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冷戰中的較量:美蘇主戰坦克競爭揭秘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2月15日14:08:3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與腥血,成就了坦克“陸戰之王”、“地面霸王”的美稱,使世界各國看到了坦克在地面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紀50年代以後,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東西方陣營互相抗衡。在這兩大軍事陣營的對峙中,美蘇之間的坦克競爭尤為激烈,雙方在坦克的生產和研製方面你拼我強,寸步不讓。

  溫故而知新。用現在的目光回顧過去美蘇之間的坦克競爭,或許會對我們今後的坦克發展有些有益的啟示。

  冷戰伊始:坦克的生產競爭

  1945年,蘇軍攻陷柏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宣告結束。1947年,在莫斯科舉行了四國外長會議,會議期間美蘇之間的對抗開始明朗,之後便出現了西方資本主義軍事陣營和東方社會主義軍事陣營之間的對立,冷戰隨之開始。

  支撐這兩大軍事陣營的武器裝備分別主要來自美國和蘇聯,因此東西方的坦克競爭其實就是美蘇兩國之間的坦克角逐。

  坦克競爭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當時,美國獨家操縱着原子彈這類超級武器,在蘇聯面前有恃無恐,因而對常規兵器的生產和發展有所淡漠。

  如何應對美國的原子彈,成為當時蘇聯最緊急的研究課題。蘇聯的辦法是以大規模的坦克部隊牽制北約各國,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北約各國也深刻明白一旦戰爭爆發,戰場肯定是在自己的領土上,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那麼到頭來遭殃的還是本國的人民和國土。因此,西歐國家也對美國的原子彈深懷恐懼心理,絕不敢讓美國輕易使用超級武器。

  蘇聯在對德作戰期間,曾依託烏拉爾山建立了兩個坦克生產廠,即鄂木斯克坦克廠和下塔吉爾坦克廠。從1950年開始,蘇聯將這兩個坦克廠充分發動起來,大量生產當時處於領先水平的T-54/55坦克,並裝備一線部隊。

  美國的反應明顯遲了一步。新研製的M46坦克仍然按部就班,保持緩慢生產,裝甲部隊的主力依然是
二戰期間的M4“謝爾曼”坦克。

  當時美國擁有約1萬輛M4坦克,而蘇聯的T-54/55坦克則在3萬輛以上。當蘇聯於1947年宣布可以和美國共同組建核俱樂部時,美國人才急了眼,意識到自己的軍事優勢已被打破,東西方之間的軍事差距集中體現在坦克的性能和數量上。

  1950~1960年:T-54/55對M48/60

  針對蘇聯坦克部隊的絕對優勢,美國開始了有針對性的發展。

  首先,集中力量大批生產M47坦克,並在此基礎上改進提高研製出M48坦克。 M47/48坦克使用90毫米火炮,T-54/55坦克使用100毫米火炮,僅從火炮口徑來比較,M47/48處於劣勢。但從當時的情報數據來看,100 毫米炮和90毫米炮的威力基本相當,實力的懸殊關鍵在於坦克數量。

  其次,研製新一代坦克,希望通過坦克性能的提高來彌補自己坦克數量的不足。1957年,美國開始着手研製T95坦克。T95坦克大量採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坦克技術,例如半球形炮塔、低矮的外形設計、新型電子式火控裝置、液壓懸掛裝置等。

  考慮到火炮口徑還遜色於蘇聯,美國於是在研製T95坦克的同時,又從英國引進了105毫米坦克炮。在M47坦克上安裝105毫米炮後便形成了M60坦克,該坦克於1958年裝備部隊。

  與此同時,美國從獲得的情報中,得知蘇聯也在積極發展新一代主戰坦克,這使美國的坦克升級計劃更加迫切了。美國不得不快馬加鞭,研製出既可以發射普通炮彈又可以發射導彈的M162型152毫米坦克炮(後文中略稱為152毫米G/L炮)。這種坦克炮射程遠、精度高,可以在T-54/55坦克的射程外將其摧毀。

  152毫米G/L炮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航空航天分公司研製,可以發射紅外製導的“橡樹棍”炮射導彈和普通坦克炮彈。“橡樹棍”炮射導彈的有效射程在5000米以上,通過第二代SACLOS紅外製導,命中精度非常高。

  炮射導彈確實能夠大幅度提高坦克的火力,但它本身也有許多缺點。比如造價昂貴,不適於廣泛運用;包括制導裝置在內的火控系統太精密,導致故障頻繁、維修複雜,可靠性很差。

  總之,152毫米G/L炮稍稍讓美軍有些失望,因此美國只在M551“謝里登”坦克和M60坦克上安裝了152毫米G/L炮,而且數量也比較少。安裝152毫米G/L炮的M60坦克被稱為M60A2坦克。

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推出了安裝105毫米坦克炮的M60坦克,同時迅速少量裝備了安裝有152毫米G/L炮的M551“謝里登”坦克,希望通過增強的火炮口徑和新穎的坦克炮挽回點面子。

  好景不長,很快就有情報表明蘇聯已經研製出了裝有115毫米滑膛炮的T-62坦克。新型115毫米滑膛炮的威力,遠遠大於原來T-54/55坦克上的100毫米線膛炮,蘇聯坦克的實力更強了。

  憂心忡忡的美國不得不緊隨蘇聯的腳步,開始研製可以安裝152毫米G/L炮的新一代坦克。這次,美國採取了聯合研製的辦法,把坦克工業實力雄厚的西德拉到了身邊。1964年,美德兩國分別在各自的國防部內成立了研製小組,共同研製開發下一代坦克,並將這種新型坦克命名為MBT70。美德兩國對新坦克提出了比較高的技術指標,如安裝輕型高功率發動機和動力傳動裝置、全自動裝彈機、全天候型電子式火控裝置、炮塔要能容納車長、炮長和駕駛員三名乘員、新型液壓懸掛裝置可以調整車姿、20毫米機關炮能在車內遙控操作。

  1976年,按照預定計劃完成了第一輛試生產車。但是這輛試生產車採用了太多嶄新的設備和高新技術,使新坦克的生產成本遠遠超過了兩國可以容忍的限度。為此,美德兩國將坦克上認為是技術過剩的裝備拆除下來,又生產出一輛廉價版的XM803坦克。

  但是,就在降低成本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負責經費預算管理的委員會就已經開始吵嚷着要中止MBT70坦克研製計劃了。雪上加霜的是,由於152毫米G/L炮在先前暴露出的成本高和可靠性差等缺陷,也招來了眾多批評指責,最終沒有派上用場。

  話又說回來,能夠發射多種彈藥的坦克炮的後坐力非常大,假如炮長不及時把眼睛和臉從瞄準鏡上抽回來的話,將會非常危險。

  在越南戰爭中,安裝152毫米G/L炮的M551“謝里登”坦克表現得非常差勁。越南高溫多濕,不良的氣候導致彈藥外殼膨脹,使炮彈和導彈無法裝填到炮膛內。由於在這場戰爭中的糟糕表現,美軍士兵對152毫米G/L炮打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1970~1980年:T-64的出現與M1的研製

  就在美國熱火朝天地研製152毫米G/L炮和MBT70坦克的時候,蘇聯則通過兩個方面繼續鞏固他們在坦克競爭方面的優勢。

  一是蘇聯另闢蹊徑,成功研製出可用普通坦克炮發射的炮射導彈,這一技術明顯優於美國的152毫米G/L炮。二是蘇聯又推出了構造和性能更佳的T-64坦克。

  T-64坦克外形更加低矮、使用自動裝彈機、安裝1門125毫米滑膛炮,由此形成了新一代的主戰坦克。特別是125毫米滑膛炮,在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其彈道近乎於直線,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和穿甲能力。

  這一時期,西歐國家研製出了105毫米坦克炮發射的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據西方技術人員聲稱,這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與蘇聯的12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威力相當。這使處於困境中的美國看到了一絲希望。美國從1975年開始將M60坦克上的彈藥都換成了這種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並將 M48的坦克炮也換成105毫米口徑,以便也能夠使用這種炮彈。

  為與以往的高速穿甲彈相區別,美軍將這種高性能炮彈稱為中程彈藥(MRM)。通過使用中程彈藥,美國坦克的火力接近了T-64坦克的水平。

  為了粉碎美國的美好願望,蘇聯又相繼推出了T-64B、T-72以及T-80坦克,繼續保持着在坦克競爭領域的優勢。T-64B坦克火炮可以發射“眼鏡蛇”炮射導彈(西方稱為AT-8“鳴禽”反坦克導彈),T-72坦克是針對T-64坦克的缺陷而進行改進的新式坦克。T-80坦克則是將T-72 坦克的
柴油
發動機換成燃氣輪機,進一步提高了機動性能。

  MBT70合作計劃失敗之後,繞了一圈的美國又將坦克研製的立足點放在了實戰需要上。1972年,美國成立一個特別調查小組,專門負責研究當前和以後的軍事需求,並對新一代坦克提出具體戰技術指標。

  對於新一代主戰坦克,特別調查小組提出的最低要求是:總重量在55噸以下、使用目前的105毫米坦克炮、具有高速機動能力。指標雖然很簡單,但背後卻明確指出新一代美國坦克的總體性能要超過T-72坦克。

  隨後,美國開始了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研製工作。1976年,克雷斯勒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聯合生產出第一輛試驗車XM1;1978年,克勒斯勒公司又生產了第二輛試驗車XM1;1982年,第一輛標準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駛出生產線。

  1980~1990年:120毫米坦克炮的時代與“坦克競爭”的終結

  以趕超T-64坦克為目標,美國終於研製出了M60坦克的後繼車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但是,M1坦克沿用了105毫米坦克炮,口徑仍低於 T-64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另外,蘇聯提高坦克火力的意圖更加堅決,正逐步使125毫米坦克炮成為坦克部隊的標準配備。德國的“豹”2坦克也安裝了 120毫米坦克炮。因此,M1坦克換裝120毫米坦克炮的升級改造計劃,迅速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M1坦克的第一輛改進車,安裝了與“豹”2坦克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被命名為M1A1坦克,於1985年裝備部隊。美國終於有了可與T-72、T-80坦克相抗衡的坦克。

  就在M1坦克和M1A1坦克陸續裝備美軍部隊的時候,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從1950年開始的美蘇之間的“坦克競爭”頓時走到了終點。

  為了更好地撲捉美蘇之間坦克競爭的全貌,特將兩國主要坦克的出現時間和坦克炮口徑繪表如上。

  回顧美蘇之間的坦克競爭,我們不由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美蘇之間坦克競爭的焦點集中體現在坦克火力上。雖說坦克要追求火力、機動、防護三要素的平衡,但美蘇兩國分明是把火力放在了最重要的一環。

  其次,在美蘇之間的坦克競爭中,蘇聯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時刻不給對手以喘息趕超的機會。這種現象的背後,也說明了蘇聯的情報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知己知彼,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從競爭的實質內容上來看,老坦克的改進競爭遠遠超過了新坦克的研製比賽。這種做法即使放到現在仍不過時,縱觀當今坦克世界,不正是改來改去的天下嗎?曹 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龍捲風:中央情報局24小時的效率
2005: 穿過褲襠看美國
2002: 中國軍方動向引人注目
2002: 清點台軍地下基地,台軍鑽地也難求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