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當年殲10若下馬 沈飛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送交者: 嵐少爺 2018年07月05日23:35:3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20年前的1998年,中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實現了首飛,並在2003年進入空軍領先試用。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殲-10的發展十分不易,幾次因為技術和資金原因差點下馬,幸好得到高層領導人力挺,才能夠續寫今天的輝煌,而在殲-10差點下馬的那個階段,航空工業瀋陽所曾認真考慮用一種殲-8家族中最現代化的改進型作為“備胎”,但萬幸的是,殲-10歷經坎坷終成正途。

  在1986年,殲-10項目正式上馬後,它在技術和資金的雙重限制下步履蹣跚。使用了超過60%的新技術,被國內很多航空工業人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成都所把鴨式氣動布局、主動控制技術和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先進的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和數字化綜合航電等“攔路虎”一一攻克,在項目最為危急的90年代初,宋文驄和團隊甚至造出了一架殲-10全金屬樣機,讓劉華清率領軍隊高層領導現場參觀,增加了部隊的信心。

  在90年代初,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當時很先進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並且逐步以許可證方式在沈飛生產。因此,殲-10一旦下馬,殲-11或許將成為我軍唯一能夠裝備的三代機,考慮到沈飛吃透殲-11的技術也需要時間,國產化的殲-11也在1998年才實現首飛,2000年後我軍大批普及殲-11和殲-10這對三代機“搭檔”的構想,或許將落空。

  除了殲-11之外,當時唯一能用的就是殲-8II系列,但經歷了殲-8III項目的失敗後,具備中距攔射能力的殲-8H和更先進的殲-8F,其實也都是在2000年後才服役的,而在1996年,殲-8家族中改動最大的一個型號——殲-8IIACT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在沈飛首飛,這機型被瀋陽所認為可以作為殲-10的“備胎”。

  利用主動控制技術放寬靜穩定度,使用電傳飛控系統是三代機的典型特徵,殲-8IIACT就是繼不太成功的殲-8ACT之外,沈飛第二種使用國產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的驗證機,它採用非常獨特的三翼面氣動布局,大幅改善了殲-8II的機動性能,這種氣動布局實際上成為後來瀋陽所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競標機型——雪鴞的由來,但因為超重等因素,三翼面的雪鴞後來被成都所的小展弦比鴨式布局方案擊敗。

  加裝了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和鴨翼後,殲-8IIACT的機動性能應該會有大幅改善,配合天線直徑和殲-10相當的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它在中距空戰中和近距離格鬥中都已很接近三代機的水平,但它畢竟是二代機底子,中低空瞬盤、穩盤性能和鴨式氣動布局的殲-10相比還是有差距,這麼改不過是一種2.99代戰鬥機而已。

  可以說,殲-8IIACT是瀋陽所獨立自主向三代機一次力度很大的衝刺,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我們也感到萬幸的是,殲-10沒有下馬,成都所的三代機研發團隊經受住了考驗,向四代機發起了衝擊,才有了的今天殲-20橫空出世,鷹擊長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看完這圖你就明白 印軍越境可成中國收
2017: 殲-20戰機起降過程近距離高清照首次曝
2016: 雄三總工張誠說雄風三誤射大陸不可能有
2016: 華最大無人直升機掛彈測試 或用於釣島
2015: 一場股災就把黨國所謂的盛世打回了原形
2015: 張宏良:不是市場蒸發,而是公開搶劫
2014: 戰略之頁:中國-騙局?
2014: 美國展出新式子彈,一發能炸掉體內所有
2013: 日本海空實力遠超中國
2013: 台海巡人員首登日漁船檢查 直呼“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