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宿敵的主力戰機比拼! |
送交者: 崑崙鷹 2002年05月10日18:57:5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比較特別的是印度航空工業。到1970年印度政府才開始組建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HAL)對付巴基斯坦空軍的F-16AB,開始生產米格-2327戰鬥攻擊機,並準備仿製先進的米格-29。然而受國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等原因,直到1996年才建立一飛機總裝廠。不過最新的消息顯示,該計劃因為種種原因而擱淺。目前印度本國供應軍機零配件的水準僅為20%左右,使印度空軍的飛行部隊飽受短缺零件之苦。為了改變這種長期依靠外援的情況,印度政府自1983年委託HAL為印度空軍發展一種輕型纏鬥戰鬥機(LCA),經過12年的漫長發展,終於在1995年11月推出首架驗證機。 日本F-2,印度LCA與中國殲-10的比較: 這三種戰機雖然幾乎是同時發展的,但由於各自的國情與需求不同,同時技術層次與作戰效能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在這三種戰鬥機中以F-2的技術最為先進,其中以日本獨立發展的飛控軟件和機載相位控制陣列雷達技術最具震撼。而在機體製造上所採用的碳系複合材料和機翼機體複合一體成型技術更開創了飛機製造史的先河。但在美國的陰影下,該機的發展前途甚為黯淡。 雖然日本政府已將首批12架F-2的生產經費列入1996年度預算,其中9架定於1999年進入航空自衛隊服役。但截止目前為止,仍未得到日美雙方達成協議的消息。看來除非雙方能及時簽定F-2製造許可與技術支援協議,否則在1999年首架F-2的移交也成為泡影。特別在日本戰敗國背景的關係下,不但不允許武器出口,連國內裝備的數量也因為自衛隊規模的原因而被限制在130架以內,而且F-2的單價竟然高達8,250萬美元,幾乎與美國的F-22同樣價格,但其作戰效能僅為後者的60%。如此天價就連財大氣粗的日本也深感吃力。 從綜合性能上來看,F-10戰機在總體戰力上與日本的F-2大體相當,但價格只有F-2的15,甚至低於F-16CD。這與中國的物價水準以及人工費用較低有關,據估計F-10的生產價格在1,200萬至2,000萬美元左右。 目前中國空軍的數千架F-6,F-7戰機已進入退役期,保守的估計中國空海軍部隊對F-10的需求至少在1,000至1,200架左右(由於殲-11/蘇-27SMK)生產線已在瀋陽開始運作,計劃量產180-200架。而且中國已於1996年底與俄羅斯簽定了繼續引進50-60架蘇-30MK-2,並在商討繼續引進150-170架蘇-3537的具體事宜。因此F-10的量產數量已降至500架-700架左右)。同時作為世界排名前5位的軍火銷售大國,這種超級廉價的先進戰機將依靠優秀的性能和令人心動的價格成功進入那些原先裝備有殲-7,米格-2123,幻影3和F-5EF戰機的第三世界國家。而在世界軍品銷售市場上,除了原先的M9,M11這類高科技產品外,又將出現一種印着“中國製造”的搶手貨。 而印度的LCA將是最不確定的一種,首先印度空軍只需要200架新戰鬥機,但就目前估算飛機的單價已達到2,200萬美元,與飛機的性能不成正比。甚至趕不上已在印度服役多年的幻象2000和米-29,同時飛機的最大平飛速度只有1.6馬赫,是目前發展中的戰鬥機中最低的。目前飛機的生產進度已經嚴重落,現在最樂觀的估計,LCA正式服役最早也要到2005年。目前印度空軍已經決定著手改進125架米-21,將在未來3年內陸續改進完畢,並要服役至2015年。屆時,其老對手巴基斯坦可是裝備了中國產殲-10及FC-1,印度又有何空優而言? 軍用飛機是一種尖端的高科技產品,技術涉及面相當之廣,在這一領域除了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外,還要具備相當的工業基礎。 隨著高性能戰機的開發,對亞太上空乃至整個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爭奪已經在中國與日本之間展開。F-2戰機的研製成功使日本軍方和國防工業部門大為歡欣鼓舞,日本防衛廳已經證實正在展開其下一代戰鬥機FI-X的研製計劃,據稱這種具有匿蹤特性的超級戰鬥機將在2010年以前儲備日本航空自衛隊。知情者表示在日本國內這種戰鬥機被稱為"新零式"計劃,看來多少是想藉着這種MADE IN JAPAN的高性能戰機重現當年大日本皇軍的威風。最近的釣魚島事件表明羽毛尚未豐滿的日本已按耐不住其擴張的野心,再加上每年超過500億美金的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相信不久自衛隊就將成為歷史名詞,而"日本軍"呼之欲出。 但與1930年代的勢態所不同的是,中國在殲-10戰機研製獲得成功後,配合已展開的十一號工程(仿製蘇-27),將使中國的空中武力達到前所未有顛峰狀態,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軍隊長期以來"兩頭粗,中間細"(核武,常規軍力強,高科技兵種弱)的尷尬局面。可預見未來誰成為藍天的主人,誰就成為真正的強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