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一飛院微信公號透露,2018年先進工作者,全機落震試驗負責人楊小斌的事跡,他參加過JH7、JH7A、小鷹500、ARJ21、大運等多個型號的研製。現任某飛機起落裝置強度設計專業主任師。
2018年12月13日,試驗現場,伴隨着一陣熱烈的掌聲,國內第一個全機落震試驗順利通過驗收,這標誌着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了全機落震試驗方法的國家,也為國內開展此類飛機載荷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另外一個消息就是,飛機設計師在武漢理工大學的專業報告會,題目是艦載機全機落震試驗介紹。主講人楊衛平總設計師曾參與運七飛機、殲轟七飛機、A318飛機、ARJ21飛機、小鷹系列通用飛機、大型空中預警機、大型軍用運輸機、艦載預警機的研製工作,解決了複合材料多釘連接強度計算、全機有限元應力求解、基於流程的強度自動化、民機機翼研製、通用飛機全機疲勞試驗、老齡飛機定延壽等一系列技術關鍵和技術難題。
在艦載機起降動載荷預計、全機落振試驗、縮比動力性模型分析與試驗、攔阻網着艦仿真分析、艦載機疲勞載荷譜編制技術等方面帶領技術團隊實現了技術突破。是國內第一次完成起降動載荷的計算分析、第一次完成全機落震摸底試驗、第一次完成在DZTSQ上的縮比模型彈射與攔阻動力學試驗的領頭人。曾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中航工業集團科學技術二等獎,陝西省國防科技二等獎等獎項。
艦載機全機落震實驗究竟咋回事,為啥這麼熱門?
大家都知道,艦載機和常規陸地起降飛的最大不同就是:飛機跑道只有後者十分之一,起飛需要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降落則完全不同,常規飛機降落跑道長達1公里,而艦載機跑道長度僅有200米,所以艦載機是衝下去,抓住鈎子,在這個過程中,起落架和機身,以及機上設備都會遭到強大的衝擊,容易開裂損壞,假如不認真做全機落震試驗,僅僅做起落架試驗,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據美國統計,20噸重的F14艦載戰鬥機,降落時候,主起落架需要經受80噸的甲板彈力,所以機身和起落架結構都需要極大增強,增強飛機結構之後,還需要做落震實驗,否則不知道設計效果如何。
機身機翼零件開裂甚至飛散,設備故障等等大小不同的險情,中國研發成功了艦載預警機的全機落震試驗技術,這可以助推國產艦載預警機進口上艦,也能給國產艦載戰鬥機在試驗階段就暴露出問題,提高壽命提高可靠性。
艦載預警機全機落震實驗之後,飛機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飛,先飛陸地機場,之後再嘗試航母甲板,中國航空母艦將迎來最後一個貴客:空中預警機,中國航母將從單純的近距防禦型轉向遠程進攻型,由於缺乏預警機支援現有殲15活動範圍僅僅在400公里內,未來將暴漲到800甚至1000公里,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