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可重複火箭完成10公里測試,與馬斯克很不一樣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06月24日13:16: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高天偉:國產可重複火箭完成10公里測試,有一點與馬斯克很不一樣2024-06-24 14:27:21來源:觀察者網閱讀 83901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高天偉】 2024年6月23日,由我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新技術驗證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進行了10公里級飛行試驗。 試驗中,火箭由3台變推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動,上升至約12公里高度,關閉兩側發動機,中心發動機調節推力,火箭受控下降,在距離地面50米處,四條着陸腿展開,隨後火箭緩速下降,高度趨近於零,穩穩落在回收場坪,實現定點垂直軟着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評價本次試驗“為2025年如期實現4米級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首飛奠定了技術基礎。” 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驗證箭?我國什麼時候能出現類似美國獵鷹9號的“完全體”可回收復用火箭?行業競爭與合作格局如何?這篇文章就來簡要探討下。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包括錢學森在內的航天科學家就已經通過嚴密論證,指出火箭回收復用可以極大提高周轉效率、降低成本。但由於計算能力、材料、氣動、控制、工藝乃至決策、管理等相關領域發展暫未達到理想水平,工程實踐並非一帆風順。例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研製的航天飛機,設計上僅外部主燃料箱為一次性產品、不拋棄任何發動機,其復用程度在已經實現入軌的航天器當中,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但由於研製方嚴重低估了產品綜合成本,項目入不敷出,最終航天飛機於2011年在剩餘大量理論壽命的情況下退役。 退役的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現陳列於美國洛杉磯加州科技博物館。 2010年之後,火箭回收復用技術終於取得實用性突破。例如美國SpaceX主力載具獵鷹9號火箭,其一級在完成任務後,可以調整姿態並數次點火,以垂直姿態在陸地或者拖船上着陸,並經檢修後復用。截至目前,單個箭體已經創造飛行21次記錄。SpaceX憑藉僅僅十餘枚一級箭體,在2023年進行了96次入軌發射,遠遠超過全球任何其它國家或者商業航天實體;而運力近20噸的單箭報價降低至5000餘萬美元,幾乎全球最低。除了SpaceX以外,美國藍色起源公司也實現了飛行高度100公里的箭體復用,用於服務新謝潑德號亞軌道載人飛船。 SpaceX獵鷹9號火箭 箭體垂直回收是控制、結構、動力、氣動、導航、通信等不同專業深度融合、密切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技術,且最近10年才得到全面發展,全球技術積累較少。為了以較低成本、從易到難、由主到次地驗證相關設計,SpaceX於2012年首飛了名為“蚱蜢”的垂直起降驗證箭,由燃料貯箱、1台獵鷹9號火箭使用的梅林1D發動機以及固定式着陸支腿組成。2012年至2013年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場,該箭先後進行了8次成功的垂直起降試驗,飛行高度從1.8米逐漸遞增至744米。隨後,SpaceX又研製了換用真實箭體、發動機增加到3台並改用可收放式着陸支腿的獵鷹9R Dev1驗證箭,並於2014年進行了4次試飛。受益於這些前期測試, SpaceX終於在2015年12月21日首次成功回收一級箭體。 獵鷹9R Dev1驗證箭 參考SpaceX的做法,我國企業也選擇了“由驗證箭起步”的技術路線,並且出手即不凡。以6月23日試驗為例,航天八院產品首飛即跳過“蚱蜢”階段直達獵鷹9R Dev1水平,這也是 “為2025年如期實現4米級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首飛奠定了技術基礎”的信心由來。今年內,試驗箭還計劃開展75公里高度、模擬一級箭體全程飛行的測試,從而完成正式嘗試前的“臨門一腳”。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新技術驗證箭 除了“國家隊”以外,我國民營企業的進展也堪稱神速。2024年1月19日,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首次試飛即成功完成300米級別飛行,達到SpaceX“蚱蜢”第六次試驗水平(藍箭也計劃於近期開展10公里級別試驗)。 正在進行300米飛行試驗的藍箭航天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 此外,航天科工、翎客航天、深藍航天、星際榮耀等企業也已經開展可回收火箭試驗。百花齊放、百舸爭流。我國可重複使用火箭研製已經呈現出起點高、進步快、企業多樣的特點,為早日投入實用打下了良好基礎,而目前除了中美,尚無其它國家開展過百米級別的火箭垂直起降試驗。 技術以外,6月23日的試驗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話題點:“國民合作”。 火箭由航天八院抓總研製,而所用的70噸推力發液氧甲烷動機來自民營企業九州雲箭。“70噸”處於可復用火箭的理想推力區間,“液氧甲烷”則是國際公認的未來清潔可復用燃料。航天八院基於性能、時間、價格等因素考慮,選擇了外采關鍵產品,並最終取得良好效果,體現了效率優先的商業航天策略。 這種自研與外采相結合的研發模式,並不符合SpaceX倡導的“生產鏈條自主化”。後者誕生的背景,是馬斯克對生產效率的極致追求與美國傳統航天昂貴、低效生產模式之間的矛盾,只有SpaceX“擼起袖子自己干”方能有效化解。但在我國,經過多年競爭迭代,已經湧現出一批比較優質的配套企業。以商用可重複使用液體發動機為例,目前有能力向市場提供推力處於“黃金區間”(50-100噸)產品的企業,就包括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藍箭航天、天兵科技、星河動力、九州雲箭、星際榮耀等至少7家國企和民企(排名不分先後),覆蓋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兩條主流路線,且已有成交實踐案例。 例如,2023年4月,民營天兵科技研製的天龍二號火箭首飛取得圓滿成功,一舉打破了自SpaceX起全球7家新興航天企業首發液體火箭均失利的魔咒,這款火箭所使用的便是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液發102發動機;而剛剛過去的6.23試驗,則是“國家隊”首次向民企採購發動機產品。 自主研製與集成研製成功結合的案例,說明我國商業航天或許存在有別於馬斯克的其它發展路徑,即也能像手機、汽車等其它行業那樣,充分利用國家工業門類齊全的優勢,通過有序分工與協作,在最大範圍(甚至超出行業)實現供應鏈優化、分享發展成果。 畢竟“像馬斯克”不是目的,效率才是。相信隨着行業深入發展,我國商業航天一定會摸索出更適合國情的路線。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普京不僅打仗菜,連搞特工都菜 | |
2023: | 我預測,張朝陽不久得進去喝茶。習近平 | |
2022: | 點圖片能得大圖 | |
2022: | 允許股溝 | |
2021: | 毋忘此日。6月23日。沙基慘案。 | |
2021: | 我覺得吧,所謂“董經緯叛變說”好可疑 | |
2020: | 達科他總統山雕像受炸彈威脅 | |
2020: | 盤點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美歐俄各 | |
2019: | 蔣介石淞滬抗戰的主要目的是期待“國際 | |
2019: | 香港經濟剖析:走向壟斷資本主義的巔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