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陳水扁又闖了個大禍
送交者: 蔡逸儒 2006年05月08日15:10: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對陳水扁這次過境外交受阻一事,台灣民眾真是不知該哭還是要笑。應該哀矜勿喜、感同身受的加入戰局,把美國、中國痛罵一番,還是看笑話式地嘲諷一番,說這是陳水扁自作自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坦白說,陳水扁這次出訪到底要到哪兩個國家(一個是巴拉圭、一個是哥斯達黎加),台灣民眾未必搞得清楚,反而是他被美國拒絕在紐約和舊金山過境,成了大家觀注的焦點。他這次真是捅了個大馬蜂窩,後悔不已。

  從台灣外交部蒼白無力的辯解之詞來看,我們真的只能說是民進黨政府自取其辱、咎由自取,結果卻還要台灣人民一起陪着丟臉,這真是最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

過度消費了美國的善意

  現在不只是全台媒體及民意代表緊追這個問題不放,連國際通訊社也跟着大幅報道。這次我們倒要看看,究竟陳水扁及其政府還能找出什麼歪理,來胡打爛纏,自我解嘲一番。外交部長黃志芳說,台灣雖不滿意,但也不願意為難美國友人,台灣理解美國的苦衷,相信此事不會成為慣例。

  其實,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你台灣不滿意又能如何,難道台灣還真能為難美國不成?台灣不理解又能如何?即使此次陳水扁過境不會成為慣例,但這總是個先例。先例一開,難保美國下次不再如法炮製。

  為了表達不滿,陳水扁繞道中東前往中南美。顯然他還是有台灣政局的考量,如果他就此咽下這口鳥氣,我看他在台灣也別玩了。不過,他大概也不敢完全激怒美國,否則下次恐怕也別再想過境美國,所以他回程多半還是會乖乖路過阿拉斯加。或許這是不得已中相對較好的選擇。好歹民進黨也得學着點“損害控管”,不要再讓事態繼續惡化下去。

  台灣外交部強調,這不算是一次外交挫敗,而是北京打壓的結果,絕對與陳水扁年初的終統舉動毫無關係。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只是阿Q精神的發揚光大,如果陳水扁被布什總統硬生生地甩了個大耳光,台北還要說這不是一場外交災難,真是其誰能信?如果說這又是中國打壓所致,台灣百姓果真還這麼好騙?

  大家都知道,陳水扁是過度消費了美國的善意,遙想當年布什是多麼支持台灣,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還說,布什是台灣的守護天使。布什本人也曾一度表示,美國將竭盡所能保護台灣。短短幾年,台灣把美、台關係玩成不進反退。如果還說不是外交失敗,那就真是睜眼說瞎話,簡直無恥、可笑到了極點。

外交部門疲於奔命

  過去,我們就曾說過,終統效應還沒過去。布什愛恨分明的個性,對陳水扁軟硬不吃,好言相勸不理的舉動早就記在心裡。大家想必對2003年台灣公投綁大選的事件記憶猶新,這次陳水扁又來了個終統風波,即使這次布什的決定有補償胡錦濤白宮受窘及伊朗核武的考量,但想必布什這次是逮到了機會,好好修理了陳水扁一番。

  講起來,這是陳水扁自己及民進黨政府丟臉,與台灣人民無關。台灣民眾委實犯不着因為這個爛政府及領導人的言行而感到受辱,而且美國的舉動並非針對台灣人民而來。未來,只要陳水扁不在其位,或是中國對台灣有非理性舉動,或美國基於國家利益考量,美台關係也不是不會再回到原點。

  其實,外交就是外交。台北這些年盡搞些小動作,當然有些是迫於無奈,中國的打壓也是個原因,北京也不是沒有檢討的必要。但台北從度假外交到過境外交把正事都給玩忘了,本末倒置、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使得外交從業人員真是疲於奔命。這次陳水扁過境美國受挫,看來又有官員得為他的錯誤付出代價。台北駐美代表將成代罪羔羊之說,目前已經甚囂塵上。

  歸根究底,一切都是為人、主政的誠信問題。陳水扁總是濫用別人的理性、善意,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都從國內政治角度出發,以為只要搞搞權謀,玩玩詭計,風暴總會過去。衝突、妥協、進步的結果只成就了他自己和民進黨,難到天下人都是呆子和傻子,任其玩弄而不自知?

  過去的公投和兩顆子彈,現在的終統與修憲都是例子。此番行前,台北還試圖釋放假消息,想要逼使美國就範,結果終於惹毛了老美。被迫吞下苦果不說,居然還想裹脅台灣民眾,陪他一同生氣。這真是天理何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九二共識個人的一點認識
2005: 台灣問題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一定是
2004: 5月8日,一個新國恥日,誰竟敢忘記?
2004: 烈士的生命和鮮血價值何在?
2003: 高科技“泡沫”與“新經濟帝國”
2003: 老蔣和老毛下過的一盤棋
2002: 我由衷地尊重這一天
2002: 中國的經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