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灣軍方主力戰機IDF雷達的真實水平
送交者: 唱衰台灣 2002年05月08日16:56:5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關於IDF,我對TC-2比較有興趣!看到一堆吹牛的數據,哭笑不得。IDF的TC2和GD53的能力已經被無限制的誇張了,就如同台灣媒體上的雄3一樣,變成重1500kg,低空極限速度2馬赫,射程500km的宇宙怪物一樣。很懷疑跟這種人講雷達原理,飛行器飛行的物理限制的效果。忍不住又要暈, 從技術和實戰角度講,我認為台灣某些資料講TC-2在大於100千米處擊落兩架“逃逸”(表示應該是尾追攻擊)的超音速靶機(是否指正以超音速逃逸?)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導彈的剩餘能量問題。在經過一定距離的飛行之後,導彈必須有足夠的剩餘能量來做機動動作(因為此時阻力很大,燃料消耗率相對很高),否則導彈根本無力擊中目標。正因為如此,為了確保命中率,BVR空戰一般都只能在50千米以內進行,記得有次實戰中美國首次以AIM-120在25千米距離擊中目標還曾經引起轟動。 先進BVR空空導彈,通常將採用先進的控制系統,在飛行過程中對使用的能量進行精確控制,以確保足夠的剩餘能量,同時使用固沖發動機加大射程,再結合火力控制技術的進步,就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進行BVR攻擊,但是這兩點TC-2是做不到的! 還有,現代先進BVR空空導彈,能夠進行BVR攻擊的發射後鎖定,並能在飛行中通過接收數據指令轉移目標(不知TC-2是否進行過這種測試?),還能夠以發射前鎖定(依靠飛機雷達或者導引頭本身)進行格鬥;主動雷達之外具有末段干擾源尋的能力;能夠僅僅通過彈載軟件的升級獲得性能的提升。我很希望知道TC-2是否有這些能力?
  
  我現在的判斷是:絕不相信TC-2能在實戰條件下擁有100千米的攻擊距離。聽說過能量機動性的說法嗎?維持能量持續機動的前提是足夠好的發動機,特別是IDF這種氣動布局的飛機,發動機不行會嚴重降低其亞音速範圍內的機動性能。看到一堆吹牛的數據,哭笑不得。TC2和GD53的能力已經被無限制的誇張了,就如同台灣媒體上的雄3一樣,變成重1500kg,低空極限速度2馬赫,射程500km的宇宙怪物一樣。很懷疑跟這種人講雷達原理,飛行器飛行的物理限制的效果。忍不住又要暈。僅聊聊脈衝多普勒雷達的作用距離吧。 多普勒雷達的作用距離和什麼有關?一般來說經典雷達理論告訴我們,雷達的作用距離的4次方和雷達脈衝的發射功率、天線增益的平方、雷達工作波長的平方和目標的RCS成正比,與雷達工作溫度、系統噪聲係數、接收信號噪聲帶寬、正反比。對於脈衝多普勒雷達,雷達作用距離不但和脈衝功率有關,還和雷達的平均功率成正比,與脈衝寬度和脈衝重複周期有關。

  根據公開資料中GD53的一些數據,在部分條件恆定的前提下,GD53雷達的作用距離主要可以通過與其他同類型的先進雷達的輸出功率的橫向比較來得出近似的值。看看GD53雷達輸出功率和PG66,APG68, RDY相比。

  雷達   最大峰值功率   平均功率 
  GD53  <4KW(標準3.6KW)  160-200W
   APG66    4KW      200-250W
   APG68    8KW       300W
   RDY     12KW       500w

  從上表可知 GD53雷達的作用距離不一定能比早期APG66大。

  對於早期機載多普勒雷達來說,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可能採用的雷達天線增益,和元件的品質的好壞有所差異,系統噪音會比較大(但一般也就是20%左右的差別),所以可以認為GD53的作用距離和早期APG66相近,或略超,遠不如APG68(APG68在使用多種技術後並大幅度提高雷達的功率之後,號稱探測距離增加74%----這個數字有水分:比較的項目和比較的條件不同),更別說和幻影2000-5的RDY比了。

  雷達的平均探測距離、最大的探測距離和跟蹤距離的指標是不同的。通常來說機載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目標的最大發現距離。跟蹤距離是指用於制導半主動雷達的機載連續波照射器或其它近似連續波目標指向的連續照射方式的作用距離,從GD53不具備制導半主動彈上來看,GD53缺乏連續波的照射器,也沒有很好的HPRF的脈衝壓縮測距能力(APG68 APG66改進型都取消連續波照射器而採用准連續波的HPRF進行半主動彈制導),可以說GD53是並非有完整性能和功能的全波形脈衝多普勒機載雷達(遠比不上APG66改的V2)。

  GD53的TWS(邊掃邊跟)模式。對於TWS模式來說,他所說的跟蹤和雷達的跟蹤距離不是一回事,他是通過獲得的目標信息,預測目標下次出現的位置,如果預測的位置與第二次實際出現重合,就確認這個目標不是虛假目標。

  根據網上的說法,新的GD53雷達(APG67F)採用了新的雷達天線,和APG66V3的火控雷達中央處理數據機,GD53的探測性能能獲得的極大的增長嗎?不一定,新雷達天線提高的天線增益有限(主要是天線直徑太小-PS這裡我還需要查資料),而LPRF,MPRF,HPRF模式的限制是公開的,而GD53不具備HPRF的准連續波照射能力,就說明GD53的中央任務計算機的能力的提高並不是用來增加雷達的信號處理能力的。 因為HPRF能制導半主動彈主要是通過脈衝壓縮提高了HPRF在測距方面的精度而這需要大量的信號處理能力。如果新的計算機提高了雷達的信號處理能力,GD53雷達是完全可以做到半主動彈制導的。

  TWS是什麼?台灣BBS上面的一些說法可謂笑煞人了。首先TWS模式下不容易被對方截獲的原因是TWS工作方式下,每次只對一個目標發射幾個雷達脈衝,之後雷達就掃描其它空域了,由於早期雷達告警器只對連續的脈衝信號報警,所以才不會對TWS模式敏感(10年前的東西),而不是因為TWS的功率低(實際也低不下來,一低探測距離就小),現在的機載雷達告警器,有很大的儲存和分析告警能力,比如航展公開出口國產某雷達告警器就具備同時接受儲存分析16 種雷達信號,並根據雷達信號參數,從最少100種雷達信號中比對出雷達的型號並採取相應措施。這裡還要說明一下TWS的方式原理,TWS是按一定軌跡連續掃描某個空域,記錄下所有可疑目標的位置,然後進行預測,計算出下一次同時掃描這個區域時目標出現的位置,如果下一次掃描同一區域內的目標,目標所在位置和先前預測的位置相符,就確定此為可疑目標,這種比較至少要進行3-4次,方能確認目標的存在(否則就是虛警),而根據TWS掃描的區域範圍不同,和雷達天線的液壓萬象輪的性能極限,TWS對於同一目標區域內的目標掃描時間間隔一般在幾秒到幾十秒之間。在雷達最大探測距離上TWS一般最大隻探測幾度,高低一行(GD53的模式),所以說雷達在最大探測距離上TWS只能跟蹤密集編隊飛行的目標,而不具備實際意義上的多目標探測能力。目前的機載多普勒雷達,水平方向上掃描一行可以達到5-10度/s(看發射的波束寬度)而上下一行至少需要1秒,所以GD53在最大射程上搜索周期在3-5秒(相對速度600M/s的話,兩個目標距離縮小3KM,雷達至少要做3 次檢測才能確認目標,也就是說等最遠距離TWS模式下確認了目標,目標也飛近了9km)。而這時根據GD53雷達性能和其他雷達的比較換算可以得出,GD-53此時的雷達模式也該進入40度左右的上下2-4行的進一步搜索了,在這個模式下由於TWS的搜索範圍擴大,TWS掃描周期迅速增加,掃描周期可達到10-20秒。在這個範圍內目標很容易丟失,如幻影2000-5的蛇行機動飛行,會導致TWS預測模式失效無法計算出下一個目標的出現點,目標信號就會被當成虛警過濾掉,除非TWS的刷新周期很短,而且必須進行足夠多次數的成功預報,這隻有機載電子相控陣火控雷達才能做到,而且通常對於這種機動飛行的確認也到達了近最大跟蹤距離的1/2-2/3的地方。另外國外發展的超高速雷達掃描裝置勉強也行(如加拿大那種玩不起機載相控陣的國家)。而很多技術GD53根本就沒有條件採用,所謂92km處跟蹤所謂低空高速急轉彎的靶機(原文好像這麼說的)的說法存屬扯談,除非台灣GD53雷達打破了地球文明的技術 極限,達到外星科技的水平,否則絕不可能。台灣某些資料的可信性低到極點,從下雨會澆滅的火箭發動機到雄3的宇宙科技水平(按雄3目前的報道來看,雄三所採用的技術一定來自外星,連美國人都遠遠不如),無一不是頂極笑話。

  台灣某些資料的可信性低到極點,從下雨會澆滅的火箭發動機到雄3的宇宙科技水平(按雄3目前的報道來看,雄三所採用的技術一定來自外星,連美國人都遠遠不如),無一不是頂極笑話。

  還有那個用IFF敵我識別器去獲取對方方位和速度的“神話”簡直可笑到極點。如果說IDF整合了各種傳感器(雷達,紅外,雷達告警器,敵我識別器)來實現對目標的被動探測定位,我或許還覺得可信(國內外都在發展這個技術)。但說道利用IFF敵我識別器實現雷達的跟蹤定位,甚至直接讓導彈截獲這個信息進行制導。根本就是胡鬧。敵我識別器是在1090MHz和1030MHz上用固定頻率,將信息編碼加密後發送。本身的工作原理和機載多普勒雷達相差10萬8千里。說用無線電偵尋器進行大致的定位測距(因為飛機是移動的,只要時間足夠,就可以實現3點定位)還可能,但是要為火控系統提供精確的坐標判斷是不可能的。另外敵我識別器頻率單一,發射功率相對大,也是對方偵察定位干擾欺騙的主要目標之一。聽HF3的話來看台軍IDF還真打算開着敵我識別器一路過來讓我們做靶子打,幾乎要笑痛我的肚皮(敵我識別器功率可以從幾十W到200W,絕對是好靶子,其信號比機載跳頻短波電台的信號還容易被截獲定位)。敵我識別器關鍵在信息加密,如果敵機沒有密碼無法解密內容進行加密的回答,就可以判斷是攻擊目標,敵我識別信號強度就是要讓己方可以在強幹擾下可以順利接收數據,所以才採用頻率固定和大發射功率,但是總開着敵我識別也導致自己容易被發現,成為對方的活靶,因為對方只要開着無線電偵察器,就可以發現這隻呱呱叫的大烏鴉(被動探測-這玩藝J-8,Su27,J-10都有)。 台灣的IDF才是廢物,電傳操縱系是美國制,GD-53雷達是美國制的AN/APG-67加上些AN/APG66元件,發動機出力小的可笑,二具總推力還沒有人家一具出力大。且IDF的發動機自製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二,台灣說是自製的機載TC-2中程空空導彈制導頭元件是日本制,AN/APX-111/3 AIFF也是美制……而且大多的人都不知 : IDF的GD-53雷達只能同時打擊2個目標。

  IDF早已過時還自以為有多先進。台毒犬自大又無知. 可憐!滑稽!可笑之至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