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在國產航空發動機的項目研發進程上一直進展不順,這一情況不止存在於國產軍用航空發動機,即便是在民用發動機領域也存在着很大的難題。與俄羅斯進行的中俄聯合CR929大型客機項目正是如此,發動機上的短板迫使我們中國不得不與俄羅斯這樣的航發大國展開合作。但這樣的合作也絕非是一帆風順,來自俄羅斯的拒絕再一次讓我們中國看清了一個事實:在國之重器的項目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一切到頭來還是得靠我們中國自己。
俄羅斯伊爾庫特公司總經理拉維爾.哈基莫夫(Ravel Khakimov),日前在接受俄國內記者採訪時,證實了外界之前有關中俄合作CR929大飛機項目的一些猜測說法。稱CR929大飛機的真正交付時間可能會在2028年到2029年開始,這筆之前所預期的交付時間整整晚了3到4年。而至於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則在於俄羅斯在不願轉讓技術、只想獲得國外客機市場這一態度,所衍生出來的問題與矛盾。
國際客機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被歐洲空客和美國波音各占半壁江山,俄羅斯的航空公司飛的是歐美的大客機,中國的航空公司飛的也是歐美的大客機。面對這一明白在眼前的現狀,中俄兩國都想要對此作出實際性的改變。恰好,中國有錢、俄羅斯有技術,一拍即合的強強聯合看似非常美好,但實際上也存在着“親兄弟明算賬”的類似問題。
想要獲得回報就得付出與之相匹配的價值,但對於什麼樣的價值才能和回報相匹配,俄羅斯顯然有着自己的看法。不分享技術就能獲得投資、造出現成的大飛機推向國際市場、進而完成技術向資產的轉變獲取巨額利潤、給俄羅斯萎靡不前的經濟發展增添一劑強勁的助力。從俄羅斯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這樣的想法固然美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但這是否有損作為合作方的中國利益?答案想必非常清楚。倘若按照的打算完成這一合作項目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會變成俄羅斯獲得投資、技術轉化完畢、能把現成的CR929客機推向國際市場賺的盆滿缽滿。而中國這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卻仍未掌握所謂“國產大飛機”的核心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等於一個代工的飛機組裝工廠、不存在無可替代意義。這樣的合作是雙方互相尊重的對等合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目前的情況是中俄雙方仍在就這一問題展開後續談判,寄希望於能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折中辦法。雖然合作並未就此徹底破裂終歸是一件好事,但是這也算是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帶來了警示。航空發動機這種國之重器上沒有捷徑可走,真正想要強大起來還是得依靠自身的發展才能有所成績。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中國的國產航發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