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儘管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稱霸世界,但實力在這裡擺着,正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管你有意無意,反正你有能力威脅到我,這就是你的罪。因此,不管中國如何解釋,如何奉行和平主義,只要中國還是強大的,就免不了捲入國際鬥爭,這也算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3日的報道,北約軍事組織在1、2日召開成員國外長會議,集中精力討論了"中國崛起"等問題,並草擬了一份"評估中國活動對北約威脅"的全面報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就全球力量平衡的改變與中國崛起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評估了中國的軍事發展和對北約的影響",同時斯托爾滕貝格還指責中國"不認同西方價值觀","破壞人權,威嚇他國,開展系統性競爭"。
北約是冷戰時期成立,與蘇聯領導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對抗的軍事同盟集團,一直以來都接受美國的全面領導,但其主要活動範圍和絕大部分成員,都在歐洲地區。應該說,北約和中國是"八竿子打不着",除了蒙元時期曾經大舉侵入歐洲外,幾百近千年來,中國從未染指歐羅巴大陸的事務,反倒是歐洲"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還搶掠、火燒了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666666666666666那麼北約為何要特地開會討論"中國崛起"的問題呢?首先,北約是美國領導下的軍事組織,美利堅是"盟主",盟主有難,是不是要"八方支援"?因此各位小弟們濟濟一堂,共商對華大計,一致認為,"只有中國擁有與美國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力量和實力","只有中國能夠給全球帶來另一種世界秩序、另一種規則"。可以說,此次北約會議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佐證了特朗普的論斷:對美國而言,中國的威脅遠大於俄羅斯。
其次,中國崛起影響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整個世界,包括歐洲。北約在報告中指出,中國軍事力量的活動範圍已經擴大到大西洋、地中海甚至北極,太平洋都難以滿足其胃口了,中國還在不斷加深與俄羅斯的"防禦聯繫",而後者是繼蘇聯之後,北約認定的最大外部威脅。因此,儘管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還沒有將中國定義為北約的直接威脅,但也認為,中國堪稱是北約"全面的系統型對手",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
最後,北約需要"新對手"加強內部的團結。據《經濟學家報》2019年11月的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毫不客氣地指出,美國與北約盟國"在戰略決策上沒有任何協調性可言","我們現在經歷的是北約腦死亡"。儘管特朗普表示,馬克龍的言論是對28個盟友的"極大侮辱",是"非常非常令人作嘔的言論",但事實上,北約內部的確矛盾重重,比如土耳其與美國、希臘、法國間的矛盾,美國與德國之間的軍費問題,都是如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金玲也指出,在特朗普執政的4年裡,"北約內部的危機從沒有如此嚴重過",因此,北約打算樹立一個新的對手,以團結所有的盟友,彌合內部的分歧,"達成一定的共識"。"落後就會挨打",但強大也有強大的煩惱,"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儘管中國從沒有打算取代美國,更無意威脅歐洲,只希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但西方始終認為"國強必霸",自古皆然。
那麼北約能夠"挽霸權於既倒,扶美帝之將傾"嗎?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專家古斯塔夫·格雷塞爾就不這麼認為。格雷塞爾表示,儘管北約將中國看成是"未來數十年的主要對手之一",但北約實際上"很難提出什麼對抗中國威脅"的措施,在對付中國的問題上,"北約自己基本上無能為力"。格雷塞爾的表態並非虛言,至少就北約"盟約"第5條來看,北約的軍事活動就已經被嚴格限制在了歐洲地區。
這意味着,就算英國將他們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派到了南海,被中國打了也只能白打,北約也不會為英國出頭,一來條約不允許,二來誰讓你送上門去挨揍,北約的利益核心在歐洲。此外,俄羅斯戰略形勢中心主任伊萬·科諾瓦洛夫也早在2019年4月份就指出,"中國是北約無法戰勝的對手","北約只攻擊弱者"。看來強大的煩惱還是要遠遠好過落後挨打的痛苦,"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實力自然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