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蘇霍伊先後設計了伊-4、伊-14、安特-25戰鬥機和安特-37轟炸機。 1939年,蘇霍伊組建由他的名字命名的飛機設計局。
截至1949年,蘇霍伊設計局設計過蘇-X系列戰鬥機和攻擊機等13種飛機,但大多半途而廢,或完成設計後未能投入生產,設計局終因成效甚少被迫關閉。
50年代初,國際局勢促使蘇聯在設計新型戰鬥機方面加快步伐,於是蘇霍伊第二次組建設計局。設計局全力研製新型噴氣式作戰飛機,先後研製出蘇-7、蘇-9戰鬥機(兩倍音速)、蘇-15超音速截擊戰鬥機(2.5倍音速)。
6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還發展出有名的蘇-17、蘇-24戰鬥轟炸機。
此時,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作戰飛機多以截擊和對地攻擊為主,因而是米格空戰型飛機的互補機種。1969年蘇霍伊設計局開始研製全新的制空型戰鬥機蘇-27。
原型機於1977年5月20日首次試飛,1984年投入使用。蘇-27的出色性能使其成為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中的佼佼者。
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霍伊設計局又開始研製蘇-35、蘇-37等性能優秀的新型戰鬥機。
著名的米格飛機的誕生地就是著名的米高揚實驗飛機設計局。它是由前蘇聯著名飛機設計師米高揚和格里維奇共同領導的,因而設計局的飛機分別以他們二人名字的字首命名為“米格”飛機。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米格飛機發揮了重大作用。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米格飛機擊落了大量德國飛機。據統計,在全部被擊落的952架德機中,有683架是被米格飛機擊落的。
二戰期間,米高揚設計局共設計並試製了14種飛機。二戰後期,米高揚設計局開始向研製噴氣戰鬥機過渡,先後研製了著名的米格-15和米格-17噴氣式戰鬥機。
米高揚設計局在超音速時代也走在世界前列。米格-19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超音速戰鬥機,它的生產量較大,在五六十年代是前蘇聯和東歐及中國的主力前線戰鬥機。
在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研製中,米高揚設計局設計了米格-21戰鬥機。有的國家仿製了該型機,稱為殲7,一直是主力戰鬥機。
1964年米高揚設計局開始設計變後掠翼戰鬥機米格-23,後來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米格-27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