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造時勢。在十位開國將軍中,陳毅將軍可以說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奇才。在文學方面,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學素養極高,還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在軍事方面,他善於謀略和用人,軍事指揮能力也很高,打了很多勝仗。
新中國成立前,他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將戰場轉移到國際政治舞台,成為了一位優秀的外交能手。這時,很多人對他的能力產生質疑,有人認為陳毅不太會打仗。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陳毅一生為革命和新中國奮鬥,他說過:“只要人民和黨需要,哪裡都可以成為他的戰場。”他的才能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發揮的得淋漓盡致。
陳毅出生於1901年,是中國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指揮家和作家。陳毅的家鄉在一個很偏遠的小鄉村,那裡貧窮落後,他自小開始讀書識字,認真學習,他立志要改變自己的家鄉。
1916年,陳毅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在學校讀書十分努力。1919年,革命的風暴席捲中華大地,整個國家一片蕭條,民生悽慘。陳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赴法國勤工儉學,並在法國參加了很多留學生的愛國運動,後受到當地政府的抗壓,被押送回國。回國後,他先回到了家鄉四川,用自己所學為家鄉做了一些貢獻。
1922年,陳毅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後,他又進入了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在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的同時參與各種青年革命活動,宣揚愛國主義精神。
一年後,陳毅經人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自己幾十年的戎馬生涯。
1927年,因為工作上表現出色,組織派陳毅擔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8月,江西南昌爆發起義活動,南昌起義發生那天,陳毅正在武漢帶教導團東征,在途中聽說南昌爆發起義活動,他立馬脫離自己的隊伍趕往南昌。到了南昌之後,他才知道南昌起義失敗了,此時南昌已經被張發奎占領。
隨後,他為了躲避城中軍隊的盤查,打扮成百姓的模樣,後又打探到起義軍隊的行程——部隊已經南下。他便立刻馬不停蹄地追趕起義部隊,8月21日,他終於追上了隊伍。
隨後,他遇到了周恩來,周恩來看到陳毅的到來覺得很驚奇:“你怎麼來了?你不是在武漢嗎?”
陳毅此時累得大汗淋漓,他喘了口氣說道:“我是來參加起義的,但沒想到起義已經結束,你給我安排點任務吧。”
周恩來認真地思考了一會,然後笑着說:“朱德將軍麾下的二十五師七十三團還沒有指導員,你來當,怎麼樣?”
陳毅豪爽地答應了。
之後,陳毅又趕往七十三團的駐地,到駐地的時候發現隊伍早已不見蹤影。陳毅不得不繼續趕路,終於趕上了朱德率領的隊伍。
不過他發現戰士們受到南昌起義失敗的影響情緒非常低下,自從做了教導員後,他非常注重安撫戰士情緒的這項工作,他經常給將士們加油打氣,激發他們的鬥志,和他們並肩作戰。他對將士們說:“紅軍的幹部戰士都應該是革命的英雄!”
1928年1月,陳毅和朱德帶領這支隊伍一路南下到湘南地區,在這裡不斷拓展隊伍的規模,發展壯大民眾基礎。在當地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於1月22日順利占領了宜章縣城,揭開湘南起義的序幕,在後續戰爭中也接連取得了勝利。
但由於湘南特委犯了盲目、急功近利的極端錯誤,嚴重脫離了群眾,武裝起義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國民黨迅速出擊,我軍最終因寡不敵眾,再次失敗。
在前期工作中,陳毅從事的角色一直是“指導員、政委”等等,大多是偏向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導和糾正的工作,並沒有過多地展現他的軍事指揮的才能。直到1934年,由於我軍受國民黨的壓迫和圍剿,數萬紅軍戰士開始萬里長征逃避追捕,而陳毅此時開始扮演“軍事家”這個角色。
在紅軍開始長征後,陳毅因為身體受重傷,無法隨軍參與長征。他受中央指示率領部分隊伍駐守我國中共蘇維埃政府辦事處,並且作為最高指揮者處理辦事處的一切事宜,他在此處與上萬名受傷的將士共同堅守最後防線。
陳毅作為最高指揮,為了保護當地人民和上萬戰士的安全,基於當時的作戰局勢,將隊伍和民眾分為若干游擊隊。為了保存實力,他們在白色恐怖區進行了一系列極其艱難的游擊作戰。
後來,中央辦事處撤離蘇區,只留下了陳毅和小部分隊伍與敵人頑強抵抗。面對敵人的窮追不捨,陳毅時刻把黨的任務和軍民的安危放在首位。他總結自己的作戰經驗和洞察當時的戰局,發現如果正面對抗敵軍,必定寡不敵眾,於是率領部隊下山開展山地游擊戰,輾轉於以油山為中心的贛粵地區三年之久。
1937冬天,陳毅與戰士們被困在了梅山將近一個月,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他們只能露宿在一個山洞裡。敵人為了消滅這支隊伍,採取了放火燒山、搜山等手段。這隻小小的部隊受到數萬國民黨大軍的層層圍剿,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最終都化險為夷。
陳毅為了安撫將士們,經常說:“同志們,不要放棄。希望就在前方,我們一定要堅持住!”
因為當時隊伍身處深山,通訊中斷,陳毅無法與組織取得聯繫,只能憑藉自己的作戰經驗部署應對敵人的計劃。他通過山中的群眾力量搜集當時的作戰局勢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作戰方針和策略,最終逃離敵人的追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一切都歸功於陳毅出神入化的軍事策略。
儘管作戰環境如此艱險,戰略物資匱乏,還經常有人叛變投敵,但都沒有動搖陳毅對黨的信仰。在這段艱苦的時光里,陳毅還寫下了極富革命精神的詩句“後世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鼓舞了一批又一批革命戰士,成為了很多人參與革命的精神糧食。
後來,這支飽經磨難的游擊隊伍不斷擴大,不斷吸收群眾力量,成為抵禦敵軍的一股重要力量,最後經過整編成為正規軍——新四軍。
在新四軍的組建過程中,他是新四軍當之無愧的締造者和發展的見證者。
1940年,國民黨集結兵力計劃對抗江蘇泰興的新四軍指揮部,陳毅得到消息後,精心部署,花了四天時間將國民黨一萬餘人一舉殲滅,我方傷亡只有百餘人。這場戰役,陳毅打得很漂亮,不僅傷亡小,還繳獲大批作戰物資。
蔣介石收到這個消息,對陳毅恨之入骨,大發雷霆:“陳毅這個人太壞了,詭計多端,是目前共黨很難對付的一股力量。”
這一場戰役,只歷經四天就殲滅敵人數萬,為當時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國抗戰打開了全新的局面,史稱“黃橋戰役”。
通過這場戰役,不僅可以看出陳毅手下的將士堅毅頑強,訓練有素,還讓我們看到陳毅將軍在軍事指揮上的高超才華和精湛的戰略部署技能。
1945年,在國共雙方合作下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華大地,抗日戰爭結束。但是由於兩黨在政治上產生衝突,蔣介石背信棄義,蓄意挑起內戰,解放戰爭爆發。蔣介石迅速將目標對準了延安和山東。
蔣介石派出了愛將張靈甫率領七十四軍出戰山東,七十四軍戰鬥力極強,有着赫赫戰功,曾經數次挫敗日軍,這支軍隊的力量非常強大。隨後,張靈甫帶領三萬精兵出發,直奔華野,以削弱我軍的力量。張靈甫率領軍隊到達孟良崮,他計劃與外圍正在趕來的國軍裡應外合,形成內外夾擊的局面,以此消滅中華野戰軍。
但是他低估了我軍的實力,當時中華野戰軍的領導人是陳毅與“戰神”粟裕,這兩位都是令蔣介石聞風喪膽的軍事奇才。陳毅很快識破了張靈甫的計謀,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番,而後以肯定的語氣對粟裕說:“張靈甫這人急功近利,狐狸尾巴露出來了。他想要採取裡應外合、內外夾擊的策略。咱們必須速戰速決,在他的援軍來之前,先幹掉他!”
粟裕很贊同陳毅的看法,隨即說道:“老總說得對,咱們不能拖,越拖越危險吶!”隨後二人迅速將想法向上級報告,決定於5月14、15日與張靈甫進行抗爭。
兩軍交戰,炮火連天,僅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戰場屍橫遍野,鮮血沾染了戰旗和戰士們的衣裳。
由於七十四軍戰略物資充沛、技術先進,我軍很快就要堅持不住了。孟良崮前線不斷傳來我軍節節敗退的消息,很多團的軍事指揮向陳毅請求撤退:“老總,咱們快堅持不住了!”。
陳毅也深知我方的難處,雙方軍隊的實力懸殊,但是成王敗寇,在此一戰!如果我軍守住陣地,那麼很快就能攻占孟良崮,取得戰事主動權,一切勝利在望;如果沒有守住,那麼之前所有人所做的努力和犧牲都白費了,一切將會前功盡棄。
隨即,他對嚴肅的對粟裕說:“發電報,給我死守。退者戰,言退者,軍法處置!只要還有一個人活着,就必須堅守。”
為了鼓舞士氣,籠絡軍心,粟裕親自對前線指揮員傳達命令,使得軍心大振。5月16日,苦苦堅守三天的華野軍,在國軍的援軍趕來之前一舉攻下孟良崮坡地的主峰。驕傲的張靈甫不堪失敗的打擊自殺身亡,功名赫赫的七十四軍從此消失,成了我軍的俘虜。
孟良崮一戰不僅消滅了蔣介石的王牌軍隊,打擊了國軍囂張的氣焰,同時也鼓舞了我軍的士氣,為後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奠定了基礎。這場戰爭,是陳毅將軍在解放戰爭中最艱難的一戰,也是殲滅敵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
孟良崮一戰可以感受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軍事實力是基礎但不是關鍵,領導人的軍事頭腦和素質才是取得最終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正是陳毅將軍的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果斷決絕的作風鑄就了這場戰役的成功。
1948年,解放戰爭到了尾聲,也到了我軍與國民黨對決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決定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開展大規模的殲滅戰,這場戰役規模極大,需要數個軍團合作。此戰需要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南北合作,對國民黨形成南北夾擊的局面。這場戰爭史稱“淮海戰役”,也是我黨占領全國戰場主動權的關鍵。
當時,黨中央派陳毅前往中原野戰軍坐鎮參與大戰指揮,主持大局。一方面是為了加強中原野戰軍的作戰實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協調中原和華東兩軍的合作。可見,陳毅的軍事能力是受到中央肯定的,他的才華也是毋庸置疑的。
很快,淮海一戰的槍聲打響。我軍抓住時機,火速出擊,很快國民黨派出的黃維軍團和杜聿明軍團被我方的軍隊緊緊地圍住,就像一個大包子一樣。但是,這樣的戰局也存在風險,包子是包好了,但是皮薄餡兒多。
一旦黃維軍團和杜聿明軍團兩軍合力,就會很快突破我軍的防守,逃出我軍的包圍圈。而此時,蔣介石又在外圍增派援兵,我軍人數有限,也無法抽出軍隊去抵抗。此時戰況陷入僵局,我軍的作戰局勢非常不利,一旦外圍敵軍再有風吹草動,整個戰局將會顛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陳毅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華東野戰軍抽調部分軍隊支援中原野戰軍,先幹掉國軍的精英部隊黃維軍團,然後兩軍再合作一起消滅杜聿明軍團。至於蔣介石在外圍派的援兵,先採取拖延戰術,順勢阻擋。
隨後,陳毅發電報與粟裕說商討了此事,得到了贊同。再上報中央時,中央也一致同意,就連毛主席都佩服陳毅的膽識:“陳毅這一招雖然險啊,但是一旦成功就會扭轉戰局,是上上策,是個妙計。”
12月5日,淮海戰役作戰總部下達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共同進攻黃維軍團的命令。僅僅花了10天時間,黃維軍團就被殲滅,老老實實地做了俘虜,我軍還收穫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後來,兩軍又合作一舉拿下杜聿明軍隊,為淮海戰役畫上完美的句號。
一場戰役進入僵局,陷入生死攸關的局面,陳毅以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可見他的軍事才能並非一般,如果有人質疑他的軍事才能,可能是真的沒有學好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上海還存有國軍的殘餘勢力,還沒有徹底解放。陳毅受命率領部隊解放上海,清剿國民黨的頑固份子,悄無聲息地在上海打了一場戰役,並取得最終勝利,史稱“上海戰役”。
在部隊進駐上海之前,陳毅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先悄悄入城打入敵人內部,再引敵人出城擊退他們的殘餘勢力,必須保護好上海這座經濟中心城市。
為了不打草驚蛇,保護城中的百姓以及古老建築物,陳毅命令部隊喬裝進入城區,不准使用大炮和槍射擊擊,只能用刀等輕武器剿滅敵人。15天后,在陳毅的精心部署之下,上海得到徹底解放,國民黨的主力軍被全部清剿。
上海解放第二天,城中一片寂靜,國民黨反對派全部消失。在上海的街頭,只能看到陳毅率領的解放軍戰士整齊地坐着,原地調整休息。
百姓們看到這場戰爭悄無聲息地束,對解放軍感到十分敬佩,為他們的英勇感到驕傲和自豪,為取得的勝利而歡呼雀躍。
一場與敵軍的較量,一場生死之戰,悄然地展開,又悄然地結束。戰爭結束,城中的百姓安然無恙,街邊的建築仍然完好無損,一切都是原樣,仍然井然有序。
陳毅將軍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實在令人敬佩。這場戰役是他指揮的最後一場戰鬥,也是作戰方式最緩和的一場戰鬥。陳毅將軍以這種圓滿的方式,給自己的戰鬥生涯畫上句號,也給新中國的成立送上了一份賀禮。
上海解放後,陳毅受中央指派接管上海,本就管理經驗豐富的他,又開始着力於上海經濟的恢復工作以及城內的安全管理,清剿殘餘的國軍地下黨,為上海的恢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53年12月,毛澤東主席面見陳毅,與他一起商討關於國內撤銷行政區的事宜。後閒談期間,陳毅誠懇地對毛澤東說:“主席,我想去馬列院當院長,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順便我自己也想增長點見識。”
毛澤東聽了,思考了一會,隨後又和藹地笑着對陳毅說:“你別去那兒,你要不來中央工作吧。”其實毛澤東準備以後讓陳毅接洽外交部的工作,但是他並沒有明說。
1954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陳毅將軍被任命為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其實這一切都是毛澤東計劃好的,因為陳毅作副總理就可以去外交部學習,和周恩來一起參與部分外交工作。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陳毅和周恩來置身於國際政治舞台,為中國外交事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陳毅將軍,能文能武,他的才學和見識實在讓很多人敬佩不已。就連毛主席也曾誇獎他:“陳毅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的革命和世界的革命作出的貢獻,是已經下了結論的。”
1955年,在我國北京舉行了首次將軍、元帥授銜儀式,陳毅將軍被授予了最高榮耀“開國元帥”,接受全國人民的洗禮和尊敬,這也是對他多年的付出的肯定。
自此之後,陳毅將軍在國際政治舞台以及其他領域開啟了新的光輝歷程,他果斷決絕的政治作風讓很多國家聞風喪膽。在思想政治上,他一直秉持着清正廉潔的作風,拒絕腐敗、貪污。他一生都在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努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1972年1月6日,陳毅將軍因舊疾復發身體不斷變差,腸癌病情也因此惡化,在北京301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1歲,這個見證着新中國不斷成長的時代之星隕落。
有人說陳毅將軍軍事才能不如其他的開國將軍,這真的是眼光狹隘,首先從陳毅指揮數次大戰來看,每次他都能憑藉自己的才能和謀略化險為夷;其次,陳毅將軍手下有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領,比如戰神“粟裕”,勇猛無敵的葉飛上將。
陳毅將軍麾下的每一個將領都很厲害,那麼說明他自身的才能肯定不容小覷,否則難以服眾。他手下的葉飛上將曾這樣評價他:“單從軍事能力上來看,我們可比他相差一大截呢!如果綜合所有方面,我們和老總差得十萬八千里呢。”
其實這些話是對陳毅將軍的軍事才能最好的評價了。
縱觀陳毅的一生,用“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