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恐戰爭”前景迷茫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1:20 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9月11日電(記者李學軍)今年是美國“9ぃ?”事件4周年,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也進入第4個年頭。但跟去年相比,“反恐戰爭”並沒有取得什麼新突破。可以說,美國民眾和學界對這一戰爭的前景越來越感到迷惘和困惑。
目前,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傷亡人數不斷攀升。在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勢力頗有重組和捲土重來之勢。在伊拉克,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政治鬥爭異常尖銳,重
建進程步履艱難。正如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米謝勒·弗洛諾伊所說,美國“反恐戰爭”幾年來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這些成績並沒有像美國政府所聲稱的那麼大。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基地”組織目前已在“蔓延”,這使美國很難將其徹底剷除。此外,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使這個中東國家陷入一片混亂,“基地”組織得以乘機在那裡招兵買馬。在過去的一年中,世界範圍內的恐怖襲擊呈上升趨勢。
美國在“9·11”事件之後逐步推出了以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軍事打擊為特點的策略,這不但構成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也成了美國“反恐戰爭”的指導原則。但事實證明,無論是單邊主義還是“先發制人”軍事打擊都行不通。美國雖然輕而易舉地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由於缺乏聯合國、國際機構和世界各國的有力支持,在伊拉克重建問題上屢屢受挫。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的慘痛教訓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在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軍事打擊問題上加以反思。
美國在拋出“先發制人”軍事打擊策略時曾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美國所稱的“邪惡軸心”國家,即伊拉克、伊朗和朝鮮,但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政策也遭受到很多挫折。布什政府力圖把“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造就成中東地區的一個“民主”典型,從而實現對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進行“民主”改造的夢想,但伊拉克重建進程一波三折,美國《華盛頓郵報》在8月14日載文指出,美國不得不降低對伊拉克的期望值。在伊朗核問題上,美國在其強硬政策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只好表示支持歐盟對伊朗核問題進行的外交努力。
其實,要想取得“反恐戰爭”的勝利,美國不但要“治標”,更要“治本”,即要通過各種辦法來消除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賴以產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同時要加強在聯合國框架內的國際反恐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