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略對比與戰爭結果(上) |
送交者: 紅色黨衛軍 2005年12月20日22:12: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蘇德戰爭前夕,德國已經占領控制了247萬6千平方公里土地和2億5百萬人口,而德國盟國另外有8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7800萬人口,蘇聯在德國入侵波蘭後又新併入了一些地區,達到1億9千3百萬人,同時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蘇聯當時擁有3150萬20歲~39歲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羅斯人也只有1500萬20歲~39歲的人。同狀態德意志人有1550萬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國已經有了175萬外國工人和127萬戰俘來作為勞動力。
在資源上,德國煤和鋼優勢顯著,德國直接統治區生產了4億噸煤、3180萬噸鋼,而蘇聯只有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充足的煤使德國擁有700億度電力(蘇聯480億度),開動了126萬台金屬切割機床(蘇聯58.4萬台),德國的機器製造工人超過蘇聯一倍。同時整個西歐也在為德國生產,那裡有4876個兵工廠,僅法國每年就提供1300輛載重汽車和100萬發炮彈。
但是,德國缺乏稀有金屬,尤其缺乏工業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國及其占領國開採石油190萬噸,從煤中合成燃料410萬噸,還獲得了法國、比利時等一批國家的儲備880萬噸石油。
我們知道截至1944年2月底德國在占領區收入的占領費為四百七十六億六千三百一十萬馬克,這也是巨大的經濟收入。
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於能否對蘇聯的戰略重心作出正確選擇。不過,只要參考克勞塞維茨的意見,就可以知道它的位置應在哪裡。克勞塞維茨曾經明確指出:只有利用內部分裂的作用,才能征服俄國。(這個論點很顯然是正確,因為俄國國土縱深太大。)
後來,孟森把俄國比作一個垃圾箱,說它是靠沙皇政府這一條生了鏽的鐵箍才勉強維持着。列寧也說過這樣的話:“在整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象俄國這樣,大多數人民都在受壓迫,偉大的俄羅斯民族在全部人口中僅占43%,還不到一半;其餘屬於其他種族,是沒有權利的。在俄國一億七千萬總人口中,約有一億人口是受壓迫和沒有權利的”。
1941年,斯大林的壓迫比任何沙皇的壓迫更為嚴重。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波羅的人、哥薩克人、高加索人,以及其許多的少數民族,都不會忘記他的十年集體化政策(1928—1938)所帶來的恐怖。在這十年期間,大約有一千萬人被屠殺、充軍和餓死。在1941年,僅僅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這三個小國中,就有四千萬人渴望着解放。
所以為了瓦解俄國這個龐然大物,希特勒所要做的,只是以一個解放者的身份進入到俄國境內,終止其集體化的政策,恢復民眾的私有財產制度,這樣他就不僅能贏得少數民族的擁護。而且還可以瓦解斯大林的軍隊,因為他們大部份是由集體化的農民組成的。
這就是斯大林害怕德國人入侵的原因,而且斯大林也不相信德國人會愚蠢到“只用軍隊來進行戰爭。”蘇聯在開戰之初就積極展開攻勢亦在於此。那時候既然蘇聯承認措手不及,準備不夠,為什麼還要進攻,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一直以來的進攻思想的傳統,可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傳統,那恰恰是過於害怕其敵人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從而獲得有力的支持來徹底瓦解他們的統治。
萊特林格曾寫道:“如果德國把—些類似1918年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建議之類的東西帶入俄國,那麼俄國也會象當時的德國一樣崩潰”。(研究過一戰的人應該知道這個)他還補充說:“希特勒實際上不必從進攻莫斯科的隊伍中分兵去征服烏克蘭,因為烏克蘭人會自動向他投降的。”(戰爭初期的大量俘虜不僅僅是戰術問題,還有民族問題在內)可是希特勒卻採取了相反的做法,他宣布俄國居民是“賤人”,並決定要進行一次滅種的戰爭。
如果德國採用的正確的政策,抓住了對蘇聯的重點打擊,蘇聯是必然會瓦解的。希特勒是痛恨布爾什維克的,他為什麼不利用蘇聯內部那些同樣痛恨布爾什維克的人呢?這是由於過分的種族主義而引起的,同樣是缺乏策略的表現。因為過於自信而沒考慮除了軍事手段之外的方法,說德國人不精於謀略是有其道理的。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入侵蘇聯。到9月26日,基輔之戰結束時,大約有一百五十萬人成了戰俘,而到聖誕節前,又有一百萬人被俘。安德爾斯將軍曾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大批的人被俘時。說:許多軍人把這場戰爭看作是俄國改變制度的機會,他們希望德軍勝利,所以便大批地投降……許多蘇維埃的高級官員也跑到敵人這邊來了。並表示要對蘇維埃作戰。”(這是初期俘虜遠大於後期俘虜的主要原因)
德軍被當作解放者而受到了人民的歡迎。烏克蘭人把希特勒當作是“歐洲的救世主”作者註:《戈培爾日記》,第135頁。而白俄羅斯人急於要與德軍一起作戰。古德里安告訴我們說:“鄉村裡的婦女用木盤子裝着牛奶、麵包和雞蛋送給我們吃。並且攔着我們的車子,一定要我們吃完了,才准我們走。”克恩寫道:在羅斯托夫“全城的人民都等待在街道兩旁,歡迎我們的到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突然的轉變。布爾什維主義已經不存在了,敵人也已經走了……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遇到的都是人民的揮手和笑臉……蘇維埃帝國正處在崩潰之中。”
誠然戰爭初期巨大數量的俘虜有其指揮上不力的原因,但是同時不能排除的是在極端殘忍的統治下勞動人民對德軍的美好嚮往,蘇聯在和平時期大量的無辜死亡證明了蘇聯的獨裁統治並不比德國的獨裁統治優越多少。因為俄羅斯人並不占多數,民族矛盾自始自終都沒得到過解決,正是布爾什維克高壓強制的統治維持着整個蘇聯,我們從戰後也可以看到,即使沒有遭到入侵,蘇聯最終的瓦解也是必然的。因為其根本缺乏一個維持各民族團結的基礎(着重號為作者加)。
俄羅斯本身不到一半人口,而其內部潛在的敵人如此之多,以至於俄軍崇尚攻勢戰略,是因為害怕被入侵,受壓迫的人民被解放,從而成為其敵人強大的助力。我們認為希特勒在戰爭中最大的錯誤根本不在於是否進攻蘇聯,而在其缺乏更深刻的研究而未能採取一個適當的政治策略。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一個狹隘的種族主義是不可能讓一個國家長久強大的。
在國防軍之後納粹人員便出現了。他們在占領區高壓的措施使得滿懷信心的人迅速失去了希望,讓他們感覺到德國人的統治更為恐怖。於是本可成為增強力量的因素轉化成了仇恨的反抗力量,同時也就挽救了行將崩潰的蘇聯。
在1942年,在波蘭的官員貝爾霍德博士曾經告訴馮·哈塞爾說,對俄國人和烏克蘭人的野蠻虐待是“前所未有的”。克恩也證實了這一點。他指出:那時侯,布爾什維主義在政治上本來已經破產,但它又被希姆萊和他的助手們挽救過來了。他寫道:“只因為激起了蘇聯人民的反對拿破崙式的精神,我們才使布爾什維克從他們的夢幻中建立起了一種政治聯盟,並提出‘愛國戰爭’的口號。”高爾利茲也說:“事實上,德國人不是想摧毀布爾什維克主義,而只是要奴役斯拉夫民族,這是在整個戰爭中最致命的錯誤。”
如果德國把戰爭的目標定向為布爾什維克,而利用一切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民族和個人,打着解放受布爾什維克壓迫人民的旗號,那必將受到更多的助力,同時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後方將會日益穩定。還能提供相當的人力物力進一步增強德軍力量。即使不能迅速滅亡蘇聯。也能逐步分化瓦解蘇聯人的鬥志。
因此我們認為,蘇聯的國內並不是堅如磐石般的團結的,合適方針的施行縱然不能使其全盤瓦解,也能極大的消弱其力量。正是因為德國錯誤的政治政策使其失去了這一勝利。
(未完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史紀: 先帝本紀 | |
2004: | 二戰時期日美軍用機比較 (一位日本技術 | |
2003: | 鳥兒為什麼這樣“牛”,最新武直-10全 | |
2003: | 解放軍與美軍作戰幾乎註定要失敗 | |
2002: | 常勝將軍粟裕 | |
2002: | 牽制美國:必須替美國選出下一個敵人 | |
2001: | 中國的官方媒體有什麼可信度 | |
2001: | 雙重國籍問題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