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使普京公開導彈預警技術
東風17超高速導彈剛在北京閱兵式出現,普京即宣布,l將利用目前只有美俄兩國掌握的技術,幫助中國建立戰略彈道導彈預警系統。這除了對中國示好,軍事上的原因,是東風17的出現消減了洲際導彈的戰略優勢。
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導彈的公開展示,標誌已經服役,美軍人士承認它是“不可防禦”的武器,共軍將它定義為“常規的戰略武器“。一種射程兩千公里的中程導彈被列入戰略武器,與發射核武的洲際導彈等量齊觀,是少見的。這主要是因為東風17使目前的大部分反導系統失效,它的超高速度,精確打擊能力,和相對低廉的成本,在戰時可以大批量發射,短時間消滅大量敵方基地和兵力,數分鐘內可以讓第一島鏈上的大部分敵對軍事基地失能,相當於核武器大規模摧毀的效果,又不會引起對非軍事目標的普遍破壞而導至核大戰,因而可以反覆,連續使用,這就是其戰略意義超過核武之處。
東風-17導彈在技術上的意義,是領先世界的“全程滑翔”高超聲速打擊能力。了解它的威力,需要辨識一下“錢學森彈道”,水漂彈,和全滑翔導彈的關係。
錢學森彈道的原理,是採用高升阻比的飛行器,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升力和重力實現平衡,做長距離的滑翔,增加飛行距離。按照錢學森彈道的曲線,飛行器再入大氣後,便在大氣內滑翔,不會被大氣層彈出來,因為他設想將此原理用於高速洲際客機,反覆彈跳現象是飛機旅客是難以承受的。只有“水漂彈”才是在大氣邊緣反覆彈跳。
據聞,中國的東風-26、東風-16、東風-15B導彈,以及鷹擊-20反艦導彈都屬於“水漂彈。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匕首”,以及美國開發的第一代高超聲速導彈,均屬於“水漂彈”範疇。
“水漂彈”的特點是在再入大氣過程中,彈體產生的升力使導彈脫離大氣層,之後再入大氣,彈跳一次或多次後,有一段時間內出現升力和重力平衡,導彈在大氣層內高速滑翔飛行。但是“水漂彈“的滑翔階段較短,限制其技術價值。
全程滑翔則是指飛行器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並進行加速,達到高超聲速滑翔的速度。目前中、俄,美都在在研製此類導彈,只有東風-17是真正的全程滑翔導彈。
滑翔段長度的意義在於,進行滑翔的時候,可以在氣動舵控制下,利用空氣作用靈活實行大範圍橫向機動,東風17難以攔截之處就在於大範圍橫向機動能力。
俄羅斯的“先鋒”,美國AGM導彈也採用升力體滑翔器技術,但與DF-17相比,這些導彈是先將飛行器射出大氣層,然後重返大氣層進入滑翔,這使導彈仍有一段時間要離開大氣層,為對手利用彈道預警系統偵測導彈飛行方向,進行太空攔截留下機會。
東風17採用的是全部大氣層內滑翔技術,導彈上升到預定高度後,脫離助推火箭,靠自身重力實現轉彎拉平,然後使用本身的小火箭發動機橫向加速達到滑翔速度,這樣就把導彈最容易被攔截和偵測的大氣層外飛行階段取消了,對手無法從遠距離對其進行偵測,更談不上攔截,例如美軍目前重點發展的導彈“上升段攔截”也將失去意義。
橫向機動能力還解決了彈道導彈快速反應的重要難題——橫向瞄準。傳統的彈道導彈需要較長發射準備時間,就是因為它必須預定精確的目標方向,才能規劃彈道。相比之下,“水漂彈”已經可以概略瞄準發射——中國M-20導彈從瞄準到發射只需5分鐘,就是利用了橫向機動能力來修正偏差。到了東風-17,已不需要考慮對準目標的問題了,理論上空中360度轉向飛行,改變打擊目標也可做到,這就是“不可防禦”的原因。
因為東風-17難以攔截,精度高,威力大的特點,在它大量服役後,第一島鏈上的重要軍事目標等同失去掩護,被動挨打,對於制止外軍干預台海的意義不言而喻。
早在東風-11、15,21大量服役後,美軍陸戰隊已經由沖繩退避關島。東風17出現後,美軍除陸戰隊外,軍艦,戰機,和基地本身也不安全了,東風17的8倍以上音速的打擊,幾乎不留反應時間。
今天,傳統的戰略武器和戰術武器的界限正在模糊,B-52、B-2戰略轟炸機大量被用於執行戰術任務,美軍甚至考慮過使用核打擊的“三叉戟”導彈或者民兵洲際導彈攜帶常規彈頭執行戰術精確打擊任務。
同時,作為中短距離打擊武力,東風-17的常規性,使它更接近實戰,更具有威脅力,而不光是嚇人的擺設。 由於難於防禦,對手只能發展同類滑翔導彈來對抗,“以毒攻毒”。但是第一島鏈基地和西太海域面對中國廣袤的大陸腹地,即使對手生產出類似導彈,在數量和補充能力上,中國的東風17也占有壓倒優勢,何況美俄追上中國需要5年以上。
東風17使薩德,宙斯盾等反導武器失靈,取得在西太地區5-10年的優勢,是共軍第一次擁有世界領先的戰略武器,所以普京及時對中國公開戰略導彈預警系統的技術,以免過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