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特種部隊的新玩具真實度能否趕上方便面包裝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1年05月27日18:44: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本月,一年一度特種作戰部隊行業會議(SOFIC)在線上進行了“雲舉辦”,該展覽是美國國防工業協會(NDIA)主辦的,由於今年疫情而改成了線上模式。該會議可以看作是一次加強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和各企業之間關係的展會。在展會上各國同有關企業就反恐需要進行研討,而各家公司也會展出自己的最新產品,甚至是最新的“騙錢PPT”以吸引投資。

   

  在這次展覽中,美國企業展示了多項新技術或者新的方案。除了老生常談的各類特種部隊所使用的輕武器,各類傳統的“重裝備”廠家也不想錯過這次展會,紛紛展出了自己的項目。其中美軍肯·庫布勒(Ken Kuebler)上校在519日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的一則PPT中表明美軍正聚焦在三個項目上:MC-130J的兩棲能力(MAC)、高速垂直起降飛機和遠程炮艇機。

   

  首先來看MAC,根據SOCOM固定翼計劃執行官(Program Executive Officer for Fixed Wing 縮寫為PEO-FW)肯·庫布勒上校的簡報,美軍已經進行了對該項目的可行性與項目的可操作性進行了研究,並表示希望工業屆有企業願意參與“創新夥伴(innovative partners)”合作,共同使用數字設計技術進行項目驗證。此前美軍已經在下一代教練機等項目上使用過數字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並降低了時間和金錢成本。

   

  雖然在簡報的PPT中有一幅繪畫作品展示了MAC項目的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該CG圖的真實度甚至不及方便面包裝袋上的圖。因為圖中的超大浮筒顯然無法做到陸地起降,但美軍特地在會議中強調了該機需要兩棲能力,畢竟要兩棲MC-130J的目的就是作戰靈活性,但只能在水上飛機基地部署的飛機顯然沒有什麼靈活性可言。目前雖然有一種名為“雙水獺”的着陸設備——實際就是浮筒前後安裝輪胎起落架,但這種設計目前僅存在於輕型飛機,並不適合可能需要較重且需要野外降落的戰術運輸機,也就是難以為C-130這個級別的飛機服務。

   

  如果不採用圖中的浮筒布局,而是採用船型機身的設計,倒是容易部署起落架,甚至有可以參考的技術資料——早在上世紀6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就設計了一款採用船型船體的兩棲版本C-130,並且美國海軍進行過該項目的模型試驗。不過這種方案就要對MC-130J進行大手術,或者使用新生產線製造“船新版本”,這種模式對飛行性能影響也相對要小一點。相對的,浮筒模式雖然簡單,可以直接對MC-130J進行改裝,但不好設計陸地起降,並且巨大的浮筒會帶來飛行性能顯著下降。因此,究竟MAC怎麼發展我們難以預測。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倘若該項目要是沒有挑戰性,特戰司令部也無需找各大企業商談合作。

   

  特戰司令部對這個的需求倒也算是意料之中,早在201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指出要想在太平洋等地區進行活動,就需要一款水上飛機,會議上的一份文件則指出:“水上飛機是一種經過驗證的、具有成本效益的作戰飛機,可以為缺乏港口或機場基礎設施的遠征基地EAB站點提供運輸服務。”在太平洋的島嶼密集的地方,一款水陸兩棲飛機可以在空軍基地已經被摧毀時為特種部隊提供支援,同時使得特種部隊可以遠距離實現對島礁的突襲或者撤離。

   

  再來看看這個所謂的新型高速垂直起降飛機(HSVTOL),在會議上,庫伯勒上校公開對媒體表示“我們真的正在研究下一代高速垂直起降飛機”,不過這個會議講話這並非是開場白,而是對早已開展的工作進行承認。早在2019年,特戰司令部就提出了對未來垂直起降飛機的需求,其中包括要求該飛機在摺疊後能塞進C-17的貨艙以方便全球部署,不過這時仍然是一個初步的概念,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設計。

   

  但是到了2021年,特戰司令部開始了行動。根據美國國防部網站的公告,在326日特戰司令部授予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合作人工智能有限公司(Collaboration.Ai LLC)一份總金額最大1000萬美元的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合同(H92408-21-D-0002)。合同中規定利用乙方“增強人/團體性能平台”(Augmented Human/Community Performance Platform)促進空軍創新工場挑戰賽(AFWERX Challenges),從而進行高速垂直起降飛機概念的需求調研,要求在20243月前完成。在428日,貝爾也從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獲得了一份95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對高速垂直起降飛機的應用進行研究。

   

  為此貝爾公司提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飛機使用位於翼尖的旋翼進行垂直起降,在垂直起降完畢後螺旋槳摺疊,同時使用噴氣發動機推動飛機。為了實現這種布局。貝爾還“設想”了一款可以在渦軸和渦扇模式之間切換的新型噴氣發動機。另一種可能的方案則是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此前提出的“分布式推進概念機“,這是一款”混動“機,由燃氣輪機進行發電,發出來的電再驅動一大群小電動螺旋槳從而驅動飛機。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計劃者也在密切注意AC-130炮艇機的後續方案。不過在這次會議上對遠程炮艇機並沒有做過多說明。僅僅提到在不久的將來,為炮艇機集成60 kW激光器用於對地攻擊。其餘的改進項目則是老生常談的提升打擊精度和降低附帶殺傷來滿足特種作戰的需求,同時提升自動化水平以減少機組人員數量。

   

  除此之外,美軍還在此次會議上展示了新彈藥運輸方式、新空中監視雷達和無人機集群技術等項目。不過我們綜合起來看這些項目,倒是不難發現這些項目背後有幾個共同點:大多都是曾經有過想法但是被其他軍種最終否決;在其應用場景中都提到了亞太地區;基本都考慮到了“一旦基地被摧毀”或者乾脆就是為了基地被摧毀的情況而設計。即使我們忽視美特戰司令部對亞太的說法,他的這些任務指標也幾乎是為了亞太地區量身定做。例如和需要兩棲的MC-130J是為了在島嶼區域執行任務,要求有兩棲能力和新的高速垂直起降也是避免空軍基地被摧毀而無法出動,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在亞太,還有哪的美軍基地有“被摧毀”這個風險呢?

   

  當然,作為美軍特戰司令部,他的確需要假想這種場景,不過這不代表特戰司令部的這些願望能得到高層的批准。撇開複雜的政治因素不談,單從技術角度上,我們不難發現特戰司令部的這些PPT都是空軍或者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曾經提出過的項目的翻新。這些項目在過去倒在了預算與技術上,這讓人很難懷疑特戰司令部在近日重提舊事能否成功獲得國會的批准。畢竟連空軍和海軍這些老大哥都沒能搞定的事情,你一個將各軍種下屬的特種部隊聯合起來的特戰司令部就能搞定?但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空軍或者海軍先通過特戰的由頭開展項目預研,倘若順利再明確支持。

   

  特戰的屬性決定了這種會議上適合提出新玩意,但也決定了僅僅靠特戰司令部難以在這些重型裝備的研發上有足夠的話語權。更何況,特戰不是超人,特戰僅僅是配合且極其依賴常規軍事力量的一種奇兵。在常規武裝力量經營困難的時刻,想依託特戰力量就能對亞太局勢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可能僅僅出現在爆米花電影或者作為辣雞遊戲的背景設定。因此特戰司令部的這次PPT,在得到其他軍種的支持前,恐怕也只能是一份PPT,更不可能靠這個就實現MAGA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海軍基洛級潛艇現狀如何?已經“退居二
2020: 焦慮和抑鬱的激增顯示冠狀病毒對美國精
2019: 抗戰八年有多少壯丁死在半路?
2019: 吃大便真的不會致死嗎?
2018: 貨真價實雙航母 遼寧艦回娘家與國產航
2018: 戰鬥海豚有啥用?能當水下間諜 也能輕
2017: 瑞士決定逐步淘汰核能
2017: 美國第三代GPS地面系統耗資55億美元,
2016: 巴鐵最強戰艦停靠在瓜達爾港
2016: 中國外長回應奧巴馬訪問日本廣島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