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曾研發"環球導彈"射程31萬公里 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送交者: 嵐少爺 2018年08月03日23:29: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一口氣公布了多款號稱殺手鐧武器的生產試射視頻,意在揮舞大棒向西方國家展示自己的強健肌肉。其中有一種名為“海燕”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尤其引人矚目,採用了渦輪噴氣式核動力發動機,能夠在低空進行超長距離的亞音速飛行,據稱最大射程超過25000公里,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環球導彈”。這樣一來,“海燕”巡航導彈就可以遊刃有餘地自主規劃飛行航線,避開對手的反導攔截陣地,出其不意地打擊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目標,威懾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這種大殺器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欠佳,雖然從官泄的畫面來看,“海燕”巡航導彈的核反應堆小型化水平不低,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乏有效遮蔽措施的隱患,在飛行過程中必然導致嚴重核輻射泄露,如果不小心在人口密集的地區發生墜毀事故,後果更加不堪設想,簡直就是一個空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目前“海燕”巡航導彈四次試射均以失敗而告終,儘管實驗場地位於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荒原,但是周邊鄰國都監測到了超標的核輻射。

  貌似噱頭十足的“環球導彈”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早在幾十年前,蘇聯、中國為了彌補自身地理位置的不利因素,相繼提出了研製一種射程不受限制、可以捨近求遠從南極方向打擊主要假想敵本土的超遠程導彈,也就是所謂的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FOBS跟普通洲際導彈的拋物線彈道不同,先是將載荷直接送入圍繞地球南北兩極運行的傾斜低空極地軌道,然後經由南半球飛臨北美洲大陸上空投放核彈頭,這樣就避開了對手遍布北半球的遠程預警雷達和反導系統。

  由於FOBS從發射升空到再入大氣層,繞行地球極地軌道不到一圈,所以被稱為部分軌道轟炸系統。蘇聯出於戰略忽悠的目的,在60年代初期推出了GR-1型FOBS導彈,其實這款導彈並沒有研製成功,甚至沒有試射過一次,蘇聯還是將它大模大樣地拉到了紅場閱兵場,還公布了在野外進行訓練作業的擺拍照片,讓西方國家誤認為這是一款具備實戰能力的現役裝備,收到了相當不錯的威懾效果。嘗到甜頭的蘇聯再接再厲,在1968年搞出了可以實用的R-360型FOBS導彈。

  R-360型FOBS導彈最大射程可達40000萬公里,堪稱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導彈。受到蘇聯成功經驗的鼓舞,中國在研製東風5號洲際導彈的同時,也決定立項研製東風6號FOBS導彈,而且東風6號也被作為發射我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曙光一號”的運載工具,不僅是維護國防安全的利器,對於中國的航天工業發展也有相當重大的意義。東風6號採用三級火箭發動機推進方案,第一級是400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是塞式發動機,第三級是補燃發動機,最大射程超過31000公里。

  遺憾的是東風6號的設計指標過於超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實現,再加上國家戰略調整和經濟形勢局限,載人航天工程也被暫時擱置,東風6號經過三年的研製被迫中途下馬,相關技術力量用於集中保障東風5號項目。與此同時,隨着美國戰略預警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通過南極路線打擊北美洲的突防優勢也大為削弱了,FOBS導彈在有效載荷、打擊精度上的劣勢顯得得不償失,蘇聯在80年代也淘汰了這種武器。如今俄羅斯重拾環球導彈的概念,不排除有常規武器威懾能力下降,舊計重施,利用核威懾噱頭的可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利比亞撤僑親歷者告訴你,現實比《戰狼
2017: 中印若開戰為何印軍將潰敗 有這三個重
2016: 民進黨通過決議要求國民黨歸還日本戰後
2016: 兩岸信任瓦解 台海烏雲密布
2015: 習近平大起底 - 問題出自常萬全,根子
2015: 日稱亞投行進程曾現多項重大變數 中國
2014: 外媒:中國新航母5年內服役 正猛造新
2014: 美加強關島駐軍核攻擊能力。
2013: 哈哈。施諾扥將溫跳體系計算機里的後門
2013: 薄熙來家北京的兩處房產曝光,一棟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