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的低投票率說明了什麼 ?
作者:自由湘軍
美國總統選舉不斷出現的低投票率,國內主流媒體極盡嘲諷之能事。一些御用的“左派”理論家並由此簡單地得出美國的民主是“虛偽的”和“代表少數人利益的”這一荒謬的結論。一方面,這是一種別有用心的仇視和拒斥西方民主的政治宣傳;另一方面,則是對美國政治制度文化無知的表現。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法制社會,而不是我們所想象的人治社會。不管是民主黨的戈爾當選也好,還是共和黨的小布什當選也好,哪個黨、哪個人上台都不會對美國的立國根基和內外政策產生實質性的動搖。確切地說,不能,亦不敢。如此,亦不能對選民的生活方式和各種利益產生根本性的損害和影響。在美國,總統從來就是民意的執行者,而不是設計者,更不是民意的強姦者。這正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相對成熟、法律制度相對穩定的表現。這在習慣於“舵手思維”、“總設計師思維”的極權制度下的民眾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正如美國一所非常知名的法學院圖書館前,銘刻着這樣一句座右銘:“不是出於人治,而要崇尚上帝和法律。”而投票率高,一個國家的民眾過度地熱衷於政治,那說明這個國家尚處於人治社會,民主政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韓國軍人專制時,即是如此。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的大學生天天上街遊行要民主、爭自由,以至於韓國警察發射的摧淚瓦斯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而隨着韓國民主政治的逐步建立,“政黨輪替”機制的逐步形成,韓國大學生那種熱衷於政治的狀況已經鮮見。大家知道,“經濟過熱”不是一件好事,“政治過熱”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一個國家在由專制制度向民主過渡伊始,“政治過熱”是難以避免的,選民的投票率以及參選人的得票率也是很高的。其實,一個國家選民的投票率以及參選人的得票率總是過高倒是一件極不正常的事,說明這個國家肯定還處在一個極度專制的社會而非民主社會。金日成等社會主義國家和薩達姆等專制極權國家的領導人總是以99%甚至100%的高得票率當選,即是明證。反之,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不那麼熱衷於政治,投票率相對較低,說明這個國家走向了民主與法治,當然也是文明的標誌。一個高投票率的社會,只會得到專制國家裡那些呼風喚雨的政客們的喜歡。
既然作為法制社會而不是人治社會的美國,民主黨的戈爾當選也好共和黨的小布什當選也好,都不會對美國社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並能代表美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的金錢來搞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呢?究其原因,是這種“政黨輪替”的機制不能壞死,也就是“輪流坐莊”以避免專制和獨裁的遊戲規則不能改變。再就是每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作為一個重要的民主程序,可以對一代又一代的美國國民廣泛傳達民主的理念和進行民主的訓練,從而使得民主制度根深蒂固、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至於對每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花費巨資一事,國內主流媒體更是極盡嘲諷之能事,以此貶低美國的民主是少數有錢人的民主、是“金錢民主”。其實,用巨資去維護一種有活力的機制,總比用權力去維護一種無生機的制度要好。一個金錢主宰的社會總比一個權力主宰的社會要進步得多!民主是需要成本,但也是有回報的。正如著名學人丁林所言:“民主選舉是一種代價昂貴的安排,最有效率的應該是世襲制度。但是選舉作為一種民主程序,不僅是付出代價的過程,不僅是金錢的消費,它也是獲取的過程,社會通過成功的高質量的民主選舉的得益,是無法估量的”。還有一點,民主需要成本但是財務是公開的、看得見,專製成本看不見、財務不公開但更昂貴,而往往專制的代價有時需要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為之付出。
其實,我們對美國總統選舉的認識多有誤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喜歡用人治體制下的慣性思維去揣測民主體制下發生的事情。我們不去深入了解美國的政治文化——這一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而去一味地指責、謾罵、攻擊和妖魔化,更不去努力學習和積極借鑑人家政治體制中的優點。其結果,吃虧的只能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