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這幾年表現很不錯
這兩天,疑似由外國商業衛星拍攝,顯示中國一座機場就停放23架運-20系列的衛星圖片,小小展示了一下運-20服役規模。有點遺憾的是,這次出場的運-20,都是搭載D-30-KP2的早期型號,更換渦扇-20的運-20B服役數量依然不見蹤跡。
國內大型運輸機平台之前一直依賴少量俄制伊爾-76,直到2008年之後才得到海量資源投入。當時空軍規劃了成建制引入伊爾-76作為過渡,同時發展國產運-20的並行路線,就是考慮到國產大型運輸機技術儲備有限,不足以快速量產以保證需求。然而,空軍並沒有想到,引進伊爾-76項目也能變得不靠譜,以至於到2014年,國內不得不從俄羅斯採購蘇聯遺留的伊爾-76。這些經過20多年風吹雨打,有各種服役經歷的戰機,經過維護、升級後,再出售到中國繼續服役。平心而論,這批伊爾-76狀態並不好,使用相當艱難,但勝在價格低廉、交付時間短。如果真按照原來計劃等全新伊爾-76-90A出廠,單價要提高到1.5億美元以上不說,實際交付也要等到2021年之後。
▲國內早年購入的伊爾-76
而國產運-20A首批在2016年就交付,2020年基本解決問題量產。換句話說,買蘇聯二手伊爾-76確實起到了過渡作用,真等伊爾-76-90A的話,純粹是浪費資源。事實上,在2020年之前,空軍基本都是使用新購的二手伊爾-76執行各類遠程運輸任務,運-20A在2020年初都還只是少量出現。只不過當時特殊事件,大幅增加了對運-20A的需求,再加上三年多交付測試,也基本解決了各種問題,所以運-20A才會產量噴發,在很短時間內取代了原本伊爾-76的地位。特別是不久後6架運-20A編隊飛往塞爾維亞,為其運輸FK-3防空系統,並震動全球後,伊爾-76在國內就徹底成為過去時。
▲2022年震動全球的“灰騎士”
中航工業早就解決了脈動生產線鋪設問題,前幾年包括運-9在內的幾款主要國產機型,也都完成了相應改造,因此運-20A初生就有完整的脈動生產線。由於設計時除了發動機外,其他設備基本都是國產型號,所以運-20A在2020年之後產量增長,並沒有什麼阻力。當時外界預計,運-20A基本能實現每月兩架的下線規模。每年24架聽起來不多,但實際上全球大型運輸機規模能超過24架的國家,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國內也因此進入到,每年接送新飛行員入學,都能出動多架運-20A的奢侈時代。
▲運-20的服役規模非常可觀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D-30-KP2來源斷絕,幸虧國內之前為保障運-20A和轟-6K生產,提前採購的數量比較多,運-20A才能繼續交付,但渦扇-20的裝機速度還是因此提前。從透露的零星信息來看,渦扇-20大概能在今年末或明年批量交付,真正解決運-20平台生產的所有桎梏,性能還能更上一層樓。而現有80架左右運-20A平台中,除了少量測試用機外,消耗最多的就是運油-20。事實上,國內海空軍對大型空中加油機早就望眼欲穿,2021年運-20A剛成熟時,就有運油-20亮相的消息。按照這次23架運-20平台中,有8架運油-20的比例,海空軍現在至少裝備了20架運油-20,超過俄羅斯伊爾-78機隊規模,成為世界第二。
▲運油-20對海空軍至關重要
以美國空軍的旺盛需求,也不過就裝備了220多架C-17A,但同時還能得到40多架C-5A的支持。考慮到國內伊爾-76很難承擔大任,運-20運輸機長期服役數量,在120架到150架比較合理。與此同時,基於運-20改造的運油-20裝備40到60架,運-20系列電子戰機服役20架左右,就基本能撐起海空軍裝備需求了。換句話說,現有運-20機隊,距離理想裝備數量,還有至少120架的缺口。類似23架運-20集中停放的情況,未來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