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中國軍工計劃研發300毫米口徑巨炮的消息再次成為網絡熱點。據說,這門炮口徑達300毫米,炮管長度約15米,炮彈射程高達400公里。有網友將其稱為“海峽炮”,意指其能夠跨越台灣海峽進行火力支援的榴彈炮。
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火力不足的問題,中國軍工曾在“火炮狂人”布爾博士的幫助下,研發成功了203毫米榴彈炮。許多人認為,基於這一技術基礎,結合最新的增程炮彈技術,將口徑擴大至300毫米,實現400公里射程是有可能的。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大口徑炮彈可能重達500公斤,裝藥量可達250公斤,堪稱“拆樓利器”。
那麼,中國是否真的打算研發並裝備300毫米口徑的巨炮,用於未來對付“台獨”分子呢?應該說,進行技術預研是有可能的,但距離實際裝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300毫米榴彈炮的研發不僅面臨眾多技術挑戰,而且這種武器本身具有優缺點並存,還面臨着強大的競爭對手,是否裝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研製300毫米巨炮需要克服的缺點包括:造價高、機動性能差、技術挑戰多、戰場生存能力弱,以及需要建立新的彈藥供應和後勤保障體系等。就中國軍工的技術基礎來看,研製一款300毫米的傳統火炮應該不成問題,但研發周期可能會較長。因為研製巨炮面臨的挑戰眾多,要在保持一定機動性的同時,在減重、炮管壽命等方面取得平衡,所需的投資不會少。使用增程炮彈或滑翔炮彈,射程達到500公里也不難,但每次發射的成本仍然是個問題。解放軍對台火力支援的需求是明確的,且防空實力強大,後方部署的重炮也能得到有效防護。因此,僅從研製300毫米巨炮的挑戰來看,還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競品武器的性能和效費比。中國目前裝備的300毫米口徑武器是火箭炮,雖然使用成本較高,爆炸威力可能不及同口徑的榴彈炮,但足以完成大部分火力壓制和精確打擊任務。此外,戰鬥機和轟炸機可以提供500公斤級爆炸威力的滑翔炸彈,其機動性、戰場生存能力更強,性價比也非常高。解放軍裝備的彈道導彈雖然成本更高,但打擊精度和爆炸威力遠超炮彈。因此,300毫米榴彈炮是否有必要研製,主要取決於性價比,即每發射一發炮彈的成本,以及潛在的打擊範圍。
相比之下,使用電磁軌道炮發射300毫米炮彈,再結合滑翔技術,可能是一個更可行的解決方案。因為,當傳統火炮口徑放大至300毫米時,面臨的技術挑戰可能遠超電磁軌道炮。否則,中國當年也不會放棄203毫米巨炮項目。
總體來看,中國是否會裝備300毫米巨炮,主要取決於這種武器系統的性價比,以及其戰場定位是否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已經擁有最先進的電磁發射技術,發展基於電磁能的巨炮比傳統火炮更有前景,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