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與中國東北只有一河之隔朝鮮進入了冬天,而且,這一年朝鮮的冬天還格外寒冷。然而,就是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在位於朝鮮東北地區的長津湖附近,一支美國軍隊在崇山峻岭之中邁着齊腰身的大雪、頂着零下40度的酷寒,在艱難的行進。
為什麼如此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中會有美國軍隊呢?一貫善於享受的美軍,當然不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正是奉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在東線戰場對朝鮮殘部和前來救援的志願軍發動合圍,試圖一舉殲滅朝鮮和志願軍,在聖誕節前完全占領朝鮮半島。
當這支部隊艱難行進在長津湖畔時,美軍的搜索部隊突然發現前面出現了敵人,一排排志願軍戰士舉着槍,成戰鬥隊形擋在了他們的面前,這令美軍大驚失色。
然而奇怪的是,當猝不及防的美軍慌亂躲避伏擊時,這些已經完全做好戰鬥準備的志願軍戰士,卻並沒有絲毫動靜,更沒有向他們開火,這令美國士兵十分疑惑。
過了一會兒,由於仍未動靜,美軍士兵戰戰兢兢的爬上了志願軍的陣地,這才發現,原來,這些手握鋼槍、舉着手榴彈、已經呈戰鬥隊形的志願軍官兵,已經徹底被動為了冰雕,他們的槍口雖然對着美軍的方向,他們卻再也無法開槍。
很顯然,這些志願軍官兵的任務就是伏擊美國軍隊。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極為嚴酷的天氣和他們根本無法禦寒的單衣,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長時間一動不動伏擊,讓這些官兵都凍死在了戰場之上。
細數之後發現,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官兵一共有129人,在被凍僵時,志願軍官兵們手中依然牢牢攥着槍支,隨時準備出擊,面對這樣的可敬對手,面對如此震撼的場景,即便是敵人,美軍指揮官也不得不向冰雕連敬了一個軍禮。
這些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隊伍,就是著名的冰雕連。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冰雕連發生在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之上,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為了狙擊和消滅美軍東線部隊,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內,沒有冬裝的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冰雕連正是這一龐大戰役的一角。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周年,志願軍與美軍的裝備相差極為懸殊。志願軍在武器裝備、後勤補給、制空權、制海權等幾乎所有的方面都全面落後於美軍。
因此,為了消滅美軍,志願軍不得不憑着兩條腿和堅定的意志,與早已完成機械化的美軍浴血奮戰,而冰雕連,正是在這一情況下出現的。
當時,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將士們為了伏擊美軍,在穿着單薄的衣裳,在零下40多度的長津湖地區,整整埋伏了6天6夜,為了防止敵人偵察機發現,志願軍將士不但不敢生火做飯,甚至連動都不敢動。
就這樣,是隨着美軍進入預定戰場,一聲衝鋒號響,無數志願軍將士從大雪之下冒了出來,猶如神兵天降,給目瞪口呆的美國軍隊帶來巨大的殺傷。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場極為艱苦的戰鬥,身着單衣的志願軍將士,沒有犧牲在戰場之上,卻因為極寒天氣遭遇凍傷甚至死亡,冰雕連正是其中最慘烈的情景。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絕不是個例。
事實上,15萬兵力的第九兵團之中,在長津湖戰役中凍傷甚至比戰鬥傷亡更高。整個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凍傷的將士高達30,732人,這其中,二度、三度和四度凍傷占凍傷總人數的77.9%之巨。
這意味着什麼呢?三度凍傷,就會出現全層皮膚壞死,四度凍傷,壞死區甚至深至骨頭,極易出現殘疾甚至死亡。所以,出現三度和四度凍傷,就意味着這名戰士徹底基本失去了戰鬥力,與戰鬥中的重傷無異。
三個冰雕連犧牲在戰場之上後,指揮長津湖戰役的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曾向毛主席匯報到:戰鬥打響後,該連無一人站起,到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幹部戰士呈戰鬥隊形,全部動死在陣地上。細查屍體,無任何傷痕和血跡。
也就是說,冰雕連的戰士們在死亡的那一刻,仍牢記殲滅敵人的使命,因此,他們被稱為冰雕時,依然呈戰鬥隊形。
冰雕連的戰士雖然十分慘烈,但是,他們的犧牲並沒有白費,美軍進入伏擊圈後,第九兵團對於東線的美國軍隊發動了全面進攻,並一舉殲滅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曾被美國總統親自授予北極熊稱號的第31團。
長津湖戰役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有冰雕連如此慘烈的事情發生?戰役的結果又如何呢?
自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之後,將朝鮮戰爭視為蘇聯向外擴張一部分的美國,表現得極為激烈。
杜魯門一改之前不重視朝鮮半島的態度,僅在朝鮮戰爭爆發兩天之後,就火速決定了出兵朝鮮,與此同時,將中國也視為蘇聯擴張一部分的美國人,還將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
美國第7艦隊的進駐,讓毛主席在1950年解放台灣的計劃徹底成空,不僅如此,隨着美國大軍壓向朝鮮半島,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東北地區,也直接暴露在美國的兵鋒之下。
面對美國種種挑釁行徑,成立還不足一年的新中國被逼到了死角,在這種情況之下,新中國不得不多次對美國發出警告,嚴厲警告美國軍隊不要跨過越過三八線。
然而,無論是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是狂妄自大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於新中國的警告都熟視無睹 ,他們毫不猶豫的越過了三八線,並對北朝鮮發動了全面進攻。
很顯然,美國的目標正是占領朝鮮半島全境。面對這種局面,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禦敵於國門之外,毛主席力排眾議,做出了派遣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決定。
1950年10月17日,第1支志願軍跨過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10月25日,志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遭遇,並爆發了第1次戰役。
第1次戰役的時間很短,只打了13天,不過,剛入朝鮮,毫無空軍掩護,也沒蘇聯裝備的志願軍,完全憑藉自己低劣的萬國牌武器,給美軍帶來重大打擊。
第1次戰役,志願軍以1萬餘人的傷亡,完成了殲敵1.5萬人的戰果,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戰役不但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的感恩節攻勢,而且也初步穩定了戰場,挽救了瀕臨亡國的朝鮮。
然而,由於第1次戰役是在中美雙方完全不了解彼此的情況下的一場遭遇戰,因此,在第1次戰役之後,麥克阿瑟狂妄依舊,他認為,中國雖然出兵,但是,中國軍隊只是象徵性的出兵,在朝鮮志願軍的總兵力不過5~6萬人,而志願軍的目的也只是為了保護中國東北地區的水電設施。
因此,在第1次戰役中受挫的麥克阿瑟毫不氣餒,他隨即制定了新的計劃,決定在聖誕節之前完成消滅中朝軍隊,占領全朝鮮的任務。
而麥克阿瑟的具體計劃是:兵分兩路,分東西兩條戰線,美陸戰一師、步兵七師位於東線,任務為搶占戰略要點,將敵占區北部分割為兩段。
其後,位於西線的美軍第8集團軍完成一次大規模壓縮包圍,這樣,東西兩線部隊完成合圍,從而徹底消滅包圍圈之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東西兩路軍會師鴨綠江,徹底結束朝鮮戰爭。
為了完成聖誕節計劃,麥克阿瑟在西線集結了美軍、英聯邦部隊及韓國軍隊8個師、一個旅和一個團,總計約105,200人的兵力。而東線戰場之上,則集結了美國軍隊和韓國軍隊共5個師一個團,總兵力是88,500人。
東線部隊中,美國軍隊有三個師,分別為步兵第3師、第7師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總計為63,000人,而戰鬥力更弱的韓國軍隊只有兩個師,分別為第3師和首都師,一共24000餘人。
從兵力部署上也可以看得出來,麥克阿瑟的進攻重點是西線部隊。而毛主席和志願軍司令部的應對和部署也是如此,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主力部隊,轄有5個師的第13兵團都被部署在西線,彭德懷元帥對於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西線戰場。
在《彭德懷自述》一書中,彭德懷的大量描述都在西線作戰之上,對於東線戰役提及很少。而西線部隊在彭德懷的親自指揮之下,打的也確實非常優秀。第三十八軍“萬歲軍”的綽號,正是在西線戰場一戰成名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並不重要呢?
當然不是。雖然美軍和志願軍的主力都不約而同的壓在了西線戰場,但是,如果放任聯合國軍東線部隊8萬大軍自由行動,那也就意味着,有着充分後勤補給和空中支援的東線大軍,將完全占領朝鮮東北部地區。而且,他們還可以隨時越過東西線戰場之間的狼林山,使志願軍主力和朝鮮的臨時首都江界腹背受敵,這顯然對於朝鮮戰局極為不利。
因此,為了防止在西線作戰的志願軍被圍攻,另一方面,也寄希望能夠趁敵人立足未穩之際,抓住機會殲滅敵人,毛主席將剛入戰場的志願軍第九兵團部署在東線。
第九兵團與志願軍其他各兵團不同,它並非出身四野,而是出身粟裕大將一手帶出來的華東野戰軍主力,第九兵團共轄有20、26、27三個軍,是第三野戰軍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
第九兵團在11月上旬才開始分批入朝,然而,還沒等他們適應朝鮮極寒氣候,11月25日,由於戰事緊張,第九兵團不得不抵達預伏陣地,開始發動長津湖戰役。
因此,第九兵團發動長津湖戰役時,不但沒有多少準備時間,而且,由於他們從華東地區而來,仍身着單衣,因此,對於朝鮮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極為不適應。
然而即便如此,在冰天雪地之中,第九兵團依然如期發動長津湖戰役,當時的第9兵團集中20軍和27軍,直接在崎嶇的山路之中,將分兵冒進的聯合國軍東線主力部隊分割包圍。
當時,進入第九兵團包圍圈的美國軍隊為:美陸戰一師大部和步兵七師一部。美國陸戰一師屬於美國海軍戰鬥序列,曾在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都有它的身影,而美軍第七師也是美國陸軍中的最精銳部隊。
在一字長蛇陣的美國軍隊進入第九兵團的包圍圈之後,第九兵團趁機一舉將美軍切成四段,美軍被包圍在首尾不能相顧的四個區域內,隨即,第九兵團開始對被包圍的美國軍隊發動全面進攻。
然而,由於美國早已實現機械化,美軍利用坦克、裝甲車、汽車等武器裝備構成環形防禦帶,憑藉強大的火力頑強抵抗,與此同時,由於美軍擁有全部制空權,因此,美軍的飛機也不斷對志願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將美軍分割包圍,裝備低劣的第九兵團卻很難將被包圍的美軍徹底殲滅,志願軍和美軍打成了膠着狀態,戰鬥持續了三天之久。
也在此時,感覺到獲勝希望渺茫的麥克阿瑟,開始命令東線後撤,並派遣英軍第41特遣隊增援東線的美軍部隊,而這時終於摸清了包圍圈內美軍情況之後,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開始集中兵力,對被包圍的美軍步兵7師第31團發動全面進攻。
在志願軍的猛烈打擊下,1950年12月2日,有北極熊團之稱的美軍第七師第31團被全部殲滅,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擊斃,31團團旗被志願軍繳獲。
這場戰役,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成建制殲滅美軍團級作戰單位的戰役。而且與此同時,被麥克阿瑟派來增援東線部隊的英軍第41特遣隊,也被全部殲滅。
由於志願軍猛烈的攻勢,損失慘重的美軍開始全線後撤。最終,在志願軍的層層阻擊之下,美東線殘餘部隊撤到新南港,並利用美軍海上優勢從海上撤離。而美軍這一撤,就直接撤到了三八線。因此,在第2次戰役之後,志願軍一舉收復了北朝鮮全境,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