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發展三位一體核力量 而英法只發展核潛艇 |
送交者: 嵐少爺 2021年03月10日19:37:0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視角不同,一類是世界級玩家,一類是地區級選手。 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陸基洲際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核潛艇,都屬於戰略武器系統。談論這些武器系統的威懾能力至少要關注以下幾點:打擊精度及反應速度、生存能力、突防能力等。可以從這幾方面來比較上述三種武器系統。 打擊精度及反應速度 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潛射彈道導彈。潛射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洲際範圍,美軍的三叉戟D5潛射彈道導彈在攜帶6枚核彈頭的時候,據稱射程11000公里,已經可以在安全水域攻擊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CEP達到120米,如果有GPS輔助導航,還可以近一步提高。 井下發射的陸基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要優於潛射彈道導彈。比如MX導彈的CEP就是90米,不同於三叉戟的120米需要星光制導輔助,這90米可是純靠慣性制導做到的,所以MX的慣導水平最高。另一個影響精度的原因則是因為潛射導彈的載體核潛艇總在不斷的運動中,長時間機動對於導航精度總是有影響的。儘管美軍戰略核潛艇的慣導系統水平很高,但物理定律決定了它終歸存在積累誤差。而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是固定的,其誤差早在陣地位置的反覆勘測中降低得可以忽略不計。 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巡航導彈。目前攜帶核彈頭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射程可達2500公里以上,兩倍於常規彈頭,主要原因是核彈頭輕。但也就這麼遠了。所以現在戰略轟炸機的地位略微有點尷尬。巡航導彈的精度高,CEP可達5米,用在常規打擊中效果也極好。所以近年來美俄都沒少在常規戰爭中用這東西。 不過,巡航導彈的誤差與潛射導彈類似,也受載機慣導系統誤差的影響,單就慣導誤差而言也要大於井下發射的陸基洲際導彈。“戰斧”之類巡航導彈能有5-10米的命中精度實際上是由於其飛行速度低,可以在末段制導中修正初始的導航誤差,並不是因為其慣性導航誤差小的緣故。 毋庸置疑,井下發射的陸基洲際導彈具有最快的反應速度。而巡航導彈、潛射彈道導彈都需要發射平台機動到發射陣位後才可以發射。 生存能力 這是核潛艇的天生優勢。由於核潛艇具備無限的自持力,可以長期在深海中潛伏,行蹤不定。由於海水的導電特性,雷達波無法穿透海水,對核潛艇的空中偵察與反潛無從談起。因此在生存能力上,核潛艇的優勢是戰略轟炸機、陸基洲際導彈望塵莫及的。 戰略轟炸機必須從機場起飛,受人員生理限制,算上空中加油,頂多在空中巡邏上24小時就得降落。這些都是戰略轟炸機的弱項。 陸基洲際導彈分井下發射和機動發射兩種。井下發射如果講生存能力就是靠發射井加固,到時候硬扛敵方核彈頭。而機動發射可以跑,生存能力要強一些。但也不要吹得離譜,因為機動發射也對地面的承載能力有要求,一般也不能放在大城市附近,只能擱在比較邊遠的地區,而且一般不會是山區,因為山里跑不開。如果非要在山裡開隧道,那確實是你家有錢,但那麼長的隧道,想想就知道加固程度是比不了發射井的。所以,陸基機動洲際導彈可以部署的地方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多。當然國土越大越占便宜,但是與潛射彈道導彈的隱蔽性相比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突防能力 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目前看仍舊強於巡航導彈。主要在於其速度快,洲際導彈的再入速度可達20倍音速,留給防禦方的反應時間非常有限。而且,彈道導彈還採用了多彈頭技術並大量使用誘餌以提高突防概率。近年來,軍事大國還在發展機動式再入彈頭技術,尋求進一步提高彈頭再入段的生存能力。 巡航導彈目前的主流形式還是“戰斧”一類的亞音速巡航方式,主要依靠超低空和地形迴避飛行,從發射到命中目標的時間比彈道導彈長,在打擊時間敏感目標時不如後者。特別是隨着各軍事強國的空中預警能力迅速提升,起碼從海上防禦巡航導彈打擊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問題了。這樣一來,美軍慣用的從海上發動巡航導彈空襲的路數就受到了一定限制,它在使用時就需要結合無人機等其它干擾手段了。 綜上所述,目前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威懾力、生存能力上要更強一些。這也是為什麼英法兩國都先後裁掉了戰略轟炸機、陸基導彈部隊之後卻保留了潛射戰略導彈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導彈核潛艇是效費比更高的選擇。但井下發射陸基洲際導彈在反應速度和打擊精度上仍舊具有優勢,成本也低於導彈核潛艇。機動發射陸基洲際導彈在反應速度和打擊精度上與潛射導彈相近,生存能力略低,但成本低於潛射導彈。而中國能夠同時發展三種方式一方面是考慮到GDP已經是坐二望一的水平,在經濟實力可以承擔總體成本的前提下,三位一體戰略配合的總體效果要優於單純的潛射戰略導彈,畢竟可以享有打擊精度高、反應速度快的優勢。另一方面可能也有戰略轟炸機在核威懾之外還可以執行遠程常規打擊任務這一考慮,因其核常兼備的靈活性是另外兩種方式難以企及的。而且技術總是在發展的,高超音速武器現在方興未艾,與戰略轟炸機結合以後,局面也許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台灣國防部擬升級P4實驗室 | |
2020: | 李躍華的理論水平 | |
2019: | 美國欲打敗中國須先打敗自己 | |
2019: | 馬哈蒂爾:若被逼選邊站,我選中國而不 | |
2018: | 朋友們記憶猶新,至今所有對朝鮮往死里 | |
2018: | 公孫明舊稿:習近平比金正恩如何? | |
2017: | 中國推出新艦載近防系統 730火炮與導彈 | |
2017: | 海軍少將王維明:逢艦必跟、來機必攔 | |
2016: | 孫討虜將軍與崇禎皇帝之比較 | |
2016: | 我認為如果崇禎皇帝主動將紅夷大炮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