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時報》發表的標題為“拉達克僵局持續之際,盟國承諾向印度提供急需的武器”文章,稱“盟友們紛紛承諾,向印度軍隊提供繼續武器彈藥。法國承諾提供更多陣風戰機、以色列承諾抽調現役防空導彈出售、美國將發來精確制導炮彈、俄羅斯將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武器彈藥”。
任何一個熟悉近代史的中國人讀了上面的語句,都會迸出同一個詞彙,“挾洋自重”。美國、法國、俄羅斯、以色列,統統都支持印度,那麼印度還會打輸嗎?實際上,這個清單清晰地說明了一件事:印度上層根本就不想認真打仗,不過是藉機花國家的錢而已。
【印度購買的陣風】
《印度時報》的有關報道並沒有給出詳細的進口清單,國際軍事媒體似乎對這筆可能涉及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也缺乏興趣。但我們不應當忘記,就在一個多月前,印度政府公開宣布,外國企業在合資公司中所占股權可以從49%提高到74%,但只要是印度能自行生產的武器彈藥,一律不再進口。發生在加勒萬河谷里的這場事件,竟然導致了印度國策的180°轉向,着實讓人意想不到。
【印度在5月提出要自產武器裝備】
在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涉及戰機、火炮、導彈這樣的硬核工業產品,自主研發都要比原裝進口艱難得多。君不見美國的主力軍用火箭宇宙神-5至今還在使用原裝的俄羅斯RD-180發動機?而且對於印度這樣的國際軍火市場大買家,無論俄羅斯、法國、以色列還是美國的軍火商,都已經在印度內部建立了自己的代理人群體,這與近代軍閥割據時代的中國幾乎一樣。“造不如買”是他們賺錢的法門。
這些進口的先進裝備,會不會對解放軍構成威脅呢?要知道,在實戰視角下,裝備的技術水平很重要、實際數量也很重要。戰爭不會輕易開始,更不會輕易結束。所以,印度上層如果真的準備用武力解決問題,至少要在採購費用後面加兩個零。例如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軍火包括“武器、彈藥和導彈”,而且“幾周之內就會從俄羅斯啟運”。然而具體採購貨值只有10多億美元,還不夠一次成規模戰鬥的消耗。印度和俄羅斯媒體都沒有出現持續大規模採購的消息。很顯然,印度高層用緊急採購的方式,既表現了自己在認真備戰,又按照潛規則花了一大筆錢,兩全其美。
【採用印度卡車底盤的SPYDER】
武器裝備不是牙刷,不是買回來就能用的。在上面提到的幾種裝備里,最複雜的應該是“陣風”戰鬥機。雖然印度空軍飛行員已經接受了法國方面的一些培訓,但是回國後還需要和印度空軍的指揮控制體系相磨合。六架“陣風”對於中印軍事對比這種話題來說,也顯得無足輕重。只能用來對印度民眾宣傳。
據說以色列還將從現役裝備中抽調某個型號的防空導彈提供給印度。印度非常看重這個型號,至於理由,《印度時報》是這樣解釋的:中國也在這個區域部署了剛剛引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色列具體把什麼現役型號提供給印度,是個有點詭異的問題。以色列是西亞的空中霸主,對防空這種事情不算太重視,倒是對反導和C-RAM(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更用心一些。以色列也不可能把美國人提供的“愛國者”和用美國資金研製的“鐵穹”擅自出口給印度,唯一可能提供的就是SPYDER系統。其實印度早在十多年前就在考慮引入SPYDER了,還推出了國產化的樣機。這個系統其實是空對空導彈“落地”的型號,最大射高90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顯然,這是一種缺乏亮點的型號,所以在國際市場上乏人問津。這次突然迎來了加價急購的用戶,以色列方面當然不可能把機會放跑。但SPYDER對印度來說是全新事物,沒有幾個月的訓練是不能部署的。再考慮到交貨周期。當印度軍人學會怎麼時候的時候,拉達克地區已經進入秋冬季節,即將迎來大雪封山的時刻,再有什麼動作就要等到2021年了。
當然,也不能完全無視印度的這次軍購。特別是配套“陣風”戰機的“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航空兵的戰鬥不受大雪封山的影響,因此射程120千米的“流星”帶來的威脅還是很現實的。印度向美國求購的“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在高原山地精確打擊中也可以發揮顯著的作用,前提是美國太空軍願意配合作戰,把拉達克地區的GPS衛星軍用信號發射功率大幅度提高,但這可不是印度花點炮彈錢就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