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走進印度——如何認識、了解、研究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度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06月09日12:00: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吳永年:走進印度——如何認識、了解、研究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度


500


對在印度發生的任何有關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外交、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的人與事,要有一個正確清醒的認識、判斷和處理,實屬不易。那種不經艱苦深入調研,就作出主觀臆斷式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後患無窮。

印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們又該如何認識、了解一個真實的印度,進而去研究印度呢?

筆者自北京大學始學印地語、走上學習研究南亞問題和印度學之路後,迄今已有40多年。有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悟與大家分享請教,以便共同加深對印度的認識與了解,為中印友好關係的發展服務。

“看不透”“沒治了”“有味道”

首先,要了解、認識、研究印度,須走進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印度次大陸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繁榮作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今日印度的快速崛起令世界矚目,這個曾受英國殖民者殘酷統治200餘年的國家,如今在印度人民的奮發努力下,似一個巨人屹立在東方,它向全世界宣布,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人們也不難看到,印度進入21世紀以來,GDP年增長率平均在7%至8%,有些年份甚至達到9%以上。現在,印度不但成為亞洲經濟的發動機,也給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5000年文明積累下來的深厚文化底蘊,其不可替代的先進性,將為21世紀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現代印度複雜多變的亂象,使人迷惑不解,又疑慮重重。它的多元文化和繁雜的宗教教派及種姓間的矛盾、問題和惡鬥,使人對印度的認識與了解甚是艱難。印度社會強烈的反差令人驚訝:先進與落後,科學與愚昩,民主和守舊,巨富與赤貧,禁慾與縱慾,暴力和非暴力,人口與計劃生育,聖潔與骯髒,博愛與殺生幾乎同時存在。曾有三個外國人在印度考察週遊了一年後相聚,留下三句話引人深思:“看不透”“沒治了”“有味道”。

“看不透”指的是印度社會深奧繁雜,又捉摸不定,任何一種社會現象,似乎都蒙上一層面紗,使人難以看到現象與本質的因果關係。

“沒治了”指的是印度社會對存在的種種弊端——骯髒、亂、無時間概念、隨意、馬虎、言行不一、效率低下、愚蠢、守舊、盲從、固執、無為和殘忍,表現出無奈和麻木,吃驚與憤怒,已喪失了最後的耐心和起碼的期待。

“有味道”指的是對印度的燦爛文化、哲學理念和價值觀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睿智回味無窮與恭敬有加。

總之,認識、了解、研究印度,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科學的觀察。多讀印度人的書,各種各類書都要看。多交印度朋友,各層次的朋友都要有。這樣才能有所獲,看到一個真實的印度,讀懂一個印度人:他們在想什麼?幹什麼?要做什麼?

那種走馬觀花式的訪問,有時只能得出目光短淺、不切合實際、缺乏科學預見的誤斷誤判。

沒有宗教就沒有印度人的生活

其次,要充分全面認識到印度是個宗教國家。

印度是個歷史悠久的宗教國家,幾乎人人篤信宗教。印度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無不與宗教緊密相連。宗教已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靈魂。一個人從生到死都與宗教緊密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沒有宗教,就沒有印度人的生活。

印度不光有着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派別,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錫克教、祆教和巴哈伊教等,有些還是印度特有的宗教,如崇尚性的性力派宗教及原始宗教派別等。在宗教徒的構成上,80%是印度教徒,10%左右是穆斯林,2%是錫克教徒,還有8%是其他宗教派別。

佛教的發祥地原在印度次大陸,可到了公元8世紀,佛教走出印度次大陸後,因佛教自身的原因與婆羅門教的死灰復燃,佛教漸漸消亡,後被興起的印度教代替,現存的佛教徒也是在印度獨立運動中,大多由印度教低種姓改信佛教轉變過來的,人數很少,約有數百萬。

印度有數不清的寺廟,有可容納數萬人的金碧輝煌的大廟,也有隨處可見的馬路邊山道旁的小廟神池。幾乎每戶印度人家都有神龕,但凡人出門、商人開店、工廠開工、集會,他們的第一句話都與神有關。

那麼,印度為何成為一個宗教國家?為何有眾多的宗教教派?印度人為何與宗教密不可分?宗教間的矛盾衝突,又為何成為印度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印度次大陸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是產生宗教最佳的溫床。印度次大陸“三面垂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時特暑熱,地多泉濕”。高聳的喜瑪拉雅山終年白雪皚皚,無人涉足,東、西、南三面都瀕臨浩瀚的印度洋。東西僅有與外界相連的陸地也被高山、森林和沙漠隔絕。茫茫的原始森林,毒霧瘴氣瀰漫,使人望而生畏。一望無垠的大沙漠,整日裡狂風卷着沙石隆隆作響,無人敢越雷池一步。印度次大陸上的母親河恆河、印度河也常常泛濫成災。酷熱的熱帶氣候,使人難熬的暑熱和傾盆的暴風雨,讓古印度人無法認識到是何原因造成如此氣候,他們對自然界表現出的各種力量與現象和災難無可奈何,只是自嘆渺小無能,總覺得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與人作對和開玩笑。這種力量不可捉摸、無形無蹤、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它高興時給人幸福、收穫和安慰,發怒時卻給人帶來種種不測的災難。它喜怒無常的脾性,使人時刻處在驚恐之中。為了生存,求得好的報應,人們終日膽戰心驚地祈禱保佑,於是便產生了對最初的宗教神的崇拜。直至今日,印度神仍在印度人心中顯示出無比神威,印度人仍在自己塑造的神像前頂禮膜拜,以求平安、幸福與富足。

二是無法認識苦難生活的階級根源。印度次大陸進入階級社會之後,階級壓迫日益嚴重,人民生活也日趨窮困,再加上外族屢次入侵,朝代更換越來越頻繁。另外,土邦王公貴族為了各自利益,驅使貧苦的勞動者與外族對抗殘殺,使得本已窮困的勞動者更加痛苦不堪,階級的壓迫和戰亂使窮人在茫茫的黑夜裡痛苦地掙扎爬行,看不到苦盡甘來的曙光。統治階級為防止窮人的反抗,大肆利用宗教來麻痹人民的鬥志,使他們甘心忍受苦難生活的煎熬。在這些外界因素的壓迫下,窮人更無法認識到苦難生活的階級根源,他們認為人生的福禍命運皆由神的意志決定。因此,印度次大陸上窮苦大眾逐漸形成世事如浮雲,變幻無常,人生如夢,四大皆空的思想。他們更加寄希望於神的保佑,以求得自己今生和來世有一個好的命運,願神保佑我,默念神的名字,神就會來到你的面前。連聖雄甘地也不例外,他在臨死前不斷地用印地語呼喊着羅摩的神名。他死後,這最後的呼喊“嘿!羅摩”刻在了他黑色的墓碑上。

三是宗教文化與人密不可分。人創造了宗教,發展繁榮了宗教文化,但又離不開宗教與宗教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古印度燦爛輝煌的文化始終植根於宗教的土壤中。這種無處不在的宗教文化因素,如綿綿春雨濕潤着印度次大陸上人民的心靈,使他們變得更加富於幻想,甘於忍受,幾乎消磨了一個人的反抗意志。可以說,印度次大陸人民歷史上出現的種種反抗運動,最終也是由於宗教力量的驅使。印度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是在宗教的變革中完成的。

聖雄甘地反抗英國殖民者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與鬥爭,他所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滲透着各種不同的宗教因素。聖雄甘地自己也說過,他的政治活動只是去往天國的天路歷程中的一種服務。印度人至今還認為,聖雄甘地是一個神,不是人,他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保護大神毗濕奴的第十次化身。聖雄甘地自己還說“我是一個真理的追求者,急於實現當今世界的精神解脫,我為民服務,就是為把自己脫離肉體的束縛……我的努力是天國,只有天國是精神的解脫,達到解脫的路,即不斷為人類作出勤苦的服務。我愛國,只到達永久和平和自由國土旅行中的一個階段”。

所以,在印度,人們都懂得,他們不是為自己生存去鬥爭,主要是為自己信仰的宗教去奮鬥犧牲。他們甚至認為,即使為了信仰的神而死,也是無上光榮,往往把自己的死,設想成脫離苦海與輪迴轉世,或升入天堂過無憂無慮富足美滿的生活。

只有神話傳說沒有史書

第三,印度沒有一部記載真實歷史的歷史書,有的只是神話故事和史詩傳說。

印度天氣炎熱,一般來說,一年只有三季,熱季、雨季和凉季。也有人分為四季,冬季、夏季、雨季和秋季。三季中還夾着一個季風雨,雨多悶熱,季風雨的多少,時常是決定農作物的豐欠。不過,熱是印度次大陸主要的氣候特徵。

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的植物王國,遍布熱帶雨林,豐富的自然資源,給予人富足易得的生存環境和條件。

天氣酷熱、食物豐富、森林茂密……人們為躲避炎熱,三五一群,七八一夥,坐立在大樹底下,展開想象的翅膀,漫無邊際地說東道西。一篇篇傳說故事,一道道消息,經過他們的口耳相傳,迅速在印度次大陸上傳播開來。餓了摘個水果吃,困了在大樹底下睡一會,身上蓋件薄薄的衣衫就行,久而久之,養成了印度人健談和富有想象力的脾性。他們把人世間的人與事神話化,使人分不清哪是神哪是人,何為真何為假。

所以至今,上下五六千年,印度沒有一部記載自己社會發展的歷史書,有的只是神話故事和史詩傳說,根本無法分清真與假。故印度人自己說,要說神話故事傳說,多得像恆河裡的沙子,數也數不清。路上的一塊石頭,山林中的一棵樹,天上飛的鳥,地上爬的蟲,河裡游的魚,都可以有一個美妙神奇的傳說故事。

印度人最引以為傲的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也是神話故事的大集成。

《羅摩衍那》被稱之為最初的詩,主要內容是描寫羅摩與妻子悉達一生的故事。羅摩是神又是人,他是王子,也是神的化身。史詩中的神猴哈奴曼,他力大無比,忠勇機智,協助羅摩滅掉了十頭魔王羅波那。隨着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神猴哈奴曼英雄無畏的光輝形象,對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塑造孫悟空形象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可以說沒有印度神猴哈奴曼,也不可能有中國的孫悟空。

《摩訶婆羅多》則是敘述婆羅多王族的歷史傳說,不過歷史傳說中的人與事,都加上了“神性”。其中還包含了許多古印度的各種知識,如醫學、天文、地理、哲學等知識的記述,故又被譽為古印度的百科全書。另外值得一提的作品還有哲學詩《薄伽梵歌》。這是一部龐大的敘事長詩,對神性的表現登峰造極,在世界神話中甚為罕見。其篇幅也是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總和的8倍,譯成中文有4224千字。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倒是迄今唯一一部記載印度佛教與古代社會、風情、歷史的可信的歷史書。目前,玄奘的著作對了解當時的印度起到了知識寶庫的作用。

總之,印度,這個有着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國家,這個有着多元文化的國家,其文化底蘊博大精深,它對哲學理念、價值觀取向、精神與物質的理解和追求,都有獨到特殊的見解與認識。另外,印度人有着與眾不同的脾性和文化習俗,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印度智慧。正因如此,對在印度發生的任何有關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外交、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的人與事,要有一個正確清醒的認識、判斷和處理,實屬不易。那種不經艱苦深入調研,就作出主觀臆斷式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後患無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綁着背帶的白鯨間諜驚現瑞典海外
2023: 董玉振冷眼看海參崴港對中國的機會
2022: 他媽的太有意思了
2021: 怎樣才算造謠高手
2021: 美媒報道中國隱形艦載機上艦
2020: 越南的騎兵警隊,馬略矮了點啊
2020: 大漠腹地,空降兵戰術演練,現場震撼
2019: 美台軍事交流公開化。台軍陸戰隊軍旗現
2019: 電磁彈射下馬!純屬蒙錢?200億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