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和水雷在今天已經是許多國家的常備武器,這種比較被動的武器可以用來封鎖水上、陸地交通線,使用成本相對低廉,在兩次世界大戰、越戰等軍事行動中均有大規模使用,很多雷區至今仍威脅人們的生產生活。不過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問題,水、陸都有了對應的雷,航空技術發展至今也一百多年了,難道就沒有空雷嗎?
水雷
嚴格意義上來說人類沒有真正服役過空雷,但相關思路其實存在過。早在一戰時人們就發現觀察氣球能對飛機航行造成影響,這種用線纜系留的高空觀察點雖然很容易成為戰鬥機攻擊目標,但是懸空幾百米的線纜反過來威脅飛行安全,它太細不容易被察覺,飛機一旦撞上搞不好就可能割裂機體、纏住螺旋槳。遵循這一思路人們開發了專門的防空網,利用多個氣球組成一組,拉起一道或多道防空網,對重點地區提供保護。雖然不是依靠爆炸殺傷飛機,其實和地雷、水雷已經有點相似了。
防空氣球
時間到了1939年12月,此時德軍已經完成對波蘭的閃擊,通過復盤分析認為爭奪制空權是德軍取勝的關鍵之一,人們開始研製相關戰術和武器。在《大眾機械》雜誌上出現了一篇關於未來戰爭的小說,作者在這裡提出了空雷的想法,並簡單從技術層面描述了空雷。
小說里的空雷和水雷相似,因為它們需要利用浮力原理給雷體設定高度或深度。空雷有一個直徑5英尺(1.52米)的氣囊,裡面注入更安全的氦氣提供升力,通過控制氦氣的量可以調整漂浮高度。每個氣囊下方有一段40英尺(12.2米)長的繩子,末端捆綁一枚4磅重(約1.8千克)的高爆彈,它有鋁製外殼,裡面填充4盎司(約113克)炸藥。
使用時需要將數百枚甚至更多空雷以一定密度發射升空,在某一片空域的某個空間高度建立雷場,一旦敵機闖入雷場,機體鈎住繩子就拉動高爆彈,靈敏的碰撞引信引爆戰鬥部,它的傷害不亞於一枚小口徑防空炮彈直接命中飛機。並且空雷的氣囊、繩索本身也同樣危險,可能纏住飛機螺旋槳。
敵人可以通過機槍射擊氣囊的方式破壞空雷,但在飛行中要打中直徑僅為1.52米的氣囊並不容易,就算打中了,少數槍眼也不會讓空雷立即失效,氦氣泄露速度較慢,空雷只會緩慢地降低浮力下落。況且飛機處在數百枚空雷中自身的機動也受到很大限制,還不如躲遠一點更安全。
儘管空雷概念看起來還不錯,但實際運用弊大於利,它很容易受到惡劣天氣影響,強風可能把它吹到任何地方,雷場很容易就失去作用甚至威脅自己的飛機,而那些墜落的空雷更危險,落入生活區、工業區就麻煩了,因此這種用氣球懸空的空雷實用價值很低。