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意外的事實是:日本人對咖喱的喜愛,一點也不輸於阿三。有數據表明,作為方便麵發明國的日本,每年人均要吃44頓方便麵,而人均吃掉的咖喱料理竟84頓!這個習慣的由來,與舊日本海軍密切相關。
那麼,這燦黃的咖喱飯是怎麼發明的呢?過程大概是這樣。19世紀末,舊日本海軍軍人患上腳氣病,原因是軍餐以白米為中心而導致營養不衡,為防止問題惡化,海軍參考英國的做法:蔬菜燉肉加麵包。然而,日本人並不習慣進食蔬菜燉肉與麵包。當時咖喱已傳入日本,於是就在蔬菜燉肉內放入咖喱,加入小麥粉勾芡,再配上米飯,日本咖喱飯就此誕生。咖喱飯能從舊日本海軍延續至今,有其特定優點。一是食材來源穩定。海軍從古至今,一直缺蔬菜,能長期保存的蔬菜就那幾樣,除了土豆,就是馬鈴薯。二是製作方便。咖喱飯說穿了就是蓋澆飯,切碎、下鍋、慢燉,對廚藝要求不高。三是防晃防濺。糊狀的咖喱就算在搖動船上,也不用擔心濺出食具,和飯糰一個道理。四是刺激食慾。長時間在海上執勤,會影響胃口,吃咖喱飯可以刺激食慾。(是不是想到了老乾媽?)
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每星期五必吃咖喱飯,這是一項制度。對於參加反海盜的海上自衛隊員來說,因為任務時間比較長,他們進食咖喱飯的機會較多,可以激發食慾、振奮精神。咖喱飯雖好,但營養存在不均衡問題。為了能補充咖喱飯內不能足夠提供的鈣質及維生素,海自在餐內會提供牛奶補充鈣質、沙拉則補充維生素,另外亦有補充蛋白質的水煮蛋、補充維生素C的水果等。因為得到舊日本海軍正宗傳承,海自咖喱飯口碑非常好,有說“比一般洋食屋的咖喱還要好”。為此,海自也樂意將這項技能繼續發揚壯大,不定期舉行“試食會”,向地方老百姓介紹各自拿手咖喱飯;不定期組織製作培訓班,尤其是為願走出家門的全職太太提供技能培訓,最後還頒發咖喱飯培訓證書,含金量很高。這是“試食會”的場景,有不同口味的咖喱湯汁。這些不同口味的咖喱湯汁由不同艦艇提供,因為每艘艦的製作方法略有不同,口味也就不同,時間長了就成了特色。由此,“試食會”可以理解為“咖喱大會”,成為展示自衛隊的一個平台。
這是全職太太培訓班的場景,她們到海自艦艇上接受專業培訓。經自衛隊員手把手教授,這些全職太太在學習海洋知識的同時,快速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能。最後,她們還會在小型儀式上,得到海自頒發的培訓證書。作為回報,海自可獲得更多的募兵機會。
而自衛隊的炊事兵們,在取得從事給養員的實際經驗後,有機會獲得廚師、營養師等資格,就可以學做咖喱飯了。在海上自衛隊從事過給養員的人,學會了咖喱飯製作,就相當於掌握一門通用技能,不少人在退役後經營起自己的餐館。前面說,每艘艦的製作方法略有不同,不同在哪裡呢?用料基本都是牛肉、土豆、洋蔥、咖喱塊,大抵是用料比例不同,食材進鍋順序不同,燉製時間不同,反正一個事情讓日本人講究起來,就必然進入死胡同。這種門道與分類,從橫須賀本鋪菜單可看出,是按艦名區分,例如有比睿咖喱、天龍咖喱。問題是,這些軍艦都被米軍送入太平洋,咖喱飯做法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有沒有yue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