海及太平洋地區事務。
萬偉表示,美印軍事合作關係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兩國海軍在阿拉伯海和南中國海從事
聯合作戰演習。對這個咄咄逼人的鄰居的“雄心”,海軍指揮學院宋宜昌教授意味深
長的描述是:“任何一位有想象力的戰略家,站在印度半島南端的科欽海軍基地,都會
對印度長遠的海上抱負產生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