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俄在外高加索“大博弈”
送交者: ranch 2002年05月03日15:04: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俄在外高加索“大博弈”

駐外高記者 關健斌

  “大博弈”一詞源遠流長,該詞最初是指19世紀沙皇俄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為爭奪亞洲腹地控制權的殊死較量。當時英國已經把印度納入
版圖,俄國則在遠東和蒙古擴張。伊朗和阿富汗遂成為兩大強國勢力範圍衝突的焦點。這場極為激烈的大博弈歷時一個世紀,對弈雙方各種
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而隨着國際形勢的發展,現在這個詞又成了大國爭奪的新名詞。  

來到外高加索地區工作快一年了,記者發現,無論是外高3國的政府官員、政府智囊人員、國際關係學者,還是各國駐3國的大使在談及該地
區的形勢時總是喜歡用“大博弈”這個詞,好像只有這個詞才能準確地描繪出外高地區的國際關係局勢。  

4月4日出版的美國《新周刊》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大博弈”中的下一步》文章,文章指出,這段時間以來,每過幾個月就會出現一些新
的跡象,這些跡象表明“旨在控制裏海地區”的“大博弈”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或者說是“更為危險的”階段。文章分析,歷史的確有驚
人的相似之處,只是現代版的“大博弈”較19世紀出現了一些新內容。現在的“大博弈”中,沒有一個人會輕易言敗,而且現在就做出誰勝
認負的結論還為時過早。《“大博弈”中的下一步》的作者認為,美國進入格魯吉亞的目的根本不在於本·拉登,而是“項莊舞劍意在沛
公”。

攤開世界地圖,沿着歐洲巴爾幹半島到中東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然後到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再至伊朗、阿富汗,隨後折向西北,經裏海
兩岸前蘇聯境內諸國至土耳其劃一個大圈。這就是國際大博弈的主戰場。這裡似乎理應格外的繁榮富庶:這裡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天然
氣儲備、最大的內陸湖裡海;這裡是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裡經過;這裡是世界主要文明的交匯地,耶路撒冷是
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城,巴格達曾經是古巴比倫和阿拉伯帝國的都城。但這塊土地卻仿佛受到了詛咒一般。尤其是自從
這裡發掘出了黑色的金子之後,各大強國的冒險家們便雲集此間,勾心鬥角。他們帶走的是財富,留下的是戰火、饑荒、哭泣、流浪、葬
禮,還有不滅的仇恨……  

裏海地區作為這個主戰場的分戰場,自蘇聯解體以後,這裡的日子就始終沒有消停過:裏海法律地位的劃分、裏海資源的外運路線、納卡沖
突、阿布哈茲問題、南奧賽梯問題、亞土歷史問題等等。“9·11”後,美國利用這個“塞翁失馬”的機會,實現了在中亞的軍事存在。此
後,美國又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外高地區,加快了與外高各國的軍事合作。2月底,格美的軍事合作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美國以反恐
為名幫助格魯吉亞培訓軍隊,按照北約的標準建軍。為了答謝阿塞拜疆在反恐方面對美國的支持,美國又暫時中止了“907修正案”,開始
向阿塞拜疆源源不斷地派軍事代表團,商討軍事合作事宜。近日,被視為俄羅斯在外高地區惟一盟友的亞美尼亞也表示將參加今年夏天在格
魯吉亞舉行的北約軍事演習,並表示願意與美進行軍事合作。  

面對着美國的“咄咄逼人”之勢,普京卻表現出了“出乎意料”的大度和忍耐。有人說,現在的國際關係中已經很難再分出明確的勝者和敗
者了。也有人認為,俄美在當今的中亞和外高地區的勢力範圍已不再“涇渭分明”了。還有人認為,俄羅斯戰術上的讓步實際上是為了戰略
上的進攻贏得時間。然而,無論如何分析,俄美在這個地區的較量是不會結束的,而誰能夠成為這場“大博弈”的最終勝者,也不是一個簡
單的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2年4月08日

美軍事力量迅速滲透到整個中亞


本月26日至2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先後對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4國進行了短暫的訪問,與4國領導人
就國際反恐怖軍事行動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並視察了駐中亞地區的美軍部隊。

拉姆斯菲爾德此行的真實意圖可以從他26日視察駐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國際機場的美軍部隊時所講的一番話中看出。他說,我們面對的是恐
怖惡魔的威脅,這種威脅不僅來自阿富汗,也來自阿富汗以外的地方,因而駐中亞美軍必須根據形勢的需要作好長期作戰的準備。這就是
說,美國不僅將在中亞長期保持軍事存在,而且是“需駐紮多久,就駐紮多久”。

這還不夠,拉姆斯菲爾德還要拓寬美國在中亞地區軍事存在的範圍。本月中旬以來,駐紮在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機場的美、法等國的戰鬥機
開始直接參與美國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這樣一來,瑪納斯機場原定的外國駐軍作為美國反恐行動的後勤基地和對阿富汗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的中轉站的職能就被改變了。對此,吉爾吉斯斯坦政府予以默認,並多次表示願意延長美軍原定一年的駐紮期限。作為回報,拉姆斯菲爾德
宣布,美國將大幅度增加對吉爾吉斯斯坦的軍事和技術援助,並全面發展雙方之間在經濟、軍事、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拉姆斯菲爾德還對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大力遊說,並頗有成效。現在,哈薩克斯坦方面已同意美國及其盟國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哈南部阿
拉木圖等3個機場,從而為美國軍事力量進入哈薩克斯坦敞開了大門。而土庫曼斯坦也同意美軍使用其領空的要求。至此,美國的軍事力量
已滲透到了整個中亞地區。

安撫阿富汗臨時政府也是拉姆斯菲爾德此次中亞之行的目的之一。此前,阿臨時政府多次要求美國介入阿國際維和行動並擴大維和部隊行動
範圍,美國都予以拒絕,這使阿臨時政府深為不滿。作為補償,拉姆斯菲爾德在與阿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會談後宣布,美國將於下月開始
協助阿富汗組建和培訓一支正規部隊。目前布什總統正就此事爭取國會的支持,以獲得更多的資金來開展這項工作。

自國際反恐怖戰爭打響以來,美國向中亞地區派遣了大批的軍事人員。目前,除在阿富汗駐有約7000名美軍士兵以外,駐中亞吉爾吉斯斯坦
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美軍人數也已接近3000人,近日還將有所增加。

分析人士認為,拉姆斯菲爾德此次中亞之行是美國為鞏固和擴大其在中亞地區軍事存在實施的又一重大舉措。(夏勇敏)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2年4月30日
裏海國家因石油黑了臉

駐外高加索記者 關健斌

  日前,伊朗和阿塞拜疆因裏海問題弄得關繫緊張:7月23日,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和英國BP石油公司共同租用了“地球物理—3”和
“阿利夫”考察船對位於裏海南部的“阿洛夫”、“沙爾格”、“阿拉茲”區塊進行石油勘探。當日13時42分,伊朗空軍飛機進入裏海阿塞
拜疆南部領空,並在進行石油勘探的阿方“地球物理—3”和“阿利夫”考察船上空盤旋了近兩個小時。當地時間晚8時10分,伊朗海軍的軍
艦逼近“地球物理—3”考察船,要求該考察船儘快離開此海域。伊方表示,阿考察船如不執行此要求,伊方將採取武力措施。在此情況
下,阿方兩艘考察離開考察海域,返回巴港。阿方認為,伊朗此舉“嚴重違反了國際準則”,對此提出抗議,並等待伊朗儘快對此事做出解
釋。在抗議的照會中,阿方稱,伊方的行為帶有“侵略性質”,此事發生在阿總統阿利耶夫8月份訪伊之前,嚴重影響了兩國關係,是兩國
關係史上“最嚴重的事件”。  

裏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儲量估計近1500-2000億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有70億-100億噸,僅次於海灣地區,被認為是21
世紀的“第二個波斯灣”,其中60~70%的石油集中在靠近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的裏海大陸架。隨着裏海資源不斷被發現,世界各大石油
公司也趨之若鶩,形成了一股“裏海淘金熱”。  

1917年,裏海沿岸只有蘇俄(蘇聯前身)和波斯(伊朗前身)兩個國家。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裏海沿岸國家一夜之間由兩個增至5個,
裏海的法律地位和歸屬問題隨之而生。裏海沿岸的5個國家中,伊朗擁有裏海長達1200公里的整個南岸,阿塞拜疆擁有裏海西岸的一半,西
岸的另一半以及北岸的大半屬於俄羅斯,東岸屬於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伊朗和俄羅斯控制着裏海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通道。由於裏海
沿岸各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國家利益和發展戰略不同,它們對裏海地位和水域劃分的立場和主張也各不相同,又由於各種國際勢力相繼介入
中亞,競相爭奪勢力範圍,裏海石油資源便成了一個複雜問題,裏海劃分爭端的實質也就是裏海的資源之爭。  

近年來,關於裏海地位的談判是一輪接着一輪、一場接着一場、一地接着一地,談判的級別從專家級到外長級,甚至到了元首級,但各方仍
然沒有能夠談出個“讓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來”。  

目前,除伊朗之外,俄羅斯同其餘幾個國家的意見基本一致,即對裏海按照各國海岸線的長短,按比例對裏海進行劃分。而伊朗則反對這種
劃分方案,稱照此劃分它只能得到13%的份額(實際上,按原來蘇伊條約,伊朗目前也只有12%的份額)。伊朗堅持裏海應按照沿岸5國各
擁有20%的份額的方法平均劃分。  

為了最終解決裏海的地位問題,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曾提議在土庫曼巴什舉行裏海5國元首高峰會,希望久拖未決的裏海法律地位問題
有望在此次峰會上得到解決。但是會期一推再推,目前此峰會初步定於在10月召開。然而,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決不會如此
輕而易舉,圍繞裏海的爭吵還將長期持續下去。


《中國青年報》 2001年7月31日
裏海跨國石油必爭地

正弘


 法國《回聲報》上月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說:“很多石油公司都期待着阿富汗局勢能穩定下來,以啟動它們打開中亞通道的計劃,因為這裡
被視為世界第三大油田,有些人把它稱為21世紀的‘絲綢之路’”。

阿富汗將來是不是會成為連接中亞油田和外部世界的“絲綢之路”,這裡暫且不表,但中亞特別是裏海地區的石油發展前景,的確是令西方
各大石油跨國企業誰也不敢忽視。市場觀察家們說,未來幾年,西方大石油公司將把近千億美元資金投向能源領域,這些公司包括英國石油
(BP)、殼牌、埃克森-美孚、道達爾菲納埃爾夫、謝夫隆、德士古、菲利普斯、西方石油和大陸石油公司等。而裏海,將是這些大公司投
資的重點地區之一。

裏海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位於中亞、外高加索和伊朗之間。該地區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據美國人估算,裏海地區的石油儲量在
200億到2000億桶之間。歐洲人比較謹慎,他們提出的數字是500億到1000億桶。許多人認為,這裡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第二個波斯灣”。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也認為這一地區的石油開發潛力,跟科威特或伊朗這樣的海灣富油國家不相上下。

蘇聯解體後,裏海國家由2個(蘇聯、伊朗)變成5個(增加了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庫曼斯坦)。10年來,裏海因為石油的緣故,成為
國際資本激烈競爭的舞台。目前在裏海地區,主要的在建和計劃中項目,涉及的投資金額多以數億到數十億美元計,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西
方各大跨國石油公司,國際資本成為裏海油氣資源開發名副其實的主角。這些跨國企業參與的項目,包括阿塞拜疆國際石油公司的阿采里和
奇拉格等油田的勘探開發項目、裏海國際石油公司的卡拉巴赫構造勘探開發項目、阿塞拜疆的沙阿德尼茲遠景區勘探開發項目、北阿普歇倫
石油公司的DAN-ULDUZU和艾什拉菲遠景區勘探開採項目、哈薩克斯坦開發裏海大陸架6000平方公里產油區項目、以及巴傑管線資助集團和
裏海管道集團的輸油管道鋪設項目,等等。

在參與裏海油氣資源開發的跨國石油巨頭當中,BP、謝夫隆-德士古、阿莫科、加州聯合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伊
藤忠(日本)、殼牌、道達爾(法國)等老牌石油集團最為活躍。在很多項目中,這些公司都是以主要作業者甚至唯一作業者的身份發揮作
用,在項目中的出資份額也在20%以上。這些國際石油跨國企業,都不惜重金投入了它們在中東等地開發海底油田時掌握的技術和巨額資
本,希望早日挖出在裏海下面沉睡的“黑金”。

對裏海沿岸各國來說,如何吸引國際石油資本並獲得投資,是事關成敗的大事。阿塞拜疆獨立以來,在21個地區引入了外國資本,希望重現
一個世紀前的輝煌(當時它的原油產量占世界一半)。在阿塞拜疆的主要油田,國際石油資本中的阿莫科石油公司是開發的主力。另外,殼
牌公司計劃未來幾年內,把在俄羅斯的投資增加50億美元,用於開展石油合作項目,其中裏海資源是合作的重點目標之一。自蘇聯解體以
來,謝夫隆-德士古和BP等跨國石油公司,也各自花了上億美元,勘探開發包括裏海在內的俄石油資源。哈薩克斯坦1993年獨立後,政府把
田吉茲油田的作業交給了美國大型石油巨頭謝夫隆公司。同年,其他6家歐美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北裏海11萬平方公里的水域,進行了世
界上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預備調查。

最近兩年,全世界發現了17個大油田,其中兩個大油田位於裏海地區,一個是阿塞拜疆的沙阿德尼茲油田,另一個是哈薩克斯坦的卡沙甘油
田。美國、挪威、法國和日本的石油巨頭們,已經為開發阿塞拜疆的油田而搶破了腦袋。而去年在裏海附近意外發現的卡沙甘油田,更使石
油跨國公司們爭得你死我活,因為根據對儲量的預測,卡沙甘有可能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油田之一,僅次於排在第一位的沙特阿拉伯蓋瓦爾
油田,而與科威特的布爾甘油田相併列。

中亞是個局勢極其錯綜複雜的地區,但西方公司為那裡的石油已經投入了大約上百億美元。裏海油田是世界第三大油田,其儲油量僅次於海
灣和西伯利亞,裏海石油可以銷往歐洲市場,以及消費量日增的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場。

《市場報》 (2001年12月03日第三版)
伊朗反對單方面解決裏海資源分配問題


新華網德黑蘭12月1日電(記者 姜顯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瑟費1日在此間重申,伊朗主張裏海沿岸5國就裡海資源分配問題達成一項
全面解決辦法,堅決反對某兩個國家單方面就此達成雙邊協議。

據報道,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兩個裡海沿岸國11月30日宣布,兩國總統計劃近期簽署劃分裏海資源的雙邊協議。29日,俄羅斯總統
普京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也在莫斯科宣布就劃分裏海資源問題取得重要進展,為簽署雙邊協議鋪平了道路。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阿瑟費的話說,單方面達成雙邊協議無助於解決裏海資源劃分問題,只能拖延達成一項全面解決辦法。他指
出,裏海沿岸5國副外長正在就達成全面解決方案進行談判,各國應避免在此問題上採取單方面或挑釁性行動。

阿瑟費重申,伊朗堅持按照伊朗1921年和1942年與前蘇聯達成的協議為基礎解決裏海資源劃分問題,並願意就此與其他各國進行協
商。

裏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蘊藏量估計僅次于波斯灣和西伯利亞。多年來,裏海沿岸5國伊朗、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和土
庫曼斯坦一直在探討裏海油氣資源分配問題。伊朗主張5國按20%的份額均攤,反對阿塞拜疆等國要求按各國的裏海海岸線長短劃分油氣
資源的方案,因為那樣劃分伊朗所得份額要少得多。由於意見分歧不能彌合,5國曾在今年6月的一次副外長級會議上達成一致,即在分配
方案沒有最後敲定的情況下,各國不允許單方面或雙邊性開發裏海資源。


新華網 2001年12月02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