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入侵阿富汗戰爭,是蘇聯空軍裝備的武裝直升機首次接受大規模實戰檢驗,雖然此前米-24“雌鹿”就已經在歐加登戰爭等衝突中亮相,但在阿富汗,“雌鹿”遇到了非同尋常的挑戰,相比游擊隊裝備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3毫米輕型高炮,這裡有更多的肩扛式地對空導彈。
早期,游擊隊手裡只有埃及等國提供的蘇制薩姆-7,以及中國仿製的紅纓-5式防空導彈,這些第一代便攜式防空導彈性能陳舊,蘇軍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只需要作出防禦機動,同時拋撒熱焰彈就能夠擺脫其威脅,當時當美國製造的“毒刺”進入阿富汗後,蘇軍武裝直升機損失數量急劇上升,一直到蘇軍撤離阿富汗,也沒有找到對付這種先進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有效方法。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一張米-35M武裝直升機在敘利亞代爾祖爾省的照片,照片中的米-35M在其載員艙艙門下方安裝了一個紅外干擾轉塔,根據對比,在外貿型號的米-35M上都看不到,應該是俄軍自用型號才會安裝。
這個定向干擾轉塔是L370“維捷布斯克”機載綜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完整的“維捷布斯克”包括L150“粉彩”雷達告警接收機、L140“響應”激光告警機、L370-2-01紫外導彈逼近警告系統、L370定向紅外干擾轉塔和6個UV-26 32發乾擾彈發射器組成。在探測到地面導彈來襲的時候,轉塔能夠嚮導彈導引頭髮射脈衝能量,從而破壞其導引頭。
根據近年來俄軍新型武裝直升機曝光的照片看,不管是米-35M,還是米-28和卡-52,其都安裝了完整的防禦系統,主要就是針對各類紅外製導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當然,這也得益於俄式重型武裝直升機強大的動力系統,在安裝了這些電子設備後,其機動性等性能並沒受到多少影響。
現代武裝直升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加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來提高其戰鬥力和防禦力,以及對戰場的感知能力,AH-64D“長弓阿帕奇”相比最初的AH-64A,其不僅僅是增加了一部“長弓”毫米波雷達,而且還在機身兩側增加了龐大的電子設備艙,以至於有外行誤以為那是機炮彈藥艙或者油箱,這極大的增強了阿帕奇直升機的作戰能力。
相比之下,中國陸軍裝備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就有些尷尬了,原型機階段的武直-10,得以與動力強大的進口渦軸發動機,可以看出其搭載了更多的電子設備,但因為種種原因,換裝國產發動機的武直-10,動力下降嚴重,其電子設備被大大簡化,連探測設備都帶不全,更別說這些先進防禦系統了,恐怕相比美俄武裝直升機來說,不僅僅是裝甲,在其他防護方面,武直-10都要有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