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電子戰:形勢是如何逆轉的? |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7月12日11:07:2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強烈的電磁波在戰區上空很快聚集,最後形成了巨大的電磁颱風。 戰後人們回憶,當時在遠離前線的山村里,人們也看到動物和鳥兒騷動不安; 在燈火管制的城市中,人們能看到電視天線上感應出的微小火花…… 兩架殲10孤獨地飛行在戰區5000米上空,突然發現了一架北約的E-4A預警飛機,這是殲擊機最不可能遇到的敵方飛機。 結果也不出所料,射速達每分鐘6000發的雙管機炮射出的死亡之鞭,從E-4A攔腰切過,把它擊成兩截。 這是劉慈欣成名作《全頻帶阻塞干擾》的一個片段。 這一小說誕生於90年代,那時候中美軍事差距巨大,使用常規裝備,幾乎不可能戰勝剛剛進行了一場信息化戰爭表演的北約軍隊。 所以,劉慈欣設計了一個悲壯且浪漫的行動。 使用空間站衝擊太陽,製造了一場太陽電磁風暴,用電磁風暴全頻帶阻塞干擾的辦法,為地面上的中國軍隊贏取一點勝利的機會。 可想而知,在90年代中國人認知中,想完成對敵人的電子干擾有多難。 如今,中國軍隊,已經不用再用“撞太陽”的方式,來完成電子干擾了。 就在6月底,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北伊羅戈省Pagudpud,突然發生了大規模通訊中斷的情況,甚至連GPS信號都沒了! 有人把這件事,與最近中美兩軍在南海的鬥法聯繫在了一起,紛紛猜測,中美之間是否爆發了一場電子戰? 還有人猜測,因為北伊羅戈省是馬科斯家族的龍興之地,莫非是中國要給小馬科斯一點顏色瞧瞧? 其實吧,截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一事件是中美電子對抗所致。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中美近年來,在東海、南海的電子鬥法,一直沒停過。 比如去年12月,中國空軍的一架運-8EW電子戰飛機與美軍的EP-3E電子偵察機在南海上空開展了一次較量。 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反正遠在台海沿岸的廈門氣象雷達站,徹底被干擾得停工了。 那麼,中國電子戰能力,是如何崛起的呢? 1 東南之辱 所謂電子戰,是一種利用電磁波和電磁能量來干擾、破壞或控制敵方的電子系統和通信網絡,保障己方電子設備發揮效能而採取的各種電子措施和行動。 自從日俄戰爭中電子對抗誕生以來,電子對抗已經越來越積極地介入到戰爭之中,已經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但是可惜的是,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的電子戰水平,一直都趨近於0。 也就是在抗美援越和抗美援老期間,為了應對美軍的電子戰,研製過一些干擾機、欺騙機等,來防止美軍的反輻射導彈對我軍高炮陣地和雷達陣地的打擊。 至於在海灣戰爭那種強大的電子干擾和遠程精確打擊,中國連見都沒見過。 所以,才會在1994年吃了大虧。 1994年,美國與朝鮮因核問題產生矛盾,形勢劍拔弩張。 10月,美國第七艦隊“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浩浩蕩蕩駛入黃海附近。 台灣把這一行動,視為自己搞台獨的底氣。 於是藉口“千島湖事件”操縱輿論,停止與大陸交流,同時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 大陸為了表達不滿,同時也是為了威懾美國不要有小動作,也開始了一場名為“神聖94”的海空聯合演習。 美國也非常想藉此機會,試探一下中國的實力,於是派出航母前去挑釁。 10月27日上午,山東等地的對空警戒雷達上,突然出現了密密麻麻的一百多架戰鬥機,向中國直撲而來! 難道這是美國向中國開戰了嗎? 現場所有人一下子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經過分析,這些空中目標聲勢浩大,不大可能是來自規模有限的關島基地,按理說也不可能在我軍的雷達監視下飛這麼遠,直到眼皮子底下才發現。 儘管疑惑不已,但為了保險起見,我軍還是派出了戰鬥機前往目標方位查證。 然而飛行員們到達預定空域很久也沒發現有飛機的蹤影。 難不成是咱們的雷達出了問題? 可隨後不久,山東其他地區的雷達站也紛紛傳來了發現機群的消息。 為了防止遺漏,我軍飛機再次起飛查證,結果只在鹽城附近發現了一架外軍戰機。 正當駕駛員準備一探究竟時,對方戰機緊急調轉方向,隱匿身形,消失地無影無蹤。 萬般無奈下,我方戰機只能返航。 2天后,南京軍區的雷達監測站,再次發生相同情況。 三天時間內周邊空軍雷達竟然出現了200到700架次飛機信號。 當然,這次咱們這邊就淡定多了,知道這是美國人在故弄玄虛,所以只派出了兩架殲8戰鬥機去進行現場核實。 最終找到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美軍的航母艦載機EA-6B。 EA-6B是在A-6E攻擊機的基礎上改造的電子戰飛機,最大的改動,是垂尾上有一個ALQ-86接收機/偵測系統莢艙,機翼下有四個ALQ-99(V)大型電子戰吊艙。 EA-6B這次是怎麼玩的呢? 其實就是用ALQ-86接收了我方雷達信號,然後對雷達信號進行分析,然後再用ALQ-99(V)模擬出大量飛機信號,發射回去。 這樣一來,原本雷達屏幕上只應該顯示一兩個目標點,這次居然出現了一百多個目標點。 這樣雷達就沒法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雷達也就失去作用了。 說實話,美國這一舉動,非常危險。 咱們假設,假如中美處於戰爭狀態,美國只需要派一架EA-6B,就能製造出一個100多架的大機群,足夠給中國空防決策製造巨大混亂。 如果前去攔截,勢必消耗寶貴的防空力量。 如果不去攔截,如果雷達顯示的100多架飛機是真的怎麼辦? 雖然中國算是識破了美軍的陰謀,但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破解辦法。 所以美國把這套把戲,一直玩到了11月5日,中國東部沿海的防空警戒雷達基本都處於這種癱瘓狀態。 這就是著名的“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 這一事件導致高層震怒,也讓高層徹底了解了電子戰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巨大作用。 於是,中國開始緊急加強電子戰能力,整合各軍種電子對抗部隊,更新雷達裝備,想奪回戰場主動權。 但是,1996年台海危機,美軍再次給了中國當頭一棒。 1996年,兩岸進入准戰爭狀態,而美國則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威懾,大陸則組織三軍聯合演習作為回應。 在演習中,美國再次使用EA-6B電子戰飛機偵察騷擾東南沿海,甚至偽造電子信號企圖誘使防空導彈火控雷達開機。 不過,成立不久的華東電子戰部隊識破詭計,反對EA-6B電子戰機實施干擾。 不過還是缺乏驗,美軍的EA-6B隨後還以顏色,對中國華南地區電戰系統進行大範圍、高強度的阻塞式干擾,使一線部隊通信系統被干擾到暫時失效。 海軍與裝備專家王雲飛還透露: 在1996年中美電子對抗中,轟-6飛機曾出海進行導彈打靶試驗,卻遭到了美國電子干擾機的干擾,導致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了,導彈未成功發射。 連導彈都打不出去,真打起來,可想而知。 後來,美國人可能覺得電子戰是一種成本小、威懾大的對抗手段,就幫台灣設計了一個電子戰計劃,也就是“玄機計劃”。 玄機計劃包括天干計劃、玖地計劃及天頻計劃,其中包括建立空中電子作戰平台,大陸數字地圖、測量高程、數字地圖計劃,以及陸基遠程、跨地平線雷達偵測能力。 於是,台灣的C-130HE電子戰機,也開始頻頻襲擾大陸沿海,而大陸則缺乏足夠的反制手段。 可以說,整個90年代,中國基本都是生活在美國的電子戰陰影之下。 2 中國的逆襲 咱們老祖宗有句話,叫知恥而後勇。 經歷了台海的電子戰吃癟後,中國開始奮起直追,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 國家投入巨資,開展了955工程,重點就是彌補電子戰短板。 955工程的成果是非常豐碩的。 空軍方面,有了拿轟炸機改裝的轟電-5、轟電-6機型,又相繼改裝了圖-154M、高新10號、運-8EW等大型電子戰飛機。 海軍方面,也有了殲-10電子戰型號、殲轟-7電戰、殲-16電戰和殲-15B電子戰改型等等。 除此之外,各型戰機,都具備了掛載KG-300G、KG-600電戰吊艙、鷹擊-91反輻射導彈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中國的電子戰能力。 與此同時,各型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的抗干擾能力顯著增強,不僅不會再發生導彈打不出去的情況了。 而且中國的電子戰能力還成了“武器”,可以對敵進行電子戰攻擊! 所以,這些年不論美國拿什麼電子戰飛機來挑釁,從沒占過便宜。 那麼,中國電子戰能力是怎麼一下子就崛起的呢? 可以說,主要有三個契機。 第一是他山之石。 電子戰這個東西,因為中國起步晚,所以雖然了解電子對抗的原理,但怎麼實現這一原理,卻一籌莫展。 當時中國唯一能獲得先進武器的渠道—俄羅斯,其本身的電子對抗能力也十分拉胯,根本使不上。 所以,955工程進展十分緩慢。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竟然給中國送了一份大禮! 那就是南海撞機事件。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國一架EP-3E型電子偵察機出現在南中國海區域進行偵察,並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 中國海軍航空兵按照處置規則,派遣2架殲8II型戰機起飛攔截。 結果,對峙過程中發生擦撞,一架殲8II型受損墜海,另一架申請開火但被駁回,只能返回基地。 這時候,美國EP-3E偵察機的飛行員犯了個大錯誤。 因為此時,EP-3E的發動機受損嚴重,已經無法長時間飛行了。 此時的最優方案,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應該跳傘,然後等着美軍來救援,飛機往海里一扔,誰也拿不着。 但問題在於,機組人員可能覺得,跳下去茫茫大海,很有可能會掛掉,所以傾向於迫降。 迫降到哪裡呢? 查查地圖,只有海南陵水機場最近。 然後EP-3E就跟着返航的殲8II,搖搖晃晃飛到里陵水機場降落了。 飛機上的美國人知道自己要在敵國機場降落,所以啟動了機密設備緊急銷毀程序,但說實話,成效並不好。 美軍後來發布了一份《EP-3E相撞事件:加密損失評估和事故回顧》報告,對當時的銷毀情況進行了評估。 報告中寫道,雖然機組人員都經歷過銷毀培訓,但慌亂中,很難有效地進行銷毀作業。 沒辦法,機組人員只能趕緊找到一份“在敵方領土緊急着陸要求”,邊學邊干。 於是,機組人員開始亂七八糟地銷毀東西,有人拿着拿着斧子的在大型儀器上瘋狂亂砍,有人則徒手將電子線路扯出來,把筆記本折成兩半。 但問題在於,他們能拆的東西,實在有限。 EP-3E內部電子設備眾多,包括多種波段的雷達、敵我識別、通訊、導航、雷達信號接收、脈衝信號接收、無線電信號接收、照射預警、氣象觀測、水文觀測等等設備,短時間很難銷毀完畢。 所以,報告中寫: “搖晃的機身以及迫降的時間,沒有給奧斯本等人完全銷毀這些密件的機會,直到迫降後,飛機上仍然留有16個加密密鑰、數量不詳的密碼本和筆記本電腦,還有一台用於處理信號情報的大型計算機。 除了加密計算機,飛機上還有一類信號採集設備屬於高度機密,機組成員們雖然破壞了它們的顯示終端和控制裝置,但卻沒有損壞調諧器和信號處理器,而這些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報告認為,“目前尚無現成的手段或標準程序來及時銷毀計算機,電子媒體,以及硬制材料。” 調查人員寫道,這種缺陷加上缺乏培訓,“是機密材料遭到泄露的主要原因。” 說實話,當時中國機場上的應對也不足,官兵們甚至連槍都來不及拿,拿着鐵鍬掃把就把飛機包圍了。 但從包圍飛機到美國人下飛機,經歷了幾個小時的對峙,美國人又銷毀了一些東西。 但不管如何,中國這次的收穫是巨大的。 原因很簡單,飛機上的不少設備都是遍布全機身,指揮室只是顯示和控制終端。 就好比你要銷毀電腦,光盯着顯示器砸有啥用?你要砸主機啊! 可是主機內嵌於機體之上,機艙內怎麼可能會銷毀呢? 所以,中國當時國內的電子戰專家,都紛紛開始了“緊急出差”,研究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庫。 但問題又來了,美國人態度很強硬,要求中國歸還飛機,釋放飛行員。 中國的態度,則是你先道歉再說。 反正飛機在我這裡,我不着急。 雙方僵持了整整兩個半月,最終美國人受不了了,飛機多在中國一天,中國人得到的東西越多! 所以全盤答應了中國的要求,租用俄羅斯安124貨機,把飛機拆了運回去。 從6月15日開始,這架飛機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作人員開始拆解。 這一拆,又拆了20天,中國得以看到了飛機的內部結構和一架先進電子戰飛機的設計等等。 一直到7月4日,飛機才在中國專家的戀戀不捨之下,拆完運走,撞機事件結束。 中國到底在這起事件中得到了什麼? 目前中美兩國都諱莫如深。 但是當時的歷史照片來研判,機組成員沒能破壞的機外和機體設備,中國基本上都完整地得到了。 比如,完整的AN/ALR-76型電子支援/雷達預警吊艙、AN/APS-115型頻率瞬間搜索雷達、AN/ALR-60型通訊接收/記錄/分析系統、N/ALD-8型無線電定向系統、AN/ALQ-76型噪音干擾吊艙、AN/ALQ-108型敵我識別裝置干擾系統、AN/ALQ-110型雷達信號收集/分析裝置AN/ALQ-78型自動電子支援系統等等。 這都是當時最尖端的電子戰設備,還在完好無損的AN/ASQ-114型計算機系統中找到幾千萬行的密碼程序,大量的保密通信數據,還找到16個機密通信密鑰,筆記本電腦,整套密碼本,敵我識別代碼等等。 這下子,可發達了! 據說有專家看了EP3E偵察機後的某設備,一下子搞清楚了原理。 他心中多年以來的疑惑一下子解開了:“搞了一輩子這個東西,搞了一輩子的研究,就差這點東西。” 如果美國人事先知道會如此,估計寧願去死,也不會降落在中國機場吧。 第二是工業實力加成。 雖然EP3E的到來給中國打開了先進電子對抗之門,但這種幫助並不完整。 為啥? 因為EP3E它本質上只是個電子偵察機,偵察為主,電子戰為輔,也就是說,它的特長是偵察,而不是電子對抗。 那麼如何提高電子對抗能力呢? 首先你要有個好雷達。 在電子對抗中,有一個效應叫燒穿效應。 燒穿效應是在某個距離上,目標(平台)反射的雷達波的能量超過了目標干擾機的能量,主動電子對抗措施不再有效,目標將受到攻擊。 打個比方說,就像是你打着手電找兔子,光照到兔子被你看見,你就可以打兔子。 但對方卻在對面同時打開若幹個跟你一樣的手電,照了無數隻假兔子,而且你的手電光往哪兒移,他們就往哪兒移,這樣你就眼花發現不了兔子到底在哪,這叫遮蓋性干擾。 但是,如果你扔掉手電,直接打開一個探照燈,那對方的干擾就失效了,真兔子假兔子一目了然。 所以,要想實現燒穿,雷達功率是關鍵。 在蘇聯時代,蘇聯人的電子管雷達"燒穿"效應很強,但電子管設備體積大集成度低,數據處理能力弱,已經很難適應高強度電子對抗,以及複雜環境下的作戰需要。 所以近些年,開始流行T/R組件組成的相控陣雷達。 T/R組件的主要作用,是在發射期間將頻綜送來的信號放大到指定功率,在接收期間低噪聲放大回波信號,實現天線波束掃描所需的波束及相移控制等等。 用了T/R組件的雷達,可以極大提高功率,“燒穿”敵方干擾,而且還能進行電子干擾和遠程通訊,是目前最好的雷達元器件。 那麼問題來了,T/R組件這麼好,為啥不普及呢? 原因很簡單,太貴了。 T/R組件是整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核心,每個T/R組件的價格大概在1000美元左右。 一個相控陣雷達上的T/R組件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光T/R組件的成本就能占整部雷達的60%-70%。 像美國F/A-18戰鬥機上採用的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T/R組件只有1000個,性能只能算是一般,軍方採購價就得300來萬美元。 所以某種程度上,現在電子對抗,已經變成了錢的對抗了。 誰的雷達性能好,發射功率大,誰就能贏(當然,這句話未必準確,但可以簡單這麼理解)。 那麼為啥中國電子對抗能力今非昔比了呢? 中國也沒有美國有錢啊! 這就要感謝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了。 T/R組件要想性能好,用的材料最關鍵,一般來說砷化鎵或者氮化鎵效果最好。 但問題在於,你要生產砷化鎵或者氮化鎵,你要先有鎵吧? 偏偏鎵這個礦產很特殊,它不存在什麼“鎵礦”或者“鎵礦石”,它其實是生產氧化鋁( Al₂O₃ )時的“贈品”,而且提取率非常低。 目前,中國的320kA鋁電解槽技術和360kA鋁電解槽技術已經世界第一,美國的Alcoa-817電解槽由於技術不完善,投產數量很少。 2022年,中國以世界第一的技術,在4021萬噸電解鋁的下腳料中,才提煉出了400噸鎵。 那美國那點可憐的產量,能生產多少鎵? 數量少,可不就貴了麼? 所以中國禁止向美國出口鎵後,美國那邊才會雞飛狗跳。 但中國呢?有這400噸鎵在手,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2017年11月,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解決了高溫環境下氮化鎵薄膜冷卻時容易發生破裂的問題,使得中國首條8英寸級硅基氮化鎵生產線成功投產。 然後,中國的氮化鎵生產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氮化鎵被廣泛運用到消費類電子產品上。 比如,我們現在的手機快充頭,就是氮化鎵組件造的。 也正因為中國的氮化鎵開始便宜,用這個做的T/R組件價格自然也就下來了,於是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開始遍地開花。 陝西拿來進行地表監測,防止盜墓現象的發生; 河北農民還用相控陣雷達趕野豬; 甚至湖北隨州大洪山風景區內懸溝山山頂的寺廟,頂部都安裝了一部雷達,用於氣象監測。 民用的都這麼便宜了,軍用的價格自然也跟着下來了。 現在中國的軍工人員,可以肆無忌憚地往雷達裡面塞T/R組件,根本不用考慮成本的問題。 比如,印度從法國買的陣風戰機,性能吹倒了天上,號稱能發現殲20,但陣風的雷達上,有多少個T/R組件呢? 863個。 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殲10CE雷達上,多少個T/R組件呢?1400個。 這是吊打好麼? 出口性能都這麼強了,自用版本是不是更強了? 也正是因為T/R組件多的優勢,中國的電子戰飛機,功率要大於美國的同級別型號。 比如中國結合殲16D的技術特點,發展的殲-15 D電子戰機,掛載電子干擾吊艙、反輻射導彈等等裝備後,綜合能力是優於美國的EA18G電子戰機的。 所以,以往一個電子戰飛機癱瘓中國三分之一領土的歷史,再也不會出現了。 中國和美國在海上不斷交鋒,美國每次都是敗興而歸。 比如今年年初,駐紮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第七艦隊發布一份聲明稱,第136電子戰中隊的指揮官威廉·庫爾特中校被解職,“原因是對他的指揮能力失去信心”。 第136電子戰中隊,被部署到位於西太平洋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上,參與了去年年底的南海“自由航行”行動。 巧了,同時期,中國海軍山東艦也在完成11月在渤海的訓練任務後南下,日夜兼程經台灣海峽進入南海海域,監視美軍。 聯繫到這次美航母電子戰中隊指揮官被解職的消息,不難看出,這次中美南海對峙中肯定是有很多故事發生。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雙方都諱莫如深,不過我們還是能從一些細節來還原一些東西。 威廉·庫爾特是2023年1月才當上136電子戰中隊指揮官的,手下管的是EA18G電子戰攻擊機。 但是在2023年12月,突然發生了中國運8EW和美軍的EP-3E電子戰機的電子對抗,一時間斗的天昏地暗,連氣象雷達都抽風了。 當然,EP-3E不歸威廉·庫爾特管,但不排除威廉·庫爾特是想讓自己的EA18G再找回場子,重演一次94年東南空情,來作為自己的政績。 反正EA18G飛得快,過來撈一把就走,等螺旋槳的運8EW慢吞吞地飛過來,EA18G早跑了,然後威廉·庫爾特就可以興致勃勃地宣布勝利。 但萬萬沒想到,大人,時代變了! 美國人這套玩法,在90年代甚至2000年代的確可行,但現在都2024年了啊! 中國有殲-16D了啊! EA18G是拿F18改過來的,它的底子就是個中型機,而殲-16D呢? 是拿殲16改過來的,這可是和F15一個級別的重型機! 也就是說,機身大、發電多、雷達功率大,干擾能力和燒穿能力都要優於EA18G。 這樣一來,EA18G再出動,就不占優勢了。 而且,一個中隊的EA18G,也就9-12架,起碼要留一半給航母提供電子保護傘,出動的最多也就是6架。 中國呢?殲16D是從陸基機場起飛的,數量不受限制,不僅可以對EA18G進行壓制,而且還能壓制伯克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雷達! 所以,面對EA18G的挑釁,中國一定是出動了大機群的殲-16D進行應對。 不僅破除了EA18G的干擾,而且還對美國航母戰鬥群進行了干擾。 甚至不排除,中國還趁致盲美國雷達的機會,讓轟6低空掠海突防,模擬了對美國航母的導彈打擊! 以鷹擊導彈的威力,美國航母只要吃上一發,不死也要半殘!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威廉·庫爾特為了自己的政績,而讓整個航母戰鬥群,處於危險之中! 作為航母編隊指揮官,考慮的不是一場電子對抗的勝負,而是整個艦隊的生存。 所以,看到電子對抗占不到便宜,卡爾·文森號進入南海後,僅僅10天就灰溜溜地跑掉了,撤出了南海。 連胡錫進都嘲笑:“這種對抗輸一場就滾蛋,有點讓人費解啊。” 撤到安全地帶之後,自然要追究責任,可憐的威廉·庫爾特,當指揮官不到一年,就被撤職了。 第三是中國的無人機崛起。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是否意味着中國電子戰能力,已經超越美國了呢? 其實吧,從技術角度來說,中美各有千秋,但從平台上來說,中國此前還有一定差距。 為啥? 因為平台決定發電量,進而決定發射功率。 你讓一個EA18G那樣的機頭尺寸和發電量,去和岸基雷達和815電子偵察船去拼,肯定是拼不過的。 但岸基雷達和電子偵察船雖然功率大,但使用起來總是不那麼方便,不能隨便往戰略方向部署。 相比而言,飛機的電子戰平台更為靈活,哪裡需要,就往哪裡飛。 中美的差距就在這裡。 我們可以做個比較: 在戰術電子對抗領域,美國有EA18G,中國有殲16D,雙方的戰鬥機也能分別掛載電子戰吊艙,兩國基本匹敵。 在戰役級電子對抗領域,美國有EP-3E,中國有運-8EW、高新6號、9號、10號,也基本匹敵。 但是再往上,中國就跟不上了。 美國有RC-135系列,E-3G等先進電子戰機,而中國呢?只有一架圖-154M!而且老舊不堪。 為啥? 因為中國沒有合適的載機平台啊! 你看RC-135,是在C-135運輸機的基礎上研製的,而E-3G呢?是在波音707客機的基礎上改裝的。 至於美國最新的EC-37B“羅盤呼叫”噴氣式電子戰機,是在灣流550公務機基礎上研製的。 發現沒有? 美國人很喜歡用客機來改裝電子戰飛機。 為啥? 因為客機平台在通用上和經濟性上占據優勢,尤其是客機的高航程和高升限以及較為理想的飛行速度,是改裝電子戰飛機的理想平台。 說白了就是,這種平台的飛機,發動機省油,能飛很長時間,可以長時間執行電子干擾任務。 但是中國呢? 比較缺這種平台。 雖然中國現在也有了C919,是改裝電子戰飛機的很好平台,但畢竟國產化率不高,連發動機都不是國產的。 美國的發動機都帶有定位系統(馬航事件暴露出來的),拿來當客機沒啥問題,但拿來當軍用機就不合適了。 那麼用運20行不行呢? 機體倒是足夠大,但D30發動機比較費油,一小時平飛耗油2噸,那麼4台就是8噸,50噸的油箱,油能平飛5個多小時,還要留下起飛降落的油料。 才5個小時,刨去來回的時間,可能執行任務的時間就只有三個小時了,這顯然是不行的。 不過中國也是另闢蹊徑,既然有人機沒有優勢,那我搞無人機不就行了嗎? 反正你要的不就是在天上的一個干擾源嗎? 於是,無偵-10“電子戰”無人機應運而生。 這款無人機,說白了就是“翼龍-10”無人機的電子戰版本。 作戰半徑約1800公里,航程超過4000公里,續航時間可達8小時以上。 機身遍布電子戰天線,以及搭載的ECM(電子對抗)和NLINT(電子情況收集)多用途電子吊艙,使其在執行任務時能夠發揮出強大的電子壓制和干擾能力。 無偵-10能在400公里外的距離上,悄然探測到敵方的大型防空雷達或水面艦艇雷達,然後可以迅速啟動自身的電子戰設備和電子戰吊艙,對敵方雷達進行全面壓制。 它不僅能實現全頻譜全波段的電子壓制和干擾,更能讓敵方雷達在無偵-10面前無所遁形。 你覺得8小時還不夠? 沒事,還有更長的—WJ-700無人機。 WJ-700無人機延續了典型的長航時無人機設計,最大飛行速度可能達到700千米/小時級別,最大巡航速度為600千米/小時。 這在目前國內的長航時無人機中處於突出位置,其實用升限預計也輕鬆超過9000米,巡航時間超過20小時。 20個小時啊!這耐久性,足以讓任何對手頭疼。 咱們假設,美軍未來又派了一架E-3G前來找茬,中國呢?則派出了WJ-700應對。 十幾個小時過去了,美國機組人員早已疲憊不堪,而WJ-700呢?還能飛幾個小時呢! 就算無人機操作員累了,還可以換人嘛!換下來吃一頓烤串,再接着跟美國人耗。 一個有人,一個無人,看誰耗得過誰! 所以,中國另闢蹊徑在平台方面的創新,也是美國與中國在電子對抗領域,越來越力不從心的原因之一。 3 一通百通 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 中國電子戰的崛起,本身就是中國國力崛起的一部分。 中國是在電子戰技術上超越了美國嗎? 嚴格意義上並不是。 從只能挨打不能還手,到現在能打的有來有往,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中國工業能力進步的溢出效應。 所以,就算美國的電子戰能力天下第一又如何? 我能動用功率最大的雷達,我能出動海量的無人機,你的電子戰飛機又有幾架呢? 這還只是在和平時期的摩擦,如果戰爭到來,中國的反輻射導彈,也不是吃素的,那是專打電子戰飛機的。 就算中美都有損失,中國損失的無非也就是個無人機,而美國呢?損失的可就是幾十個電子戰軍官了。 誰划算? 從美軍電子戰中隊指揮官被解職,已經可以看出,美國對和中國打電子戰,有多麼絕望。 這個世界,畢竟是物質的,當量變足夠多的時候,還是會引發質變。 一通則百通,隨着中國在工業各個領域突飛猛進,把一個個工業明珠薅下來盤手串,這種逆襲的故事,將不僅僅發生在電子戰中,還將繼續發生在更多領域。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5112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浴血田家鎮 2 | |
2023: |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 |
2021: |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呵呵呵。 | |
2021: | 台媒:抵近台灣的殲7戰機疑為無人機 雷 | |
2020: | 日本將擁第二大F35戰鬥群,但地面就可 | |
2019: | 沒有美國原子彈,中國抗戰就不會勝利嗎 | |
2019: | 看看西召忠有多垃圾,就知道北航不靠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