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然廢除了1987年的《中程核力量條約》(INF),而該條約保護歐洲和世界免受美俄致命軍備競賽的影響。這對歐洲人來說,尤其是個壞消息。
在與兩面三刀的美國人簽訂條約的問題上,俄羅斯現在一定感覺很像印第安人了。幾十年來,美國第二次食言,從全球裁軍架構中移除另一個支柱。
上周末,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凍結美國執行中導條約“180天”。從軍事角度看,這必須被解讀為“永遠”。本着對等的原則,普京對俄羅斯“無法挽救”冷戰條約表示遺憾。他表示,自己將被迫效仿。
然而,普京強調,莫斯科不會部署中程或短程武器,“除非美國的同類武器”部署在歐洲或世界其他地方。
如果避免對抗是美國的目標,那麼最近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緊張局勢的升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顯然,它不是。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由那些不可預測的狂熱分子左右,尤其是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鷹派人士。《華盛頓郵報》最近稱他為“連環軍控殺手”。不知怎麼的,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歐洲大陸與俄羅斯玩核小雞遊戲是解決雙邊問題的最佳方式。
白宮似乎對俄羅斯升級巡航導彈“9M729”(9M729)感到憤怒。白宮聲稱,這枚導彈的飛行距離超過了該條約設定的500公里的飛行門檻。中導條約明確禁止發展、部署和測試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310- 3400英里)之間的地面導彈。
事實上,這種武器的研發讓特朗普政府非常惱火,以至於去年美國駐北約大使凱貝利哈奇森(Kay Bailey
Hutchison)警告俄羅斯,如果俄羅斯不停止研發,北約將被迫“擊落”這枚導彈。不過,哈奇森後來又說了一種誇張的說法,說她並不是有意要對俄羅斯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但這句話還是強調了形勢的嚴重性。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美國是否有合理理由關注這種巡航導彈,這是否是俄羅斯軍方推出的一系列新武器系統中最新的一種?
如果他們確實有真正令人擔憂的話,他們故意錯過了一些機會來親自檢查武器。
事實上,莫斯科邀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席公開的會議,那裡有俄羅斯軍方要員在場,回答有關導彈的問題。然而,美國人對此事件不屑一顧。
在這一點上,如果聽到一些公正的歐洲人就此事發表意見,那將令人耳目一新。畢竟,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再次展開軍備競賽,歐洲大陸將再次被迫出現在核導彈的瞄準鏡里。然而,歐盟領導人從美國的立場來處理這個問題,重複了俄羅斯正在違反中導條約的妖魔化說法。
例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沒有提供絲毫證據的情況下表示:“我們清楚地看到,俄羅斯違反了這項條約……重要的是保持對話的窗口暢通。”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華盛頓做出這種不計後果的行為,有必要記住,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只是針對俄羅斯的一系列咄咄逼人舉措中的最新一例。事實上,這不是華盛頓第一次撕毀與莫斯科的武器協議。
2002年,布什政府終止了1972年的《反彈道導彈條約》,該條約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了冷戰時期核對手之間被稱為“相互確保毀滅”的自殺式協議。從那時起,雙邊關係就一路下滑。
隨着《反彈道導彈條約》的廢除,布什政府和隨後的奧巴馬政府開始單方面在東歐建立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儘管莫斯科一再表示願意就該系統進行合作。2016年5月,北約宣布羅馬尼亞導彈防禦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
換句話說,華盛頓現在指責莫斯科違反了一項軍備控制條約,而它自己在近三年前極有可能違反了這項條約。
巴黎第八大學地緣政治分析人士托曼對《今日俄羅斯》表示,這是華盛頓希望看到的結果。美國已經“事先決定退出條約”,不顧莫斯科可能做出的讓步。
托曼說:“美國在2002年決定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時就已經破壞了核平衡。當你看一幅地圖時,你會發現美國正在歐亞大陸各地建立導彈防禦基地,給俄羅斯和中國製造了一種被包圍的感覺。”
這就引出了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草率決定廢除《中導條約》(INF treaty)的另一個可能原因,那就是中國軍方近來取得了巨大進步。去年,據報道,一家中國公司成功發射了一枚超音速導彈 。
當奧巴馬政府宣布所謂的“重返亞洲”戰略時,美國對北京構成嚴重威脅;因為,這一災難性的理論導致大量美國海軍進入太平洋戰場。不受中導條約限制的中國,軍事技術有着巨大進步,特別是“關島殺手”東風-26彈道導彈。該導彈可以擊中4000公里以外的航母。因此,華盛頓可能正試圖讓中國和俄羅斯加入某種新的三方軍控條約。
無論最終原因是什麼,美國在與歐盟的合作下對全球霸權的追求,都必須為當今日益危險的全球關係承擔重大責任。
《聖經》中的一句諺語說,“凡動刀的必死於刀下”。俄羅斯議會上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科薩切夫評價得很到位。他說,“我‘祝賀’全世界,”“美國今天朝着毀滅又邁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