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世界是物質的,坦克產能是變不出來的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6月25日12:41: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世界是物質的,坦克產能是變不出來的

這一陣子各種讓人哭笑不得而又莫名其妙的“強鱉新聞”那叫一個層出不窮,日產15萬發炮彈才剛剛過去結果又搞出來一個年產兩萬多輛坦克出來。作為對軍工生產多少有些了解的人,對這種水洗煤火箭式發言哭笑不得,但偏偏一些KOL又藉此恰起流量來,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又是推波助瀾。嗯,具體哪些KOL麼就不點名了~上次點人名我還被人掛微博了呢~

大家熟悉的老朋友炮霸707自是看不下去跳出來對中國“年產兩萬坦克”這事進行駁斥,然後不出意料的遭到了圍攻。只能說啊,這年頭還真就是立場大於事實。

500

恰好有位曾經在軍工系統裡幹過的朋友也是遭不住這所謂的“中國汽車工業如此強大,轉產坦克一定沒問題”的言論,寫了個大篇進行駁斥。這裡就替這位朋友發一下,以正視聽。

————

這兩天在微博上看到炮霸老爺舌戰群菌獼,不由得感慨萬千,很多網民在盲目吹捧我國軍工產能多麼龐大、或者潛在產能多麼龐大,我在這裡可以說,這說明他們要不然是沒接受過工科高等教育、要不然是沒真下過工廠、或者既沒上過學又沒下過廠

 稍有常識的都知道,隨着現代技術進步,一個裝備需要搭載的系統越來越多、裝備工藝也是日益複雜,例如坦克,二戰的坦克再怎麼分解,幾千個零件、普通鋼板也就能攢出來了,但是現代主戰坦克呢?先不考慮車體本身的特種鋼材、複合裝甲材料的生產和加工需要的必要時長,單就上面的電子設備的零件量都能趕上二戰坦克全部的數量了,這麼多電子元器件的生產、篩選、焊接、調試……這都是需要時間的,更不用說有些設備還涉及光學元器件這種加工要求更高、加工時長更長的零部件——這還是不考慮良品率的情況下。現代坦克不是你玩紅警,造一個坦克廠自己就能呼呼呼出坦克,上下游的工時、子系統的產能和良品率、生產設備的可靠性和效率……不只是坦克,實際上包括現代化軍機、現代戰艦乃至導彈其實都是這樣的,大凡涉及到子系統供應,這都意味着需要極為龐大的生產供應鏈條才能完成生產,這也是歐美國家如今很難恢復大規模軍工產業的問題。

 而有些小朋友提出的,非常弱智的言論,所謂用中國民船年下水噸位來論證中國工業能力有多大,我只能說這真的太弱智了……稍有常識的都知道,年下水4000萬噸不代表你就能一年生產4000艘萬噸輪,因為無論是10萬噸還是1萬噸,同類型的船的工藝流程和配套系統數量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生產一艘民船的時間往往和噸位沒有線性相關。以上海某船廠為例,他們一條14萬噸級的VLCG現在從切鋼板到交船需要15個月,一艘20萬噸級的VLCG也是這個時間,但是他們真的做不到1個月能從切鋼板到交船就完成一艘一萬噸的船……畢竟工藝流程時長就在這裡、船台、船塢和廠房周轉是有物理空間的限制,而且最關鍵的是造船是最沒有辦法和其他裝備生產業對比的,因為造船本質上是一個勞動密集類行業,更接近土木工程(這也是東亞造船業能滅殺歐美的重要原因,東亞人太能卷了)。民船的建造工藝難度和其他裝備是沒法比的、哪怕你只是初中畢業經過簡單培訓很快就能投入生產,但是到了軍艦就截然不同了,軍艦、特別是比如潛艇這類特種船舶的建造要求遠比民船繁瑣,而且技術難度也大,而一艘可靠的軍艦當然不能按照民標生產,不然導彈發射和火炮射擊時帶來的震動都可能讓船舶自身結構遭受不可逆損傷——你們也不想自己只能生產出來一次性的活靶子吧?這還只是船殼,再比如船機,全中國你猜有幾家能做船用燃氣輪機的?有幾家能做軍用蒸汽輪機的?有幾家的大功率柴油機能應付軍用艦船的高負荷海上工況的?一台船用燃氣輪機你猜生產工時和良品率是多少?你覺得燃氣輪機和航發這種真·工業明珠的產品靠敲鍵盤能動員出幾套供應鏈?

 至於所謂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機床提升軍用裝備的產能更搞笑了,你當啥玩意兒都跟汽車一樣哪?現代化戰車、現代戰鬥機哪個系統複雜程度和結構異型不爆汽車十條街,先不說上面提到的子系統供應,你去全世界看看誰有自動化精密大系統總裝能力的?設備工裝不是你拼樂高玩具插上就完了,還得布線、還得調試設備、成百上千的線頭接口不能插錯一個,你拼高達模型還得打磨去水口呢……更不用說很多零部件和系統焊接的精度要求是現有階段機器根本無法達到的(這在航空、電子和導彈領域比較普遍),必須高度依賴有十幾、乃至數十年的工匠師傅才能可靠生產——還是要復讀,先進製造業從來不等於自動化,以人類當前技術水平維繫的自動化設備也滿足不了大型先進製造業的需求——特別是非大批量(你就算意淫坦克一年20000輛、飛機600架,那相對絕大多數民用工業品也一樣是小批量)但項目管理高度複雜且系統規模宏大、領域相互交叉的先進製造業,如果想要可持續發展,還是要長期培養和維持大量的高素質、穩定的專業技術工人。更不用說,今天我們哪家軍工廠不依賴白道黑道獲得的外國工業機器人和先進機床呢?這些東西現在連國產替代都很難實現,更不用說擴張另外的線了。

 強如美國,一年生產150架F-35也是靠人來完成大部分工裝,更不用說他們生產客機與導彈也依然高度依賴人工作業,很多特種異型件製造、子系統裝配、特種焊接、裝配檢測,機器與工具無論是效能還是效率都遠不如有經驗的工人,甚至很多關鍵的步驟僅有人才能做到,那麼這些人你怎麼可能靠快速動員培養呢?最近炒的比較火的所謂“美國登月造假”,其中一個論點就是為什麼美國半個多世紀之前能把人給送到月球去,但是半個多世紀後反而不行了,其實在諸多因素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美國人雖然手裡還有土星五號火箭的圖紙,但是當年其強大的F-1發動機幾乎是靠各種焊接與鑄造仙人以近乎純手工的方式一台台搓出來的。學過系統工程和機械工程概論的就知道,越複雜系統出錯率就越大,而當年美國最輝煌時代的工人們都是用自己畢生積累的豐富經驗去應對巨系統工程中的各類突發事故和條件約束,這些是幾乎沒有應急判斷與綜合分析能力的現代機器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包括國內知名地面裝備主機廠,伴隨着生產線和生產工藝的更新換代,看起來使得產量得到提升、車間更加整潔時尚,但是使得配套老生產設備的陳舊工藝伴隨老工人的退休和流失也就此失傳了。當生產新產品的時候,大家猛然發現如果老工藝還在,便能夠在保持產品性能的同時,還能大大降低產品的重量、提升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然而此時已經很難挽回了。而另外一個案例,就是很多航空工業的同志提到的如果歌星廠當年能夠像隔壁一樣想盡辦法保護職工、而不是簡單用“壯士斷腕”裁員70%(主要是老技術工人),我國航發事業在995工程啟動後不至於發展得如此一波三折。

在很多領導和網民眼中,“自動化=先進”“人工=落後”似乎已經成了定式,好像只要更多普及“自動化”一切都會機械飛升、好起來的,但是有一說一,這些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維護,那靠的不也還是人嗎……至於所謂“AI飛升”,請問今天的AI能修復遊戲bug了嗎?其實所謂動員擴線也是一樣的,世界是物質的,不是敲鍵就能改變的,腳踏實地總是要好的。

 另:作為曾經的CASIC工程師,真誠推薦關心中國軍工的網民們不要手比腦子快就開噴,可以先和我一樣考個工科學校(比如我母校公辦馬家溝輪船修造專科學校為代表的工科大學畢業後進所進廠,或者大專、職高、中專畢業後直接進廠),親身感受過這個行業有多麼不容易,進而去理解中國軍工人的偉大——一代代人前赴後繼、流血流汗,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現在正邁向從優到強,靠的是實實在在的磨礪與奉獻,以及對祖國、人民與事業的責任感,真不是敲鍵盤意淫打雞血。

500

當然看到這肯定會有人跳出來對這位朋友抬槓,先寫在前面好了,這位朋友三代軍工報國,他自己就不消多說現在奮戰在國防軍工第一線、他父親是我軍某型現役主戰裝備的總師、他爺爺是參加抗美援朝、西北剿匪的老革命,可謂一家忠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21世紀新政21st Century New Deal(n
2023: 伍子胥自殺一案恐不像書上說的那樣。應
2021: 俄國萬人軍演抗美日 威脅直炸英艦
2021: 中澳關繫緊張 美媒建議澳最好部署B-2轟
2019: 認真準備戰爭是避免戰爭的不二法則
2019: 雅爾塔會議與蔣介石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