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有罕見的,部隊組織95式步槍使用槍口榴彈訓練的視頻,從外觀上看槍口榴彈和“40火”很像,由:引信、彈體和尾管、尾翼構成,將尾管插進槍管後直接扣動扳機發射就行。
由於是很少見的全部使用視頻,有必要截圖了解其使流程,槍口榴彈存放在專用的工程塑料包裝桶內,引信處也有塑料保護,防潮和防撞擊。
安裝在槍口前要去掉保護罩,引信可能是較高靈敏度的觸發引信。
取出槍口榴彈後直接安裝在槍管上,早年間的槍口榴彈要用空包彈才能發射,用子彈發射藥所產生的推力,但使用時要裝一顆空包彈太麻煩了,現在有俘彈器(彈丸吸收器)也就是一個金屬塞,靠合適的軟硬和形狀俘獲彈丸,普通彈即可發射,但一般不能使用鋼芯穿甲彈。
一次性的標尺插在槍口榴彈的彈尾,與覘孔配合使用。
榴彈發射之後簡易標尺也一併發射出去,標尺是一次性的,由薄鋼板製造的。
威力遠不及一枚60毫米迫擊炮彈(榴)),僅比一枚進攻型手雷略大。
槍口榴彈的優點是不占編,可臨時普遍配發增強火力,無掛式發射器死重量負擔,不需要空包彈。但它缺點很多,精度較低(受風力影響更大),射程較近,發射破甲彈表尺射程120米、殺爆彈表尺射程260米,而95式配用的35毫米QLG10下掛式榴彈發射器標尺射程400米,不但有前面那些彈種,還有煙霧彈、燃燒彈…等其它輔助功能彈種。
海軍特戰隊在某些作戰條件下也配發槍口榴彈,比如說在亞丁灣護航時發射用于震懾蠢蠢欲動的海盜船,聲音大並帶有明顯的閃光,在很遠距離就能看到,要比信號彈警示作用大很多。
其實,我軍最早給81式步槍也配套了槍口榴彈,印象中是在電影《閃電行動》裡出現了,但也沒有大量配發部隊,原因就是使用不方便(要用空包彈),射程和打擊精度都不讓人滿意,其他更早使用的國家也是這個問題,到1970年代使用掛式榴彈發射器才基本解決了射程和精度的問題,而槍口榴彈則更加的邊緣化。
不論是槍口榴彈還是掛式榴彈發射器,都是替代之前的擲彈筒,提高步兵班的攻堅能力,但這種發射小彈藥(30~40毫米)的毀傷和連續攻擊作用不佳,遠不及自動型榴彈發射器和新一代的小口徑迫擊炮,所以各國軍隊都不是很得意它,也越來越成為“雞肋式”的邊緣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