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作戰有很多定律,其中最常見的一個是,火力集中定律,火力集中一點攻擊,能極大提高火力密度,毀傷敵人效果倍增,在軍事上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儘量避免兩線作戰,兩線作戰壓力過於巨大,容易失誤,最典型的就是納粹德國,東西兩個方向和強敵作戰,最終慘遭失敗!
作戰如此,先進戰鬥機研發也是如此,儘量突出重點,快速取得進展,這是常態,但是中國人卻創造了奇蹟,同時兩線作戰,最終取得勝利,這就是殲-20戰鬥機的研發過程:一方面追趕世界戰鬥機的發展潮流,要求高度隱身,另外一方面卻對飛機氣動布局提出超高的要求,飛機需要極大提高超音速性能!
殲-20戰鬥機研發之初,就面臨兩大難題
殲-20戰鬥機起步是上世紀90年代初,伴隨美國F-117攻擊機和美國空軍ATF先進戰術戰鬥機的選項,成都飛機研究所也開始策劃新一代隱身戰鬥機,雖然此時殲-10戰鬥機正在進行金屬樣機製造!而且發動機一直久拖不決,三代機還處於研發的初級階段,總師宋文驄卻撥出一部分人手開始隱身戰鬥機的跟蹤研發!
隨着時間的進展成都所的研發方案從K93,K94不斷發展到K98狀態不斷更新,而且殲-10戰鬥機標配的渦扇-10發動機步履維艱,使得總師飛機着急,中國發動機鐵定不如美國,如何能接近甚至超越美國F-22戰鬥機,這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設計師目前面臨兩個選擇,一個就保住隱身,使用保守的氣動布局設計減小飛機設計風險,飛行性能不高,這個黑鍋讓落後發動機累背!
殲-20戰鬥機設計風險極高,設計師極度渴望在機動性和隱身全面趕超美國F-22,雖然中國基礎很差
第二條路線就是全面發飆,在氣動布局和隱身上同時追趕甚至超越美國F-22,原因是隱身是四代機的最核心元素,不能有任何妥協和讓步,而中國發動機和材料設備的薄弱基礎卻讓設計師非常頭疼,採用和美國同樣的氣動布局,笨重高油耗發動機和材料設備的增重就會讓戰鬥機毫無競爭力可言,飛行性能大幅度下降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最終殲-10A總師宋文驄定了基調,必須採取創新性氣動布局,在全世界範圍內,主要有常規布局和鴨式布局兩種,其中鴨式布局是氣動效率最高的方式,而成都所研發殲-10A戰鬥機順利,基本掌握了鴨式布局設計,這為殲-20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殲-20的超高要求也讓設計師感覺頭疼:殲-10A設計主要在跨音速作戰,設計點0.8-1.2馬赫,而殲-20戰鬥機則提高到1.4-1.6馬赫,原有氣動布局超音速阻力太大,只能放棄,重新尋找出路!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成都所找到了更先進的鴨式氣動布局,極大彌補了發動機和設備材料的不足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0多年的努力探索,成都所很幸運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氣動布局,這就是鴨翼邊條翼外加升力體布局,這種設計取得了世界無雙的成就:高速中速低速都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低速升力大,高速阻力小,這讓總師心裡很快有底了,我們快贏了!
一步登天的隱身設計!
大家都知道,隱身技術是一種全新技術,涉及到雷達無線電,材料,設備,紅外光電等等多學科,並非是一種輕而易舉的簡單技術,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80年代投資幾百億美元才取得突破,可見難度之大,而中國起步很晚,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成都所唯一的隱身試驗機是殲-7隱身改進,改進結果充分表明,細節特殊處理後,雷達反射截面可以降低幾十倍,這一點極大鼓舞了設計師,雖然殲-7試驗機也存在實用範圍太窄的弊端,但是卻帶來了一個小小的安慰:我們路子走對了!
由於成都所傳統設計飛機,並不研發雷達和電子設備,所以,為了解決新型氣動布局下的隱身問題,成都所和多家兄弟單位合作,研製開發了中國自主的隱身測量實驗室,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和射頻隱身(電子設備工作發射電磁波防止敵人截獲的技術),而且開發了先進的分析設計軟件包,極大的促進了試驗試飛進展,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中國隱身設計已經高度接近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隱身技術大國!
業界對成都所的評價:這是一個狂妄總師帶領狂妄單位,從烏托邦一樣的超級超超級殲-9慘敗開始,到滿堂指斥為大忽悠的殲-10戰鬥機,最終氣動隱身雙豐收,簡直像夢幻一樣的殲-20,這一切都來自於已故宋文驄院士:一生奉獻就為了中國打造世界最先進戰鬥機,不受外國欺負!不冒險能成功,沒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