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報道,中印兩軍在班公湖地區的脫離接觸已迅速完成。隨着雙方新一輪會談的開始,可以認為中印之間的摩擦會大幅度降溫。
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到底誰贏誰輸,而相對的和平比戰爭的可能性要更大。現在有三件事已經清楚了。首先,印度軍隊也有和中國一樣衣食住行等後勤保障,而且印軍裝備精良,重型裝備維護得很好。其次,中印雙方都不希望將摩擦升級為戰爭。雙方的坦克最近時間隔僅10多米,就像邊境哨所的哨兵距離那麼近,而坦克並不會在那樣近的距離上交戰。雙方可能只是想展示一下力量,目的是堵塞道路阻止對方靠近。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用坦克如此近距離的對峙,仿佛準備是用頭撞對方。第三,這是一場消耗戰,會受到天氣、海拔、地形、後勤以及雙方士兵的頑強精神等因素的影響。
誓死捍衛神聖國土,人民軍隊英雄輩出。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邊防鬥爭中,我邊防部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堅決反擊非法越線侵權挑釁行徑,取得重大勝利,湧現出“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和一等功臣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先進典型,彰顯了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昂揚風貌。
那麼誰能在這樣惡劣的邊境地區度過漫長的冬季呢?事實是雙方都做到了。然而,我們純粹從地緣戰略層面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印度的戰略重新定位可能從印度洋回到了陸地邊界。就今天的局面而言,印度更接近於以美國為首的反華聯盟。現在印度和其他三個國家——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似乎更加堅定的致力於建立四方聯盟。
這將如何影響印度在21世紀的戰略前景?隨着1991年後的經濟繁榮,印度現在不只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地區大國,它還想要向南影響印度洋地區。而這是因為印度現在對其陸地邊界感到安全,並排除了邊境戰爭的可能性。而此次中印對峙會改變這一點嗎?它是否也在提醒印度其在陸地邊界上面臨的兩線威脅並沒有消失?
現在會看到印度將注意力從海上轉移到陸地嗎?預計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就會有答案。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將是中國的收穫。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印度的戰略思考者也一直在擔心陷入兩線作戰的情況。印度可以擴大國防預算,但兩線戰爭的前景將是一場噩夢,贏得戰爭只是一個幻想。而印度的領導層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如何避免它。
當務之急是印度必須打破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戰略三角關係。但接下來的問題是:該如何去做呢?我們必須要解決這些棘手難題,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歷屆政府都認真採取措施與中國和平相處。所以印度更合理的做法是,將重點放在比自己弱小的國家上(巴基斯坦),從和平中獲得更多利益,不過這也並沒有奏效。而現在還有另外一個問題。
莫迪政府需要考慮到國內的選票來衡量所有國家政策。如果是這樣,印度將需要與巴基斯坦保持敵意。這是莫迪政府需要權衡的根本問題,莫迪是會讓國內的政治壓力限制其戰略選擇,還是有信心做出一些改變?當然,它可以做一些更大膽的事情,並首先與中國達成和解。但是,我們也知道誰在中印談判中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