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中國婦女在馬來西亞受辱的新聞,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我們注意到,4名中國婦女在大馬遭當地警員扣留,強迫脫光衣服及被打罵的惡性事件發生之後,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在第一時間內就設法聯絡了4名當事人,並與她們對話,詳細掌握了內情。
打工不如開個小店 夜深了,我們只去愛吧
新浪愛問送你QQ車! 致富熱線不看白不看:
另外,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30日在北京約見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就此事提出嚴正交涉。應當說,在此次馬來西亞發生的同胞姐妹受辱事件中,我國外交人員的確多方奔走,盡職盡責。
公民海外權益受損事件的處理,早已進入中國外交的工作範疇。典型的如2004年中國勞工在
伊拉克遭遇綁架期間,中國外交部門多方斡旋,保證他們安全脫險。
除此以外,在俄羅斯、日本、西班牙等國發生的中國公民權益受損事件中,也出現了中國外交官們的身影。因此外交部專門成立了負責海外公民安全的部門,以期快速反應和解決我國公民在海外的危機。
隨着中國的發展,更多的中國公民以旅遊、務工、商務、學習等多種方式走出國門,這當然是中國改革開放多年的成果。但在一些對中國公民有偏見的國家,輿論中的不正確心態勢必會影響到當地社會對於中國人的態度,造成侮辱中國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此類事件一般來說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與4位中國女同胞在馬來西亞的境遇類似,身份合法卻遭遇無端阻撓和侮辱;另一種則是由於入境手續不合法抑或從事非法活動,在遭到當地政府部門的盤查期間,遭遇到不合理的對待。但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已經侵犯到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這時候同胞們在異國冷眼中所惟一能夠求助的,就是外交部門。維護海外公民安全,對於公眾層面的對外關係來說,既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也是一個緊迫的任務。
維護中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其人身、合法財產的安全,首先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思想轉變的重要體現,也成為了21世紀初中國公民與國家關係的重要衡量指針。針對海外公民安全的新特點,外交應當在由注重形式向注重效果轉變,以保護中國海外公民實際利益和長遠安全為重點,注重解決中國公民在海外的基本權益和個人尊嚴受損問題。
根據外交部領事司提供的材料:中國公民在國外旅行、工作、學習或居住期間,如其以下正當權利和利益受到侵犯,可尋求中國駐外使領館的領事保護。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入出境權、居留權、財產權、勞動保護、
社會保險、工資待遇、社會福利、財產繼承、行動自由、通訊自由、人道主義待遇、同中國使領館保持正常聯繫的權利等。這些權利是否能夠得到完善的保護和尊重,是中國外交適應新時期的改革方向。
這同時也是一個中國國家形象的問題。中國怎樣對待自己的公民,世界各國就會怎樣對待中國的公民;中國怎樣對待自己的公民,世界各國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中國。因為在全球輿論環境中,個人的權益神聖不可侵犯已經成為公理。一個善待自己人民的國度,才是一個能夠凝聚力量具備發展潛力的國度,也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度。世界各國在學習如何與崛起的中國相處時,也會將中國對待公民的態度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樣本。
現代國家的權益與力量是成正比的,權益越完善,力量就越強大。在今天世界各國人員往來密集的時代,一個國家外交的重點不但體現在國與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宏觀層面的關係,更體現公民個人權益保護這樣的微觀層面上。從外交為國到外交為民,既是今天中國政治生態中人本主義的發揚,也是一個對我國國內社會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