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7這一獨特設計打造優異高速性能 卻影響雷達安裝
送交者: 三把刀 2018年06月27日23:36: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計入殲-7III和殲-7D的話,我國“正統”殲-7系列戰鬥機的始祖都是米格-21F-13戰鬥機(殲-7III/殲-7D測繪仿製的是米格-21MF),因此也就繼承了早期米格-21小直徑進氣口設計,這為日後加裝雷達製造了嚴重困難。

  殲-7採用典型的帶中心錐體的兩波系外衝壓式可調式超音速機頭進氣口,而不是殲-5和殲-6戰鬥機採用的亞音速機頭進氣口,因此殲-7的進氣口內已經看不到了固定式中央隔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前後移動的椎體。

  這個椎體就是激波錐,其作用一個是調節進氣口截面積,另一個是在超音速下產生激波,把進氣減速到亞音速,以較簡單的機械結構達到了較好的設計效果。

  先來看第一個作用。戰鬥機在亞音速和超音速狀態下對進氣的需求是不同的,在速度超過音速之後,由於進氣道對進氣的增壓作用逐步加強,導致發動機進氣量逐漸增加,當速度超過1.5馬赫之後,進氣道的進氣量就遠超發動機需要,此時就需要減少進氣,否則會導致發動機失速、喘振或停車。因此超音速進氣道的特徵之一就是進氣口截面積可調,在所有速度範圍內都能保證發動機的穩定進氣。

  殲-7戰鬥機的激波錐由調節錐、導筒和作動筒組成,椎體分成35度和50度兩級錐角,內部安裝雷達測距器天線。激波錐可在進氣口內前後移動,最大行程200毫米,以此實現來調節進氣口截面積,達到控制進氣流量的目的。早期型殲-7的激波錐為三級可調式,在速度小於1.5馬赫時激波錐保持收進位置,錐體前端僅伸出進氣口60毫米。當速度達到1.5馬赫時,激波錐前伸到中間位置。當速度超過1.9馬赫時,激波錐伸出到最大位置,此時調節錐錐體前端伸出進氣口170毫米。從殲-7I開始,激波錐改為無極調節方式,更能適應各種超音速飛行條件。

  再來看第二個作用。在超音速狀態下,殲-7的激波錐尖端會產生一個圓錐形斜激波,通過進氣錐的前後移動,始終把這個斜激波定位在恰好在進氣唇口前方。同時唇口與椎體之間還會在進氣口內部形成一道正激波,在這一外一內兩道激波的配合下,超音速進氣就減速到了亞音速,穩定流向發動機,這就是所謂的兩波系超音速進氣口。

  雖然這種機頭超音速進氣口結構簡單,進氣也不受附面層的干擾,但由於占據了機頭位置,導致殲-7隻能在玻璃鋼透波材料進氣錐內安裝一個小直徑雷達天線,使絕大多數殲-7改型都是白天型戰鬥機。雖然後期改型殲-7G換裝了以色列 EL/M-2001脈衝多普勒雷達的國產型,但這種小型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也僅為30公里,搜索和跟蹤範圍±30度,無法適應現代戰場的需求。

  因此在我國三代和三代半戰鬥機大批服役之後,儘管現役各型殲-7仍具有較多剩餘壽命,但也只能退居二線執行訓練和對地攻擊任務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佳對解題:錢海慾海中南海,豬頭狗頭缺
2017: 美國反導系統能防中俄超速飛行器嗎?
2016: 《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洪振快被判侵犯
2016: 港媒:中國在外太空領域讓美國感到壓力
2015: 大麻年代:習粉隊伍真相解密
2015: 美聯儲:加息找死不加息等死,硬是找到
2014: 哈哈, 北京美國大使館前街最好的名字是
2014: 外媒稱中國為打關島研東風25
2013: 中國購俄百架蘇35的消息如屬實,這透露
2013: 學習楊佳好榜樣,不畏強盜不怕匪,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